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美國債務危機看「做deal的藝術」

從美國債務危機看「做deal的藝術」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在塵埃落定,輿論開始分析這場世紀交易的具體內容,發現麥卡菲明贏實輸,拜登政府贏在細節。相對得把口的特朗普,拜登政府今次完美演繹甚麼才叫「做deal的藝術」。

文:梁啟智

美國再次在死線前過渡債務危機,全球金融系統不至於要無厘頭自我毁滅。先前寫過,美國周期性的債務危機是人為發明,本來不應存在,只為政黨(基本上就是共和黨)抽水而設。相對於反映美國的財政狀況,債務危機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美國的黨爭問題。而今次成功拆彈,也顯示了拜登政府駕賦黨爭的政治手腕。

很快的回一回帶:美國政府之所以有可能會超出債務上限,並不是為了要花額外的錢,相關的聯邦預算本來已經獲國會通過,發債只是為了滿足原有需求;也不是說美國沒能力借錢,美元作為世界貨幣霸主,誰都願意借錢給美國;雖然美國國債在上升,但美國經濟實力也在上升,比例上談不上已經失控。所謂的債務上限,簡而言之就是現屆國會聲稱不想為過去國會承諾的開支付鈔,很大程度是政客在向選民作政治表演,只不過同時全球金融系統被拿來當人質罷了。

明白這說到底只是一場騷,我們就可以談這次的政治對壘和兩黨得失了。

民主黨當然想通過提升債務上限,他們不想在執政時自製一場金融風暴。總統大位和參議院都是民主黨的,通過提升債務上限的困難在於共和黨把持的眾議院。眾議院當中的共和黨人又分溫和激進兩翼,溫和派知道萬一全球經濟崩盤的話他們也不會好過,激進派則只要是可以激嬲民主黨的他們就會做,不理後果。

理解基本格局後,我們可以開始分析拜登政府這邊的盤算。他們基本上有三個選擇。第一選擇,是在中期選舉前趁民主黨在參眾兩院都有多數,自行通過提升債務上限。但這選擇有兩個問題。首先民主黨當時在參議院一百席當中只有剛剛好五十票,沒有保證每票都支持走自行通過這條路;再者,選擇自行通過,一票共和黨支持都拿不到的話,那麼共和黨就可以說民主黨一意孤行,選舉時大造文章。如是者,雖然黨內有不少聲音認為拜登政府一早應該走這條路,最後他們卻沒有這樣選。

第二選擇,是在中期選舉後,共和黨在眾議院取得輕微多數的情況下,民主黨這邊完全團結,然後在共和黨那邊撬走幾票。從理念上,要在共和黨溫和派當中撬走幾票不難;但政治上如果真有共和黨議員願意變節,以後他們的日子將會很難過。帶著「叛徒」之名,他們會失去所有政治力量,然後在下屆選舉的初選時被激進派的挑戰者拉下馬,所以未必願意冒險。拜登政府有準備走這條路,不過權衡之下最後沒有推行。

剩下來,就是第三選擇:和共和黨的眾議院議長麥卡菲談判「做deal」,拜登政府答應表面上對共和黨的要求作出一些讓步,換取麥卡菲承諾取得共和黨溫和派的多數支持。當然,和共和黨談判,也會得罪民主黨這邊的激進派。但只要兩黨的溫和派都支持,那即使失掉兩邊的激進派還是會夠票通過的。拜登政府最後選了這條路。

現在塵埃落定,輿論開始分析這場世紀交易的具體內容,發現麥卡菲明贏實輸,拜登政府贏在細節。相對得把口的特朗普,拜登政府今次完美演繹甚麼才叫「做deal的藝術」。

GettyImages-1253356951
美國總統拜登(右)5月9日會見國會兩黨領袖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左),商討債務上限問題|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這次為了提升債務上限,民主黨答應了共和黨甚麼?首先,民主黨答應凍結部份聯邦開支的增長。但這其實是掩眼法,未來的國會可以用各種方法繞過限制,而事實上在談判期間已有現屆議員預先安排各式後門;民主黨也答應取消300億沒有用完的抗疫救市預算的授權,不過這筆錢本來就是用剩的,沒有很大爭議;民主黨也答應了增加部分領取糧食券的要求,但同時又放寬了另一些的要求,最後合資格的人數反而是增加了。

真正算是有牙力的妥協,其實得兩項。其一是加快某些能源計劃的審批,但那其實也會幫到民主黨在產煤州份的Joe Manchin(D-WV)助選,也不算是共和黨全勝。其二是早前撥出800億支援稅局追收富豪逃稅漏稅的經費,要削減到600億。美國富豪逃稅漏稅是嚴重問題,稅局加強執法嚴格來說不應視為開支,反而可以增加收入;但共和黨的金主堅持一定要開刀,於是也就削了200億。不過和上面提到一樣,以後民主黨讓是可以找到其他機會把這錢補回去的。

說來說去,民主黨的所謂「讓步」,很多都是給共和黨拿來作標題向選民交代,卻沒有太大實際影響的。但拜登卻贏到一個很重要的勝利:債務上限將延至總統大選之後再議,也就是任內不用再為此事和共和黨糾纏。面對共和黨在眾議院佔多數,白宮在債務上限或聯邦預算當中本來就要向共和黨作出一點妥協,現在「讓步」的程度在一個兩黨分治的國會當中並不算是什麼。

最後眾議院的票數,很大程度上也揭示了誰才是這次的得勝方。在民主黨這邊,165票贊成,46票反對;共和黨這邊,149票贊成,71票反對。無論是票數或比例,都可見到共和黨內對這次交易有更大的不滿。

共和黨這次內部矛盾加深,會有甚麼後果?議長麥卡菲的位置本來就懸於一線,道理上共和黨激進派可以動議把他轟下台。不過,輿論相信拜登政府應該已經和麥卡菲有秘密協議,如果麥卡菲的議長位置真的被動議撤換,民主黨這邊會派出部份議員協助「救駕」,讓他繼續有議長可當。至於背後的條件是什麼,麥卡菲以後是否要做少一點針對民主黨的無聊調查,則外人無從得知了。但如果民主共和兩黨以後可以有更多來自兩黨溫和派的跨黨合作,對近年嚴重被黨爭撕裂的美國政壇應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