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台大致詞面對失敗的誠懇姿態,非常值得三位總統候選人參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黃仁勳受到外界普遍好評的講稿內容,對於各組總統候選人而言,最具有參考價值的,不是如何成功,也不是全力衝刺(不管是為了食物衝刺還是為了不被當成食物衝刺);而是向外界展現失敗和取捨經驗的誠懇姿態。
文:風城小花卷
上週六,台灣大學畢業典禮邀請世界知名顯卡大廠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為畢業生致詞,促成台灣社會一陣熱議。背後脈絡固然有輝達近期財報大漲帶來的討論熱度,不過對於目前競逐總統大選的三組候選人而言,黃仁勳的致詞內容,特別是背後的精神,更有值得參考之處。
故鄉母語的使用非常關鍵
首先是關於語言的使用。作為台灣出生、小時候移民美國的台美人,黃仁勳致詞時以台灣話開場,是一種對於故鄉母語的親切與疼惜,也是許多移民美國的台灣家庭,以自身行動捍衛母語保存的縮影之一。
開場短短的數十秒,讓人聯想到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國家政策。其中一種語言,是目前國際通用的英語,但另外一種「母語」,是黃仁勳使用的台灣話,還是台灣華語、原住民族語、客家話,或東南亞新住民的語言呢?
一度被稱為國民黨救世主的韓國瑜,競選總統時一席「母語在家學」的政策主張,正好與黃仁勳所代表的近代美國教育,形成強烈的對比。美國的情況,根據《BBC》的報導,從1980年到現在,在家裡說英語以外語言的比例已經成長148%以上。而且這一股趨勢,也隨著網路科技與商業的結合,讓越來越多公司在徵募人才時,注重英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
韓國瑜的言論,也就是國民黨長期以來的主張,自然是與美國的趨勢背道而馳,先是利用政治力量獨尊華語,再自以為施捨地主張母語可以在家學;然而在長期政治打壓的脈絡下,除了原本就是以華語為母語的家庭外,其他種類的母語家庭只會因為外在的政策偏好與內在的主觀經驗,優先選擇使用華語,產生「家庭自主使用華語」的假象。
當前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儘管將國家語言明定為「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國小階段也有本土語言課程的實施。只是在目前的實務推動上,則出現英語進入到各學科的授課教師負擔,以及復育各族群母語教師人數的兩大方向需要更細緻的改善,才能化解雙語國家政策中,英語推不太動,華語仍然優勢的狀況。

重點不是獵捕或被獵捕,而是面臨失敗的誠懇姿態
至於外界普遍好評的講稿內容,對於各組總統候選人而言,最具有參考價值的,不是如何成功,也不是全力衝刺(不管是為了食物衝刺還是為了不被當成食物衝刺);而是向外界展現失敗和取捨經驗的誠懇姿態。
黃仁勳提到,他的公司曾耗時一年,發現開發的架構是錯誤策略,不得不向合作夥伴低頭認錯並請求援助;黃仁勳也提到,率先業界研發加速運算,導致長期盈利能力不佳,面對股東的質疑,仍耐心說明,承受苦難,堅持到人工智慧的浪潮到來;黃仁勳更提到,面對當時成長迅速的手機市場時,公司選擇放棄,專注在新型電腦運算架構。
回顧台灣自2000年以來的各項重要選舉,在候選人特質與形象定調上,有一種從宏大敘事到自我重新定位的變遷。陳水扁的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馬英九的我們準備好了,屬於大破大立的風格;蔡英文的點亮台灣、台灣要贏,是經歷國民黨執政末期的混亂,以及國際局勢的混沌,號召選民站穩腳步,無懼挑戰。
隨著宏大敘事時代的過去,要能夠號召選民的情緒,必須要能夠觸碰到不分所有族群、階級、身份人們的共通點,也就是挫敗的經驗,以及從挫敗中站起的經驗。
蔡英文敗選時的的最後一哩路演說,不只是在支持者的心中凝聚團結,也為之後的再起,讓非支持者選民有共同感受的切入點。進而讓蔡英文的競選經歷,結合台灣同一時間的局勢發展,透過選票的授權,成為真正多數台灣人與這個國家的代表。
拙劣、傲慢、平順的三人讓人有憾
那麼,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檯面上三組候選人,各自的不足之處便顯而易見了。侯友宜的部分,隨著媒體與外界的詳細檢視,包括對反對黨議員的態度,或是議題的論述,都流露出一種濃厚的,特別是上世紀1980年代的地方型政治人物風格。
更不用提的是,侯友宜從警察踏足政界的過程中,可說一直都平步青雲,甚至藍綠通吃,絲毫不曾遭遇過足以稱為失敗的挫折。因此,走出被過度保護的同溫層後,會陸續脫口而出台南人沒眼睛、到高雄都是抓壞人這種傲慢言論,引發選民的厭惡,是合理的發展。
柯文哲的部分,更是與黃仁勳處於光譜的兩端。雖然柯文哲確實有過挫折,例如大學重考,但這段經歷並未讓柯文哲往謙遜感恩的方向前進,而是產生了一種自卑轉自大的目中無人;另一方面,回顧柯文哲從2014年到今日的政治生涯,立場轉變之大及迅速,較之侯友宜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用投機來稱呼都不為過。而這些年來各種出爾反爾,也足以入選台灣謊言名人堂。
至於賴清德,與侯友宜同樣是老派政治人物,優勢在於賴清德經歷過更久的民意檢驗,缺點也是正因如此。民眾,特別是台南的民眾,都很清楚賴清德的個性,於是要如何重新認識賴清德,即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此外,賴清德與侯友宜也有相同的政治生涯太過順遂的問題。如何好好說出一個從失敗中站起的故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選民,尤其是新選民的投票意願。
當然,這不是說硬要找一個失敗的故事來說,那太假了。而是說目前各組候選人的形象,拙劣、傲慢、平順皆有,但在各自的政治主張之外,回歸到一個人的本質,好好地展現自己曾經脆弱、迷惘,以及再次站起的一面,會比各種裝勇裝強,更有說服力。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