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以色列「極右派」財長推「左派」改革,遺害百年的市政稅之亂是怎麼回事?

以色列「極右派」財長推「左派」改革,遺害百年的市政稅之亂是怎麼回事?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經濟相對寬裕的城市首長來說,這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建設、計畫而得來的,現在只為求公平原則,就把他們辛苦規劃來的盈餘,撥款給財政相對弱勢的地方政府,長期下來,豈不會讓各地方政府傾向躺平,失去打拼的動機,也形同讓財政管理不善的地方政府,不用對錯誤的財務政策負責。

今(2023)年5月24日凌晨,以色列政府趕在5月25日截止日前夕,通過2023與2024年度的預算案,直到下次預算案期限,在野陣營與政府內部勢力都無法推翻政府,政府幾乎形同拿到18個月的免死金牌。

然而,這項預算案通過前,爭議不斷,預算案過關後,立即有團體針對幾項內容,向最高法院提起訴訟,其中一項是常被媒體封為「極右派」的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所主導的「市政稅」改革。

斯莫特里奇宣布改革時,引發不少譁然,許多地方首長發動為期三天的罷工,停止提供收垃圾等部分市政服務,響應罷工的,包括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聯合黨(Likud)黨內同志;回應罷工這一手段,斯莫特里奇也不改大砲性格,強硬表示自己絕不會屈服。

這項改革為何引發軒然大波,讓納坦雅胡同黨的地方領袖不惜「造反」,向政府公開嗆聲,甚至訴諸法院?

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地方發展不均:一切都是「市政稅」的錯?

引發這場風波的「市政稅」原文為arnona,來自古希臘文,是以色列各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網路上的中文翻譯多為「市政稅」,但這項稅目的課徵,與房地產的大小、地點、及用途息息相關,因此其實比較比較接近房地產稅,有少數中文翻譯為「房產稅」、「房屋稅」等;考量本文的重點及網路上常見翻譯,本文使用「市政稅」這個翻譯。

市政稅在英國託管時期開始實施,好讓地方政府擁有收入,然而,中央政府卻把持了訂定及修改相關法規的權力;不少人認為,當時這樣的制度設計,是因為英國統治者不信任控制地方政府的巴勒斯坦本地人;而承繼英國這項作法的以色列,某種程度來說,也承襲了中央對地方缺乏信任的心態。

市政稅是實際使用房地產者必須繳納的,也就是說,在房產出租的情況下,是租客、而非房東繳納;每年年初,各地方政府會通知實際使用者,當年度的市政稅須繳總額,通常可以選擇分期付款;居民可基於下列幾項因素申請減免:單親家庭、身心障礙、新猶太移民、高齡、經濟狀況不佳等。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