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愛疼痛夫妻恐失和:為什麼會發生「性交疼痛」?有什麼解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於許多有性交疼痛困擾的女性來說,性事簡直是一大折磨,往往會選擇逃避或忍耐。不過這些選擇容易影響到與伴侶之間的感情,對於另一半或當事人的身心都不健康。女性如遇性交疼痛、性冷感等問題,千萬不要忍,應盡速求助專業醫師尋求解決之道。
文:林郁敏(NOW健康)
伴侶之間親密行為看似甜蜜,但對於許多有性交疼痛困擾的女性來說,性事簡直是一大折磨,往往會選擇逃避或忍耐。不過這些選擇容易影響到與伴侶之間的感情,對於另一半或當事人的身心都不健康。星幸福美學診所洪若霓醫師呼籲,女性如遇性交疼痛、性冷感等問題,千萬不要忍,應盡速求助專業醫師尋求解決之道。
陰道內壁黏膜層變薄、失去彈性,易造成性交疼痛
洪若霓醫師表示,性交疼痛原因有很多,可能因為陰道內壁的黏膜層變薄、失去彈性,因此含水量減少而變得乾澀。有一對結婚多年的夫妻,婚後忙於工作與育兒,等到孩子大了,先生想與太太重拾魚水之歡,沒想到太太卻因感到疼痛,而使先生情緒不佳,太太擔心會影響夫妻間的感情而前往就診。經內診檢查發現太太的陰道乾澀,無法正常分泌潤滑,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
洪若霓醫師建議患者採用陰道雷射搭增生療法如PLT凍晶,經過幾次治療之後,兩人終於可以恢復正常性生活。由於陰道雷射是透過雷射的熱效能,去刺激陰道內壁黏膜層細胞增生,還能增加膠原蛋白、彈力纖維等,恢復陰道內壁該有的彈性及厚度,提升內部的濕潤度,藉此改善陰道乾澀和敏感的問題。
不過雷射只能針對淺層的部分進行治療,若再搭配PLT凍晶治療則是可以針對深層去做改善,其血小板中所含的多種生長因子,還能同時幫助修復陰道內部的細胞,使黏膜層的血管與神經新生,加速恢復健康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傳統的PRP雖一樣是血小板,但每次治療都需要抽血製作,且每次劑量與濃度不固定,選擇PLT治療只需要抽血1次,便能純化並製作出10到20瓶粉末凍晶,且每瓶有定劑定量的10億個血小板,能讓醫師精準掌控每次施打的劑量及療程進度。洪若霓醫師提到,前述案例中的太太因為不希望每次治療都必須抽血,因此選擇搭配PLT,而PLT也適合需要多次治療且害怕經常打針抽血的病患。
增生療法除了改善陰道乾澀,也能緩解性冷感難題
除了改善陰道乾澀,PLT用途很廣,洪若霓醫師舉例,針對性冷感的患者,可以透過PLT針對G點或C點使用來改善。其他像是大陰唇萎縮、或是慢性會陰疼痛、外陰硬化性苔蘚等問題,都能透過PLT來緩解。如果病患因為陰道口狹窄造成性交疼痛,就需要以雷射做陰道口擴張術,術後再搭配PRP或PLT來加速傷口及組織修復。
洪若霓醫師補充,在做治療前須避免麻油、人蔘、酒類的飲食,以免施打時止血困難。術後需定期回診、遵照指示服藥,傷口不必過度清潔,避免游泳跟泡澡以免增加感染風險,術後可能會出現出血或血色分泌物,若無大量出血或疼痛皆屬正常狀況。
最後,洪若霓醫師提醒,女性平常可以吃陰道專用的益生菌作為保養,並且保持適當規律的性生活,能讓陰道保持彈性,避免產生陰道口閉鎖或萎縮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果有性交疼痛這類的行房困擾,務必諮詢醫師的專業意見,以維持伴侶之間的感情生活。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丁肇九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