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開發商製作「俄烏戰爭」為背景的電腦遊戲,是否違背倫理問題?

開發商製作「俄烏戰爭」為背景的電腦遊戲,是否違背倫理問題?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遊戲劇情是玩家扮演一名烏克蘭士兵,控制一架無人機轟炸俄羅斯戰爭設備和戰鬥機,最後恢復無線電通訊。遊戲的第一個版本是英語和烏克蘭語雙語,時長90分鐘。玩家扮演的烏克蘭士兵向標有字母「V」和「Z」的俄羅斯坦克,以及標註出的「俄羅斯佔領軍」投擲炸彈。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一家德國公司以烏克蘭戰爭為主題,開發了一款名為「天降之死」(Death from Above,暫譯)的電腦遊戲。這款無人機模擬遊戲最近在網路分銷平台「Steam」上開啟了「搶先體驗」模式,即遊戲仍處於開發階段。

鑑於烏克蘭戰爭陷入曠日持久的狀態,早在遊戲問世前,圍繞該遊戲的倫理問題就成為西方媒體討論的話題。一些人認為開發這樣的遊戲沒品味,另一些人則稱讚這是「諷刺的手法」,並將之與卓別林(Charles Chaplin)電影和希特勒(Adolf Hitler)的模仿作品相提並論。

「這是一個宣傳遊戲,」總部位於慕尼黑的獨立公司「遙控制作」(Remote Control Productions)的老闆亨德里克・萊斯爾(Hendrik Lesser)說。該公司匯集了來自六個國家的十幾家小型電腦遊戲公司。

他說,「我們特意製作了一個任何人都可以玩的簡單的遊戲,而且表明了明確的立場,在某種程度上以幽默的方式處理這個主題。」

遊戲劇情是玩家扮演一名烏克蘭士兵,控制一架無人機轟炸俄羅斯戰爭設備和戰鬥機,最後恢復無線電通訊。

來自美國的「神聖的標槍」

遊戲的第一個版本是英語和烏克蘭語雙語,時長90分鐘。玩家扮演的烏克蘭士兵向標有字母「V」和「Z」的俄羅斯坦克,以及標註出的「俄羅斯佔領軍」投擲炸彈。

遊戲的地點是虛構的,到處都有烏克蘭的象徵,比如向日葵田。無人機留下的軌跡是烏克蘭國旗的顏色。

遊戲中還有很多萊斯爾所說的「幽默」成分,比如「神聖的標槍」(這是烏克蘭人對美國標槍攜帶型反坦克武器的稱呼),或者國際刑事法院的通緝海報上的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的形象。

開發商將該遊戲視為所謂的親烏克蘭網路社區Nafo運動的一部分,Nafo是推特上打擊俄羅斯虛假訊息的網路用戶組織North Atlantic Fellas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夥伴組織)的縮寫,標誌是一隻卡通狗。

為烏克蘭軍隊捐款

烏克蘭人參與了這款遊戲的設計和音樂創作。最著名的演唱者是「Antytila」(抗體)樂隊,他們的戰爭歌曲,比如「巴赫穆特堡壘」,在烏克蘭非常流行。2022年5月,該樂隊與愛爾蘭搖滾傳奇U2樂隊在基輔地鐵上進行了演出。

「Antytila」樂隊為該電腦遊戲創作了歌曲「我的鷹」,這也是烏克蘭版的遊戲名稱。歌手塔拉斯・托波利亞(Taras Topolja)告訴《德國之聲》,他們很快決定參加製作。其重要的目的是,通過該遊戲為烏克蘭軍隊籌集捐款。

開發商承諾,一開始將30%,盈虧平衡後將70%的利潤捐贈給兩項向烏克蘭軍隊提供「非進攻性援助」的計劃——烏克蘭基金會「活著回來」以及「無人機軍隊」計劃。

萊斯爾說,他得到的保證是用這些錢來購買無人偵察機,而不是攻擊性無人機,但他也承認:「對此我不能確定。」

「訊息戰的一部分」?

來自基爾的心理學家、研究電腦遊戲的斯特羅貝爾(Benjamin Strobel)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用一款勝敗都無所謂的遊戲來講一場正在進行的戰爭,也許有點沒品味。」此外,這款遊戲可能被指責為將「政治活動」與「經濟利益」混為一談。

儘管如此,斯特羅貝爾稱讚開發商,表示這是一種支持烏克蘭的宣傳,是「訊息戰爭的一部分」。「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必須回答自己是否想成為這場訊息戰爭的一部分,」這位心理學家說。

烏克蘭媒體和通信研究所所長、新聞道德委員會成員戴安娜・杜塞克(Diana Dutsyk)認為,如果遊戲反映了戰場上的情況,即軍隊與軍隊之間的戰鬥,那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遊戲因種族原因挑起對平民的暴力」,那將令她感到不安,比如俄羅斯電視上出現的「殺死烏克蘭人」的呼籲。

為無人機籌集資金

「Antytila」樂隊歌手塔拉斯・托波利亞則認為,有關倫理的討論是西方專家的事情。他本人和他的樂隊成員在戰爭爆發後的頭幾個月裡參加了領土保衛戰。他說:「在我們營裡,有45個孩子失去了父親。那是我們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友。」托波爾亞相信,這款遊戲將「激勵人們為無人機捐款」,也許會促使一些人「參軍並學習空中偵察」。

「遙控制作」公司經理亨德里克・萊斯爾(Hendrik Lesser)說,希望在第一個版本發布後進一步開發這個遊戲,供兩人一起參與。他說,他的主要動機是希望「反擊」,不是在真實的戰場上,而是在虛擬的戰場上。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朱家儀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