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六四」除了呼喚自由,更需要努力擺脫中共的「成功學」敘事

「六四」除了呼喚自由,更需要努力擺脫中共的「成功學」敘事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毛澤東能活到1989年,當他看到一群不聽話的8、9點鐘的太陽,會不會惱羞成怒,然後像后羿一樣把太陽射下來?他的繼承人們後來確實這樣做了,射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屢試不爽。1989年6月4日學運被鎮壓後,它毫無意外地像古代宮廷政變一樣掃蕩政敵、排除異己、發動社會大清洗,然後開啟新政、廣布恩德。

又是一年一度的「六四」紀念日,這一天既是當年學運參與者和見證者憶往昔崢嶸歲月激情澎湃的日子,也是執政當局的審查系統緊繃神經,對任何風吹草動都如臨大敵的時刻。

常言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30年似乎足以讓一個國家和一個人有著翻天覆地的驚人變化。「六四」已經過去34個年頭,30多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它足以重塑戰後日本騰飛的神話,也可以鍛造亞洲四小龍的漢江奇蹟。

在中共的官方敘事下,他們的領導人在中共歷史的關鍵轉折期臨危不亂、審時奪勢,及時出手粉碎了一場有預謀、有組織的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反革命暴亂」,挽救了無產階級革命政權。在他們的撥亂反正後,中國繼續沿著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摸著石頭過河也好,韜光養晦也罷,中國順利加入了WTO的國際經貿整合大家庭,發揮人口紅利的優勢,成為世界工廠,國際經濟政治地位為之一變。

中共常常毫不諱言自己取得的這些成績,並以此來作為當初粉碎「反革命暴亂」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基礎,甚至當年在學運中最有號召力的領袖人物,都被中共整合進了你儂我儂一起「悶聲發大財」的敘事中。

所以,那些為中共鎮壓「反革命暴亂」辯護的人,都逃不了以一些人的流血犧牲換來中國經濟騰飛和民族崛起的成功學敘事,這從古往今來的歷史實踐中也有跡可尋,抑或它就是某種刻在我們民族裡物競天擇的基因。

臺灣散文家席慕容曾經說過,「再美好也經不住遺忘,再悲傷也抵不過時間。」 歲月的流逝對於學運派和中共派來說,恐怕都是一劑毒藥。30多年的光陰足以讓一個咿呀學語的垂髫小兒成長為氣宇軒昂、歷練穩重的青年,又或許如金庸筆下的郭襄「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北宋年間的一個暮春時節,年近半百的大文豪蘇軾來到膠西的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不禁感慨,「詩酒趁年華!」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