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WWDC 2023懶人包:Vision Pro要價3499美元,15吋MacBook Air、AirPods Pro、iOS 17、macOS 14更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次WWDC蘋果發表了多項硬體與軟體更新,包括15吋MacBook Air、AirPods Pro、Mac Pro、Mac Studio等,以及iOS 17、macOS 14新功能。蘋果頭戴裝置Vision Pro售價為3499美元,預計明年初陸續發售。
2023年WWDC蘋果發表了頭戴裝置Vision Pro,採用創新的空間操作系統VisionOS,用AR的方式讓使用者能夠以現實為基礎,進行例如操作應用程式、與虛擬人物互動等身歷其境的效果。
此外,本次WWDC蘋果也發表了多項硬體與軟體更新,包括15吋MacBook Air、AirPods Pro、Mac Pro、Mac Studio等,以及iOS 17、macOS 14新功能。蘋果頭戴裝置Vision Pro售價為3499美元,預計明年初陸續發售。
蘋果空間電腦裝置Vision Pro、搭M2+R1雙晶片可投射30公尺大螢幕、售價3499美元
傳聞已久的蘋果AR頭戴裝置Vision Pro在WWDC尾聲的One More Thing推出。蘋果定位Vision Pro是款空間電腦(Spatial Computer)而非單純的一體式頭戴顯示器,採用M2+R1雙Apple Silicon晶片與大量感測器,並藉由將電池分離減輕裝置重量。
在功能上,則可提供畫面投射與AR增強應用,同時還為此打造VisionOS系統,針對AR裝置所需的即時性自底層加入感知處理子系統,內容則除了可承襲許多來自iOS的資源,也透過專屬開發工具使開發者能針對VisionOS開發專屬的增強體驗。
Vision Pro將率先於北美上市,建議售價3499美元,2024年再陸續於北美以外上市。
- 可以是頭戴電影院、也可以是AR擴增實境顯示器
Vision Pro定位在全新的空間電腦裝置,利用AR的原理與強大Apple Silicon、蘋果作業系統、開發資源三者合一,改變娛樂、工作的型態。Vison Pro可透過增強實境的方式讓視覺空間顯示多個工作視窗,也可搭配巧控鍵盤、巧控觸控板作為不受打擾的個人工作環境,或是提供高達100吋的沉浸式電影院使用,亦或作為AR擴增實境的應用。使用者可利用手勢進行互動,亦可在擴增空間決定視窗與使用者眼睛的相對位置。
同時蘋果也考量實際使用情境,除了可檢視周遭環境單方向的透視模式以外,透過EyeSight可在表面的玻璃顯示出使用者的眼睛(註:但並非真實的眼部區塊),若使用者處於沉浸模式則會顯示另一種看不到眼睛的視覺效果。在使用中若有人走進顯示的視窗,也會透過AR的方式顯示出對方,使用戶能感知到有人可能在真實環境找他。
另外,亦可利用頂部的數位錶冠快速的控制環境與虛擬世界的比重,如在飛機上則可將環境顯示降到最低沉浸在個人空間。

- 強調易拆裝且將電池自主機分離的模組化設計
Vision Pro的外型有許多來自AirPods Max與Apple Watch的特徵,包括渾圓的金屬外觀與錶冠轉盤,機構則將主機、遮光罩、後方的頭帶分為3個容易拆卸與替換的模組,便於用戶替換合適的尺寸,頭帶模組稱為Light Seal,為單一3D編織彈性帶,具備透氣與彈性特質,並利用磁吸方式便於拆卸,也預計支援更多尺寸與形式的頭帶。
另外在左側的線為連接到分離式電池的磁吸線,單次電力約2小時。

- 達2300萬畫素的microOLED顯示器,支援蔡司光學校正鏡片
Vision Pro搭載2個microOLED顯示器,可達2300萬畫素,每個microOLED顯示器約僅有郵票大小,搭配3片式的光學折射鏡片,另外若有視力校正需求則可搭配蔡司的光學鏡片模組。同時做為數位顯示器時,可投射出最大100吋寬的畫面,作為觀看影片、電視、3D電影與遊戲的大螢幕。

- M2+R1雙處理器與大量感測器的結合
為了打造能呈現栩栩如生的AR體驗的空間電腦願景,Vison Pro不僅搭載大量的感測器,包括外部的相機、光達、深度相機與內側用於追蹤眼球的IR相機、LED投射器以外,還使用雙處理器兼顧內容處理與感測器資訊處理。Vision Pro配有M2處理器負責包括影像與基本運算,搭配專門處理即時感測器資訊的R1處理器,R1處理器將處理來自12個攝影機、5個感測器與6個麥克風的訊號,可在12ms的時間將新的即時影像傳遞到顯示器。
也由於Vision Pro擁有豐富的相機模組,也能透過Spatial Audio拍攝沉浸式照片與影片。值得注意的是Vision Pro能借助正面的感測模組記錄整個頭部的資訊,作為輔助內容空間運算的參考資料,一開始提到在Vison Pro的玻璃外顯示的臉部也是從這些資訊建構而來。
另外,Vision Pro也搭載名為Optic ID的身分辨識,利用內側的LED不可視光驗證用戶的虹膜作為個人身分,同時所有的視線追蹤資料都在主機上處理,不會上傳到蘋果或第三方應用程式。

- 內建3D沉浸式喇叭
Vision Pro內建的喇叭與一般XR頭戴裝置的運作模式略有不同,除了針對當前的內容提供空間音訊以外,Vision Pro會如同HomePods一樣掃描使用者周遭的環境,在AR體驗時務求與環境空間的最佳話聽感。
- 為空間電腦打造的VisionOS
蘋果為Vision Pro開發名為Vision OS的系統,與其它蘋果OS最大的差異是為了空間電腦的體驗最佳化,特別加入Real-Time Subsystem即時子系統,特別著重感測器資訊處理的即時性,解決當前VR裝置體驗延遲嚴重的問題,當然這部分自然也是針對發揮R1處理器的最大功能而來。
另外Vision Pro雖然會搭載全新的Apple Store也將可使用來自蘋果其它OS的資源,例如可在Vision Pro直接遊玩Apple Arcade的遊戲內容,迪士尼則在發表會宣布於產品上市提供原生的應用程式,蘋果也宣布與Unity合作,為開發者提供針對Vision OS最佳化的3D引擎。

15吋MacBook Air:僅11.5公釐厚、搭載M2、售價1299美元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