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發射軍事偵察衛星失敗,日韓第一時間發布空襲警報引發民眾恐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譴責了衛星發射,指出不管是不是發射飛彈,北韓使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的任何發射,都已經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北韓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李炳哲表示,由於美國和韓國於5月25日開始再度舉行聯合軍事演習,迫使北韓政府必須做出行動,以收集敵方的軍事訊息。
綜合《路透社》與《CNN》報導,北韓於今(31)日,發射用以監視美國的軍事偵察衛星進入太空,結果以失敗告終,衛星與推進器皆墜入大海。韓國軍方表示已打撈回部分墜入海中的零件,北韓官方媒體則表示,北韓會在修正失敗原因後,再度發射偵察衛星。
此外,日本與韓國因應北韓發射衛星,都在今日發布了緊急警報。日本啟動全國瞬時警報系統(J-Alert),指出北韓疑似發射彈道飛彈,呼籲民眾到建築物內或地下避難。韓國則發布了「總統級警報」要求市民為可能的疏散做好準備。兩國都在發布警報不久後收回訊息,也引發民眾熱議。
北韓發射偵察衛星失敗,恐會在6月11日前再度發射
綜合《路透社》與《CNN》報導,北韓於5月31日發射「千里馬一號」偵察衛星以失敗告終,北韓官方指出,此次發射失敗是因為「二級發動機啟動異常而失去推力」所致。這也是北韓自2016年以後,首度發射軍事衛星的嘗試,若此次行動成功,將會使北韓史上第一次,成功將軍事偵察衛星送入太空。

北韓曾表示,自己會在5月31日至6月11日期間,發射其首顆軍事偵察衛星,以加強對美國軍事活動的監測。北韓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李炳哲指出,由於美國和韓國於5月25日開始再度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使北韓政府必須做出行動,以收集敵方的軍事訊息。
在異常坦率的坦誠技術故障後,北韓也表示,北韓國家宇宙開發局(NADA),將調查導致發射行動失敗的「嚴重缺陷」,並再克服這些缺陷後儘快進行第二次發射。韓國總統辦公室官員指出,韓國預期北韓在6月11日之前,很有可能再次進行發射嘗試。
由於此次衛星發射使用的技術,與彈道導彈發射的技術幾乎相同,而使用彈道導彈發射技術違反聯合國的規範,因此北韓的行動也引來美國、日本與韓國的嚴正批評。
日本外務省表示,美國、日本與韓國在北韓發射偵察衛星後通過電話,三國都在通話中強烈譴責北韓的行為。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也補充,日本政府已經通過中國的外交管道,向北韓提出申訴。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也譴責了衛星發射,指出不管是不是發射飛彈,北韓使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的任何發射,都已經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師戴維斯(Malcolm Davis)指出:「北韓在太空上的行動一直失敗,這表明儘管其軍事彈道導彈的能力正在發展,但其太空發射的能力,並沒有以同樣的速度發展。」
戴維斯補充:「這很奇怪,因為太空發射與彈道導彈發射的技術,在許多方面極其相似,但北韓在對彈道導彈發射的發展上,卻明顯比太空發射更為成功。」北韓過去兩年中進行了數十次彈道導彈試射,分析人士表示,這些試射表明北韓的導彈發射技術已經成熟。
韓國、日本發布警報又收回,引發民眾恐慌及熱議
根據《路透社》報導,北韓發射衛星前,日本與韓國發布了罕見的空襲警報和手機警報,尤其是韓國首爾的居民感到非常不安。
韓國首爾的警報於早上6點32分響起,政府發布了「總統級警報」,要求市民為「可能的疏散做好準備」。「警報」和「疏散」也立即成為韓國推特上最熱門的話題,許多發布推文的用戶都積極試圖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或尋找疏散區域。
韓國民眾李珠妍(音譯)表示:「我當下非常恐慌。911忙線、網路速度也很慢,我有一個9個月大的孩子。雖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不過我正準備帶著我的孩子前往地下室避難。」
另一名民眾金正鉉(音譯)指出,他認為政府發布的警報過於簡單,容易造成混亂,他表示:「即使警報必須很簡單,但那條警報訊息也必須要說明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我們應該要去哪裡。」
許多首爾的上班族都表示,接到警報的時候他們正在上班途中,他們都很認真的考慮是否應該要盡快去提出現金,或是囤積民生用水。
大約10至20分鐘後,政府發布了第二個警報,表示內政部發布的警報有誤。根據《CNN》報導,首爾市長吳世勳隨後為錯誤發布警報所造成的混亂道歉,並補充政府將努力完善警報系統,以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
然而,首爾梨花女子大學教授伊斯利(Leif-Eric Easley)認同政府先發布警報的行為,他指出:「如果政府不為公共安全盡一切努力,將會受到更多批評。」
新聞來源
- North Korean satellite plunges into sea after rocket failure(Reuters)
- Evacuation alerts, sirens cause panic in Seoul after North Korea launch(Reuters)
- North Korea says satellite launch fails, plans to try again(CNN)
延伸閱讀
- 北韓連番武器試射有如「時裝秀」花樣百出,金正恩背後有何盤算?
- 北韓不尋常釋出飛彈試射影片,是警告也是測試韓國準總統尹錫悅的能耐
- 北韓稱5日試射是「測試衛星傳輸系統」,專家:與美國談判陷僵局,準備遠程火箭發射的前奏
- 英國政府首度測試「緊急電話警報」炎上!誤點到凌晨才發被嚇醒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張博丞
核稿編輯:羅元祺
Tags: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