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際大風吹】巴赫姆特並非軍事戰略要地,為何俄烏雙方要在這裡拚死血戰?

【國際大風吹】巴赫姆特並非軍事戰略要地,為何俄烏雙方要在這裡拚死血戰?
Photo Credit: 國際大風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巴赫姆特搖搖欲墜,似乎隨時都可能落入俄國手中,那烏克蘭應該怎麼辦?不少專家認為,利用這個戰場來消耗俄軍人力、物力和士氣的想法,固然很聰明,但最好見好就收,適時撤退來保留實力,不要讓巴赫姆特成為烏克蘭的史達林格勒。

俄羅斯去年2月底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後,戰爭已經持續超過一年三個月了,但近幾個月以來,焦點慢慢集中在烏東前線城市巴赫姆特。為了爭奪巴赫姆特,俄軍和烏軍都消耗大量資源,承受數以萬計的死傷,彷彿贏了巴赫姆特,就可以贏得這場戰爭。因此,5月21號,俄國正式宣稱攻下巴赫姆特的時候,引發全球關注。

不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隨即出面表示,巴赫姆特還沒被俄國佔領。這座城市到底被誰控制,頓時成為羅生門。可是退一步來看,巴赫姆特在戰爭前,其實是一座默默無聞的城市,也沒有什麼太關鍵的戰略價值。也就更讓人好奇,巴赫姆特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雙方要在這裡拚死血戰?

巴赫姆特本來並不是軍事重鎮

烏克蘭東部的巴赫姆特,位在首都基輔東南方600多公里,距離自行宣布獨立建國的烏東省份盧甘斯克只有十幾公里。這裡原本是一座七萬人口的工業小城,盛產鹽和石膏,當地的葡萄酒也還算有名。

未命名
Photo Credit: 國際大風吹

然而,從2022年下半年起,俄軍以及替俄國作戰的瓦格納傭兵集團,開始對這座小城發起猛攻,而烏軍也頑強抵抗。歷經幾個月的戰火肆虐與巷戰攻防,市長,這座城已經宛如廢墟,沒水沒電,每座建築物都留下傷痕,居民也幾乎全數撤離。但,為什麼是巴赫姆特?

一名軍事學者說,這座城不是什麼交通樞紐,也沒有跟戰爭相關的產業,實在太奇怪了。

因為巴赫姆特沒有戰略價值,沒生產什麼特別的,當地沒有軍工業,沒有烏克蘭持續作戰所需的原物料,沒什麼人,人都快跑光了,基本上就是一堆空屋。

——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戰略教授 歐布萊恩(Phillips P. O'Brien)

這場巴赫姆特爭奪戰的死傷數字,已經遠遠超過其他戰場。綜合烏克蘭方的說法,從2022年8月到2023年5月俄國陣營的所有部隊,在這裡最多有四萬多人死亡,而俄國國防部則宣稱,可能有高達兩萬名烏克蘭官兵在巴赫姆特陣亡。美國國防部則估計,光是最近五個月,俄方就有大約八萬人受傷,兩萬人死亡。

光是12月以來,我們估計俄國就有10萬以上的死傷,包括超過兩萬人陣亡,幾乎一半是瓦格納集團,其中大部分是俄國囚犯被丟到巴赫姆特的前線作戰。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 柯比(John Kirby)

急需勝利的俄國非打不可

如果不是為了戰略價值,俄國為什麼非拿下巴赫姆特不可?烏克蘭智庫安全與合作中心主任庫然認為,巴赫姆特象徵俄國急需的一場勝利,因為俄國從2022年夏天之後,就幾乎沒有在東部戰線取得任何進展,戰爭牛步化,因此巴赫姆特雖然沒那麼重要,但如果能夠打下來,至少能給國內一個交代。

換句話說,政治意義大於戰略意義。

在此同時,庫然也指出,作為俄國在巴赫姆特主力部隊的瓦格納傭兵集團,創辦人普里戈任,為了證明瓦格納比俄國政府軍更強大,也賭上自己的成敗,把巴赫姆特視為勢在必得的目標。如果無法在這裡獲勝,瓦格納在國內的政治影響力將會大大衰退,輸給跟他水火不容的俄國國防部長蕭依古。

學者指出,反過來說,其實烏克蘭也不必死守巴赫姆特,但或許是就是抓住俄軍非贏不可的心態,選擇盡量死守,希望消耗俄軍資源和人力。根據北約的估計,俄烏在這裡作戰的交換率大概是五比一,也就是俄軍每殺死一名烏軍士兵,自己就得折損五個人。

所以俄軍攻打的目的不是打擊烏克蘭,不是打擊烏克蘭的軍事力量,其實是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或效應。

但也因為這樣,我想烏克蘭人很清楚,他們知道俄國打算投入大量資源,為了政治動機而攻打巴赫姆特,所以烏克蘭決定努力保衛這座城市,因為知道俄國有非打不可的壓力

——聖安德魯斯大學戰略學者 歐布萊恩(Phillips P. O'Brien)

2022年12月,澤倫斯基親自造訪位在前線的巴赫姆特,為前線士兵和居民加油打氣,強調守住這裡,就是守住整個東部戰線,也讓這座小城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死守巴赫姆特」就此成為團結烏克蘭全國的口號,象徵烏克蘭以少打多,抵抗入侵的決心。就這樣,巴赫姆特從一個沒有戰略價值的工業小城,變成俄烏戰爭的關鍵戰場。

這場戰爭正在我國歷史留下很深的傷痕,儘管如此,人民非常頑強、防禦非常強悍,他們努力抵抗,知道自己是烏克蘭的堡壘,也是未來光復所有被佔領區的起點。

——烏克蘭總統 澤倫斯基

GettyImages-1248934539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巴赫姆特的一名男子在房屋遭俄軍襲擊後,逃至室外。

專家:烏克蘭應記取史達林格勒的教訓

如今,巴赫姆特搖搖欲墜,似乎隨時都可能落入俄國手中,那烏克蘭應該怎麼辦?不少專家認為,利用這個戰場來消耗俄軍人力、物力和士氣的想法,固然很聰明,但最好見好就收,適時撤退來保留實力,不要讓巴赫姆特成為烏克蘭的史達林格勒。

史達林格勒之戰是二次大戰的重要轉捩點。當時進攻蘇聯的納粹德國,想一口氣拿下這座城市,投入大量軍力,卻遭遇頑強抵抗,即使損失慘重也不肯撤退,最終彈盡援絕,只能投降,而且東線戰況就此逆轉,蘇聯反而取得主導權,直到納粹滅亡為止。

華府智庫CNA的俄國專家考夫曼表示,烏克蘭正在努力爭取更多西方軍援,以便在夏天發動一波大反攻。如果在巴赫姆特損失太多資源和有經驗的老兵,反而得不償失。其他專家也指出,如果巴赫姆特失守,烏軍只要退守附近城鎮,依然有不少易守難攻的據點,對政體戰局不會太多衝擊。

換句話說,如果從巴赫姆特撤退,固然會打擊士氣和民心,但如果對之後的夏季反攻有幫助,那麼並不是太慘重的代價。反過來說,對俄國來說,拿下巴赫姆特,可能也只是贏了面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