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音樂(下):中國繪畫與歐洲古典音樂的接合與「誤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代國畫大師黃賓虹說過:「作畫應該不齊而齊,齊而不齊。此自然之形態,入畫更應注意及此。如作茅檐,便須三三兩兩,參差寫法。此是法,亦是理。」細讀《黃山圖》的筍峰尖頂,它們呈現的,即黃老所說的「齊而不齊三角觚」。而其實於西方古典音樂,同樣有著「齊而不齊」的概念。
說到西方音樂,其實也有類似國畫的皴法,我們一般稱為articulation,中文可譯作連斷法。試看莫扎特奏鳴曲第14至15小節(圖5),作曲家特別為右手的旋律分別寫上連線(Slur)與斷音(Staccato)符號,其目的除了增加聲音的抑揚頓挫外,也指示演奏者手起手落的觸鍵方式。此外,右手彈奏旋律時,左手擔任伴奏,而當右手休息時,左手隨即變為旋律。左虛而右實,右虛而左實。這微妙的聲響關係,跟中國繪畫的虛實美學並無大異。音樂與繪畫,看來並不缺乏相通之處,清代畫家王原祁在《麓台題畫稿》有云:「聲音一道,未嘗不與畫通:音之清濁,猶畫之氣韻也;音之品節,猶畫之間架也;音之出落,猶畫之筆墨也。」

若「骨法」指向作品結構,那麼「經營位置」則偏向畫面佈局。前者宏觀而後者微觀。看看《黃山圖》中央那塊長滿奇松的孤獨怪石,它的位置不單佔據了畫幅的中軸線,更協助帶出作品前景、中景、遠景三個不同的視點。(圖3)而位於畫幅右方連接兩座山峰的渡仙橋上,那位穿着白色道袍的男子,很可能就是石濤本人。這位點景人物身處的地方(圖5),也是畫中觀賞景色的最佳位置。無論仰望俯望,左右顧盼,亦能飽覽黃山之絕美。一塊石頭,一道小橋,盡顯畫家「經營位置」的深厚功力。

美學家陳履生在《一品堂畫譜·清·石濤·山水本》寫道:「[石濤] 畫樹成叢,三株五株,以單數為多。單數便於安排,可變化而不致對偶。」此繪圖特色相信也是畫家對「經營位置」的深刻體會。再看石濤《黃山圖》中的筍峰群,它們大多以三座為主(圖7紅圈)。這種貼近自然的形式美,確能避免了齊整的對偶。
近代國畫大師黃賓虹說過:「作畫應該不齊而齊,齊而不齊。此自然之形態,入畫更應注意及此。如作茅檐,便須三三兩兩,參差寫法。此是法,亦是理。」(王伯敏編《黃賓虹畫語錄》) 在《畫學篇》,賓翁更有一句「齊而不齊三角觚」。二十世紀著名畫家潘天壽先生曾解釋:「觚為青銅器。它的造型靈動得多,四方形是正正方方的,很呆板。佈局上所要的三角形是不等邊的三角形,這就是齊而不齊的觚了。」細讀《黃山圖》的筍峰尖頂(圖7橙色三角形),它們呈現的,正正是潘先生所講的不等邊三角形,也即黃老所說的「齊而不齊三角觚」。

西方古典音樂,其實同樣有著「齊而不齊」的概念。續舉莫扎特奏鳴曲作例:呈示部(第1-28小節)的樂句主要為四小節一個單位(圖8),當中可再細分為前樂句(antecedent)和後樂句(consequence),各佔兩個小節。可是,莫扎特可能為免這種絕對的齊整,他故意將第13小節當作過渡句,好讓第13至第17小節變成一個 (1 + 4)的五小節樂句,打破了早前沿用的雙數(二和四)樂句結構。然而,這個多了出來的一個小節,並未有破壞樂段的齊整性,因為作曲家不經意在樂段結尾減回一小節,因此呈示部剛好以二十八小節完成。這種「齊而不齊」的美學,其實就是謝赫「經營位置」的一種變奏。其講究的,是統一中含有變化,變化中帶著統一。

黃山位於徽州,擁有三十六峰及二十四溪,並以奇松怪石、溫泉雲海等奇觀聞名於世。而香港藝術館收藏的這卷《黃山圖》,寫於1700年,屬於石濤的晚年作品。畫跋有云:「昔遊黃山,登始信峯,觀東澥門一帶,昨與蘇易門先生論黃澥諸峯之奇,想像寫此。三十年前面目,筆遊神往,易翁叫絕,索此紙以為他日遊山導引云。庚辰夏五月,清湘大滌子濟。」 這段款識向我們透露了幾個重要信息:首先,此手卷是石濤(清湘大滌子)憑着三十年前黃山舊遊的記憶畫寫出來,當中描繪的,是始信峯及黃山雲海(黃澥)之奇險。
另外,他創作此畫送給一位從未踏足黃山的朋友(蘇易門),好讓畫卷成為他日後登上黃山的導引及地圖。於是乎,「應物象形」成了這張畫卷的重要元素。所謂應物象形,從形而下的解釋,就是對著相應的客觀物體,作出形似的描繪。若從形而上的角度看,「應物,即感應萬物之意;象形,即描摹心象之形跡。」(雲田居士)
在古典音樂歷史中,「應物象形」也有形下及形上的例子。前者,像韋瓦第(1678-1741)《四季》裡的〈春天〉:作曲家先以小提琴模仿鳥兒的叫聲,再以不斷重複的低音扮演雷鳴的聲響。(圖9) 後者,像貝多芬(1770-1827)的《田園交響曲》,作曲家曾說:「這首樂曲並非繪畫性的圖像,而是表現人們喜愛田園的情感……它是情感而非敘事的表達。」

「隨類賦彩」是中國繪畫的專用術語。顧名思義,其解釋就是:順應所繪對象的品類,賦予相應的色彩。而音樂,縱然沒有視覺上的顏色,但卻不乏聽覺上的色彩,即我們俗稱的音色。以鋼琴家為例,他們一般透過觸鍵轉換、音量控制和踏板變化等技巧,賦予音樂各種色調與質感。對我來說,一位優秀演奏家跟一位平庸演奏者之分別,主要在於他們「隨類賦彩」的能力。再聽聽蘇可洛夫彈奏莫札特奏鳴曲的第18至21小節。
這四小節基本上以相同的音型寫成,首三個和弦(圖10紅框),鋼琴家以明亮的音色及爽朗的觸鍵彈奏,而到了第19小節的第三拍開始(圖10藍框),蘇可洛夫突然降低音量,並將音色轉暗。細看樂譜,雖然作曲家沒有特別的演奏指示,但蘇氏這樣的詮釋不無道理,甚至可說是很有說服力。因為這樂段的首三個和弦以大調寫成(major chord),而後隨的三個和弦則轉成小調(minor chord)。蘇可洛夫所做的,其實只是「隨類賦彩」:為不同性質的和弦,賦予相應的音色變化。當然,這絕不表示,所有的大小調和弦皆要作公式化的明暗處理。畢竟音樂千變萬化,每個情況不盡相同,所要考慮的元素也不可悉數。

最新發展: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