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青年失業率破20%,畢業生投逾百封履歷求職無果,千萬憤青恐挑戰中共維穩

中國青年失業率破20%,畢業生投逾百封履歷求職無果,千萬憤青恐挑戰中共維穩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青年勞動率下降將有嚴重後果,除影響經濟消費,千萬失業者若轉成憤青恐是北京的一大噩夢。習近平曾在一封給大學生的信中,鼓勵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走進鄉土、要青年人「自找苦吃」;而廣東省政府則建議把30萬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送到農村幹活。令人聯想,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在1950年代發起的「知青下鄉運動」。

中國青年失業率破20%,畢業生投逾百封履歷求職無果

(中央社)中國今年4月的青年失業率突破20%,有人投了上百封履歷卻只換到屈指可數的面試機會。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115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代表今年6月後的求職市場將更加嚴峻。

中國4月份16至24歲城鎮調查失業率20.4%,創歷史新高,顯示青年失業率飆高問題難解。另據中國人社部估算,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包含大學在內的高等教育學校)將達到115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求職市場情形將更加嚴峻。

據《星島日報》、《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投出上百封簡歷,卻換不到1個滿意的職務,弄得焦頭爛額,成了不少求職者共同的心聲。

報導提到,青年高失業率一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困境,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因為嚴格的防疫措施,限制了旅行、衝擊經濟活動,使得小型企業倒閉、消費者信心受損,令這個問題加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政府發布了一系列刺激青年就業的政策,包含為聘用大學畢業生的中小企業提供補貼,同時要求國有企業為社會新鮮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此外教育部、科技部等10部門聯合啟動募集百萬人參與就業見習計畫。

報導指出,中國青年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在於經濟尚未完全復甦,去年疫情依然衝擊各行各業,求職市場僧多粥少,部分企業甚至出現縮減招聘規模的情況。除此之外,往年吸納了大批求職者的網路科技、教育培訓等行業,在經歷了監管風暴之後,招聘明顯遇冷。

一名求職者在報導中提到,有一間有在關注的上海諮詢公司在去年春招時有對外招聘,但今年就完全沒有開,可能是在縮減人力。

報導引述分析人士指出,求職難的另一個問題是,大學畢業生想要的工作和市場上現有的工作有所落差。今年3月,旅遊業、客貨運輸行業與零售業的招聘資訊成長最快,然而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希望找到技術、教育和醫學方面的工作。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員聶日明表示,這些行業恰恰是在中國過去幾年增速比較慢,「很多行業不僅沒有增長,而且還遭遇了毀滅的打擊。」

大批應屆畢業生對就業感到焦慮,使得就業輔導服務應運而生。報導提到,這類的服務包含職業規劃諮詢、履歷修改、面試輔導、談薪技巧等。不過這類服務品質良莠不齊,收費差異很大,從人民幣150元至5000元(約新台幣655元至2.2萬元)不等。

中國青年失業無解方,千萬憤青恐挑戰中共維穩

(中央社)中國青年失業率突破20%,短期間內無解方,「躺不平、卷不起」苦悶世代來臨,當學歷不被社會所用,甚至連溫飽都出現問題,千萬失業憤青將是中共維穩重大問題。

青年失業率是近年中國社會高度矚目的議題,大部份家庭將大筆資源投入在下一代的教育,若來自農村,供小孩上高校(大學)更可能得舉全家之力,但當下一代集體畢業找不到工作,根本無法靠自己努力奮鬥改變人生,就不只是家庭問題。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城鎮調查失業率,其中在16至24歲人口失業率部分,創下2018年統計以來的最高峰20.4%。代表每5名青年中就有一人處於未就學未就業的失業狀態,較2018年4月10.1%呈現倍數成長。

中國這些年發生了什麼?除了北京當局對房地產、網路及教培業出手監管,導致上百萬就業機會蒸發外,加上COVID-19疫情、內卷(競爭)太激烈、教育制度失衡、躺平族增加,匯集演變成中國失業的結構性問題。

國際勞工組織「2022年全球青年就業趨勢報告」特別點出,疫情加劇了15至24歲青年面臨的諸多勞動力市場挑戰,自2020年初以來,他們的就業損失比例遠高於成年人。

自2019年底COVID-19疫情在中國爆發以來,北京採取高壓封控防疫,難以計數的工人被解僱或要求無薪休假,至2022年10月中共召開「20大」之前,至少有74座城市、逾3億人口處於封控狀態。以青年人為主力的服務業工作大量被消失。

中國青年過去數年進入了艱難的就業市場,學長學姐還找不到工作,新的畢業生又加入;今年,將有創紀錄的1158萬名大學畢業生走出校門,失業上升問題短期無解,年輕人被迫進入「躺不平、卷不起」狀態。

2021年中國河南省國企菸廠招聘一線操作員,高達3成是碩士學歷,引發全中國震驚;另陸媒《財新網》報導,今年2月山東一國營企業的人資部門表示,徵才1000人迎來10萬人報名,「履歷就像洩洪般湧入」。

《華爾街日報》5月23日刊出倫敦政經學院教授金刻羽的文章,評論中國青年失業問題關鍵在於接受的教育和具備的技能與空缺職位嚴重不匹配。現在大量需要的不是高級學位,而是針對操作複雜設備或運行自動化系統等工作的技術和職業培訓。

中國青年勞動率下降將有嚴重後果,除影響經濟消費,千萬失業者若轉成憤青恐是北京的一大噩夢。

習近平曾在一封給大學生的信中,鼓勵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走進鄉土、要青年人「自找苦吃」;而廣東省政府則建議把30萬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送到農村幹活。令人聯想,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在1950年代發起的「知青下鄉運動」。

香港辛里希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專家卡布利(Alex Capri)認為,如果2022年底抗議清零防疫政策的「白紙運動」揭示了什麼,那就是中國城市大量憤怒、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可能會給中共帶來重大問題。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