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快樂的氣候政策,帶你看丹麥的「綠色」奇蹟

世界最快樂的氣候政策,帶你看丹麥的「綠色」奇蹟
Photo Credit: Thomas Rousing @ Flickr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丹麥走在綠能趨勢的最前端,決心不依賴核能和探捕捉封存技術,要在2050年完全擺脫化石燃料能源,成為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綠能經濟體。丹麥政府很早便展現了強大的政治決心和務實的策略,不把減碳和能源轉型願景當作紙上談兵,更有心化氣候變遷的危機為轉機,將再生能源及氣候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

文:賴慧玲(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博士生、地球公民基金會志工)

「轉型低碳經濟在技術上是可行的,缺的是適當的政策和體制。」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第三工作小組聯合主席索柯納(Youba Sokona)表示。根據IPCC的最新報告,要減緩氣候變遷,能源轉型是關鍵,能源部門必須盡速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包括不再補助新的高排碳設施,以及大幅投資在能源效率的提升。但如果化石燃料封存不用,替代能源是什麼呢?能源轉型一定會犧牲經濟嗎?

當台灣年年仍為核能問題和再生能源的可行性爭執不休而停滯不前時,早在30年前,丹麥政府便淘汰核能,決心投入再生能源的發展中。如今丹麥不僅能源自給自足,經濟穩定成長並與能源消耗脫鉤,丹麥政府還進一步提出在2050年前以再生能源全面取代化石燃料的驚人目標。

究竟丹麥是怎麼做到的?去年底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台北辦公室特別與綠色和平北歐辦公室資深項目主任拉米 (Harri Lammi)連線,分享丹麥能源轉型的寶貴經驗,帶我們一窺究竟。

丹麥能源轉型的宏圖

「丹麥從高度依賴煤炭的能源經濟,積極轉型到再生能源的經驗,很適合許多亞洲國家參考。」拉米表示。他同時也是綠色和平全球IPCC專案的北歐計畫主持人(Greenpeace Nordic project leader for global IPCC project),去年底曾赴哥本哈根參與IPCC報告會議。

拉米指出,即便在減碳和能源表現普遍不俗的北歐國家中,丹麥的企圖心也是數一數二。儘管丹麥在1990年代仍有80%的能源依賴煤炭,但2014年光是風力發電便已擴展至40%的用電占比,改革之效相當顯著。

該國政府更早在2011年揭示明確的化石燃料退場時間表:於2030年全面停止使用煤炭,2035年前使用再生能源發電與供熱,並於2050年轉換成100%再生能源的經濟體。部分能源目標甚至超出歐盟的設定的標準(表1)。

丹麥能源政策及目標。依照現行能源政策,2020年丹麥碳排放量預計可比 1990 年水準要減少 35%;而在2013 年提出的報告中 (The Danish Climate Policy Plant towards A Low Carbon Society),更將目標提高到 40%。表中資料來源:The Danish Government (2011) Our Future Energy, p.5 & p.19。

表1:丹麥能源政策及目標。依照現行能源政策,2020年丹麥碳排放量預計可比 1990 年水準要減少 35%;而在2013 年提出的報告中 (The Danish Climate Policy Plant towards A Low Carbon Society),更將目標提高到 40%。表中資料來源:The Danish Government (2011) Our Future Energy, p.5 & p.19。

要達到高企圖心的目標,丹麥依賴的是通盤的整體計畫。丹麥政府很清楚要在2050年前全面淘汰化石燃料,必須從家戶、工業、交通等各部門的供給面和需求面同時下手,換言之,就是提出多項政策行動,從提升能源效率、擴張再生能源、能源消費電氣化、以及大量投資在技術研發和示範,四管齊下。

實質策略上,丹麥以發展已久的風能為再生能源主力。目前丹麥風力發電容量已達4792MW(百萬瓦特)。根據 2012 年新通過的能源協議(the Energy Agreement),丹麥政府預計在2020年前新建共1500MW的離岸與近岸風力設施,而陸域風機在折舊之後,也將新增500MW淨發電量。除此之外,丹麥並預計自2012年起四年投資1330萬歐元(約5億3200萬台幣)於新再生能源科技的發展和使用(註1)。

位處高緯的丹麥每到冬日,家戶暖氣及熱水需求相當可觀。對此,丹麥政府除了推動家戶與新舊建築的隔熱及提升用電效率之外,並著手在現有的中央餘熱供熱系統,以生質能源暫時取代來自化石燃料發電廠與廢熱發電廠的部分。對丹麥來說,以木材等生質能源來取代燃煤僅是過渡手段,最終仍將進化到以生物氣體(沼氣)、熱泵和太陽能等來組合供熱。

同樣地,對於夏季的冷氣需求,也將以海水供冷管線結合進供熱網路之中,將冰冷海水輸送到城市及家戶之中,降低建築溫度,減少空調的能源消耗。對於再生能源會隨自然條件間歇性波動的問題,丹麥政府以多樣化的再生能源選擇、發展儲能裝置、與其他國家電網連結搭配等方式,來保障能源供給無虞。

例如,在3-10月陽光充足時可以太陽能供熱,10月入冬之後則改用產自農業廢棄物的生物氣體生熱。但拉米也指出,丹麥從挪威、德國等地購買電力,並不是因為國內再生能源供給不穩定或不足,而單純是因為他國電力價格較便宜所致。

「事實上,丹麥遭遇的挑戰並不是再生能源不足,而是風能過剩。」拉米這樣說道。因此,在風力發電過多時,丹麥會將多餘電力用來運作熱泵,吸收地表淺層2公里深的熱能,以熱水方式儲存起來,如此一來,便可作為區域供熱系統所需。

對於外界質疑丹麥電價過高,證明轉型再生能源成本高昂的說法,拉米澄清,丹麥電價較高是因為政府加了1/3的稅,用意是鼓勵節能省電,而非單純反映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另外,丹麥政府也提供能源供給的即時連線地圖,方便民眾掌握目前的能源供應、輸送及碳排放量。圖像化的資訊易懂而透明。

世界最快樂的氣候政策

事實上,1990年時丹麥的能源自給率只有50%左右,但自1990年代後期以來,能源自給率已超過100%。而在此同時,丹麥還能保持經濟的蓬勃穩定,榮登世界評比福利最好、最幸福的國家之一。「丹麥經驗證明,有野心的氣候目標並不會影響經濟成長。」拉米直言,再生能源技術不成熟、成本太高、會拖累經濟發展等等迷思,已被近幾年來的實際發展經驗給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