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反戰四學者的「軍工複合體理論」,簡言之就是「世界有什麼問題,怪美國就對了」

台灣反戰四學者的「軍工複合體理論」,簡言之就是「世界有什麼問題,怪美國就對了」
Photo Credit: 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提供 via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人對少數利益集團控制國家是非常警覺的。艾森豪提出「軍工複合體」的演說,正是告誡不要讓軍工複合體操控美國。不但「軍工複合體」被警惕,其他種種複合體也都被警惕。這種警惕和隨之而來的制衡,也正是美國避免被單一或少數利益集團操控的關鍵。

台灣的「反戰四學者」(傅大為、馮建三、郭力昕、盧倩儀),指控「美國挑起烏克蘭戰爭」,其背後的邏輯之一就是,美國政治被「軍工複合體」操控,軍工複合體要賣武器,所以在政府背後推動美國政府發動戰爭或挑起戰爭,好讓軍工複合體賣武器牟利。他們的論述,可以參考盧學者的〈如果沒有政客,這世界還有戰爭嗎?〉、傅學者的〈一封反反戰朋友的好意來信──反戰 vs. 反侵略的癥結問題〉。

這種理論不是「反戰四學者」獨創,事實上,正如筆者討論到,美國和全球有一群「反美左派」的左翼知識分子,他們源出「反帝國主義左派」,其基本立場就是,帝國主義是當代一切問題的根源。他們口中的最大的帝國主義,而二戰之後的代表就是美國。因此,儘管「反帝國主義左派」在歷史論述中也把英法等加進去,但討論到當代問題,「反帝國主義」不過是「反美主義」的一個別稱而已。他們的理論簡單地說就是,世界有什麼問題,首先怪美國就對了。「軍工複合體理論」就是他們邏輯的關鍵一環。

軍工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MIC)這個名詞,在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總統告別演說中被首創,之後開始流傳。但其概念可以追溯到更早到時候(二戰結束之際)。

簡單地說,採用維基百科上的說法,這個名詞是「描述了一個國家的軍隊與為其提供武器的國防工業之間的關係,兩者共同被視為影響公共政策的既得利益。」應用在美國,就是指美國武裝部隊背後的系統,由於國防承包商、五角大樓和政治家之間的密切聯繫。

筆者完全不否認,軍工複合體是客觀存在的。然而,反美左派口中的「軍工複合體理論」,不是指美國有那麼一班「軍工利益集團」,而是指:這個軍工複合體利益集團,操控了美國外交政策,推動了美國的對外戰爭或挑動其他國際戰爭。

「存在這個集團」,和「這個集團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這完全是兩個概念。在駁斥反美左派理論時,這是最核心的觀點。值得一開始就強調出來。

為什麼會存在軍工複合體呢?這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性,也和美國的政治制度有關。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