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數據看台灣經濟危機:製造業靠壓低工資賺大錢,也阻礙了產業轉型的機會

數據看台灣經濟危機:製造業靠壓低工資賺大錢,也阻礙了產業轉型的機會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台灣過分專注於低成本製造業出口領域的當下,台灣是否有任何後備計劃可以依靠?如果台灣產業繼續停滯,到被迫轉型的那一天,台灣將發現自己幾乎沒有其他選擇。事實上,台灣正陷入看不到盡頭的困境,因為政府似乎沒有意識到「低成本」正在傷害台灣。

隨著製造業的擴張,台灣今年的人均GDP二十年來首次超過韓國。然而,這是以台灣工資受壓為代價的,也導致非製造業也走弱。在本文中,我比較了台灣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成長,以了解有利於製造業的壓低工資如何對台灣的整體經濟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台灣今年的人均GDP超過了韓國,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製造業,其附加價值占GDP的比重從2013年的29.1%成長到2022年的 34.2%。台灣製造業成功的關鍵原因在於政府在1997年經濟危機後抑制工資成長。

台灣的製造業利潤是已發展國家中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非製造業利潤是成長最慢的國家之一

的確,從下圖可以看出,在1997年經濟危機後,1999年至2019年,台灣製造業的人均淨利潤成長是已發展國家中最快的之一。台灣2019年人均製造業淨利潤(營業盈餘)較1999年增加4萬2443元。

a
作者製作提供
資料來源:台灣其他國家。該圖表比較了截至2019年的利潤成長情況,以便在 Covid-19 造成的經濟中斷之前提供更清晰的趨勢。人均數據是將利潤除以總人口得出的。愛爾蘭被排除在該圖表(以及其他後續圖表)之外,因為其297,601 台幣的數字對於圖表來說太高了。南歐國家(葡萄牙、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被排除在本文的比較之外,因為它們的經濟仍在從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復甦。

考慮到台灣的製造業占GDP的占比是全球最高之一,這不足為奇。

儘管如此,當我們以製造業的工人總數來比較製造業利潤時,台灣製造業工人人均製造業利潤也是已發展國家中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a
作者製作提供
製造業就業數據來源:台灣其他國家。製造業利潤的計算方法是將總利潤除以製造業僱用的工人人數

然而,在台灣製造業利潤快速成長的同時,非製造業利潤卻停滯不前。

比較非製造業的淨利潤,台灣的人均利潤實際上是已發展國家中成長最慢的之一,僅成長了62,739元。

a
作者製作提供

台灣非製造業利潤停滯不前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因為家庭消費支出停滯不前。如果家庭沒有足夠的支出,那麼國內企業將無法從更高的消費中獲得更高的收入。

事實上,正如1999年至2019年台灣非製造業利潤成長是已發展國家中最慢的國家之一一樣,台灣的人均家庭消費也是已發展國家中成長最慢的國家之一。

a
作者製作提供
資料來源:台灣其他國家

家庭消費支出取決於一個經濟體的總工資,事實上,由於台灣的人均總工資(受僱人員報酬)成長是已發展國家中最慢的之一,因此其家庭消費支出成長也是最慢的之一。

a
作者製作提供

一個經濟體的工資成長取決於基本工資成長的速度,同樣,台灣的基本工資成長在已發展國家中是最慢的。

1999年至2019年,台灣每月基本工資平均每年僅成長363元台幣。相比之下,與台灣經濟最相似的韓國,其基本工資在已發展國家中成長最快,平均一年為台幣1720元。1999年人均GDP與台灣相似的紐西蘭,其基本工資成長也位居第二,平均每年增加台幣1720元。

紐西蘭的人均GDP在1990年代也與台灣相似,其基本工資成長也位居第二,平均每年增加台幣1714元。

韓國和紐西蘭的成長速度幾乎是台灣的五倍。

a
作者製作提供
資料來源:台灣其他國家

鑑於其他工資水平的工資取決於基本工資成長的速度,台灣的薪資中位數也因此成為已發展國家中成長最慢的國家之一。

從1999年到2019年,台灣的月薪資中位數僅每年平均成長509台幣,而韓國和紐西蘭分別成長台幣1525和1490台幣,是台灣的三倍。

a
作者製作提供
資料來源:台灣其他國家。其他國家的薪資中位數是根據基本工資與薪資中位數的比率,使用基本工資數據計算得出的

由於製造業的利潤成長是已發展國家中最快的之一,因此有人可能會認為台灣製造業工人的工資一定也是成長最快的之一。

然而,台灣的製造業工人人均製造業工資,卻反而是已發展國家中成長最慢的國家之一。

就像台灣整體工資停滯一樣,台灣製造業的工資也停滯不前。雖然台灣製造業的利潤成長是已發展國家中最快的之一,但收益並沒有與工人公平分享。

a
作者製作提供

以下四張圖表更清楚地說明了台灣的工資如何停滯不前。

1997年經濟危機前,1996年台灣的基本工資在已發展國家中居中,為每月台幣15360元。

當時台灣的基本工資是斯洛維尼亞和韓國的兩倍(見下圖藍色條),比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中東歐國家高四到十倍(見下圖綠條)。

a
作者製作提供

然而,台灣的基本工資在過去二、三十年停滯不前,以致今年的基本工資已成為已發展國家中最低的之一。

相反,韓國和斯洛維尼亞的基本工資成長速度要快得多,現在他們的基本工資是台灣的1.5 到2倍。而在中東歐國家,他們的基本工資已經趕上台灣。立陶宛和波蘭的基本工資也超過了台灣。

a
作者製作提供

薪資中位數也是如此,1996年台灣的薪資中位數在已發展國家中處於中等水平。

台灣當時的薪資中位數高於韓國,也比捷克和斯洛伐克高出2至3.5倍。

a
作者製作提供

然而,台灣已經落後了。今天,斯洛伐克已趕上了台灣,捷克共和國超過了台灣,韓國的薪資中位數成長到台灣的近一倍。

台灣的基本工資和中位數工資停滯不前,已成為已發展國家中最低之一。

按照目前的成長率,台灣的基本工資和中位數工資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已發展國家中最低的。

a
作者製作提供

由於台灣的工資、家庭消費支出和非製造業利潤成長是已發展國家中最慢的之一,這導致台灣的人均GDP也是成長最慢的國家之一,如下圖所示。

a
作者製作提供

台灣製造業的利潤成長雖高,但整體經濟成長仍落後於其他已發展國家,關鍵原因在於台灣製造業僅占台灣GDP的三分之一,而非製造業占台灣經濟的三分之二。因此,台灣的經濟成長很大程度上更取決於非製造業的表現。

a
作者製作提供

然而,近幾十年來,在台灣製造業利潤成長越來越快的同時(如下圖棕線),台灣非製造業利潤的成長反而越來越慢(綠線)。下面兩張圖顯示了台灣歷年的成長情況,並以10年的移動平均線讓我們更能看到長期的趨勢。

a
作者製作提供

80年代和90年代初,台灣非製造業利潤平均每年成長約14%,但今天卻停滯不前,以至於其非製造業利潤每年僅成長約2%至3%。相比之下,台灣的製造業利潤不斷攀升,如今平均每年成長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