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中半導體大戰進入深水區:人工智慧晶片為何成為關鍵?

美中半導體大戰進入深水區:人工智慧晶片為何成為關鍵?
輝達總裁兼首席執行長黃仁勳5月29日在COMPUTEX展會上就Grace Hopper超級芯片發表主題演講。|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半導體分析師​吉姆·麥格雷戈指出,​​AI晶片產業和世界需要美中兩國都更具彈性,且願意進行談判,引領發展,「不幸的是,我不認為這種情況會發生,我們正朝著一個迫使產業分裂和可能引發經濟災難的局面前進。」

今年夏季,人工智慧(AI)晶片應用呈指數級增長。分析稱,這是由於諸如ChatGPT及MidJouney等各種AI產品橫空出世,AI晶片業績因此在今年暴漲。

曾經被外界認為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因為過度生產晶片,預期在今年面臨生產趨緩的半導體產業,卻因為AI晶片的需求暴增,再次成為全球焦點。

這也讓發展AI晶片的龍頭——美國大廠輝達(Nvidia),一夕之間市值暴增,甚至超越了半導體晶片代工龍頭廠家台積電(TSMC)與韓廠三星(Samsung),輝達創辦人黃仁勳(Jensen Huang)也成為國際金融科技界新的聚焦點。

中美國旗與電腦芯片圖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黃仁勳認為,美國的一連串禁令反而讓中國的半導體公司開始生產自己的AI晶片,與輝達現在傲視群雄的遊戲、繪圖和人工智慧處理器等產品進行競爭。

但是,AI晶片產業同樣無法迴避地緣政治問題,尤其是這幾年來在美國不斷出盡「辣招」,試圖掣肘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白宮未來是否會全面禁止輝達等AI晶片前沿公司繼續銷售AI晶片給中國客戶(譬如騰訊或百度等),全球正拭目以待。中國面對美國可能使出的貿易制裁手段,如何加速自己生產國產AI晶片,成為下一場美中半導體大戰焦點。

AI晶片背後的美中半導體大戰

眾所皆知,如同石油般,半導體無法逃避區域政治。美國在幾年前發起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進行制裁的貿易戰,幾乎是在全方位展開。從2019年要求台積電等公司禁止銷售晶片給中國科技龍頭華為公司之後,後者手機生產線被腰斬,至今全面停擺。2022年美國施行的晶片法案,要求擁有美國綠卡及國籍者,不能在中國半導體公司中任職,引發中國強烈抗議。

上個月,中國宣佈封殺美光(Micron)產品銷往中國,《彭博社》稱這是北京對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所實施的最具意義的報復行動:「自己看似強硬,而且經濟不會受到重傷。」

如今,美中半導體科技戰在進入深水區後,美國是否會循台積電與華為模式,開始全面禁止美商生產的AI晶片銷往中國,成為各界關注焦點。輝達公司在中國的客戶幾乎包含中國所有科技電商龍頭,包含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等等,這些公司在銷售產品上,特別需要AI晶片。AI晶片技術也是涉及軍事武器和醫學藥物發展的重要技術,敏感性越來越高。

商人面對美中半導體大戰則感受特別深。輝達主事者黃仁勳今年五月底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稱,美國為了阻礙中國半導體產業實施的出口管制措施,已經讓輝達 「手腳被綁住」,已經難以在該公司最大的市場之一銷售若干先進AI晶片。

台灣出生的美國科技企業家黃仁勳1993年創立英偉達(Credit: Reuters)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台灣出生的美國科技企業家黃仁勳1993年創立輝達。

黃仁勳認為,美國的一連串禁令反而讓中國的半導體公司加速生產自己的AI晶片,與輝達現在傲視群雄的遊戲、繪圖和人工智慧處理器等產品進行競爭。他強調,中國「若沒辦法買到想要的東西,中國就會自己做,所以美國勢必要謹慎面對。」

半導體產業專家、台灣南台科技大學朱岳中教授告訴《BBC中文》說,輝達尚未正式公開過中國營收在該公司總體營收的佔比,但他推估至少有10%以上。換言之,中國市場對該公司影響仍然很大。朱岳中說,作為商人,黃仁勳因此對美國針對中國的禁令有意見,並不讓人意外。

此外,中國的AI平台,譬如百度或阿里巴巴現在發展使用AI晶片,還是多半來自美商輝達與超微(AMD)2022年9月前美國禁令前採購的晶片。朱岳中表示,中國AI發展平台還是沒有如ChatGPT或Google等順暢,因此在用完美國買來的高階晶片後,中國的AI發展勢必會遇到阻力。

除了技術方面的限制外,美國投資者還被禁止持有或交易中芯國際股票。

Photo Credit: EPA / BBC News

美國投資者還被禁止持有或交易中芯國際股票。

當然,中國這幾年來一直也在發展國產AI晶片,包含寒武紀、海光信息及百度等等。但是,朱岳中認為,這些AI晶片需要高階製成的晶片廠合作量產。但當下中國最強的公司中芯國際,晶片最高制程只到14奈米,因此短時間要超越美國,可能性很低。

科技分析機構「摩爾透視與戰略」(Moor Insights & Strategy)首席分析師安舍爾・薩格(Anshel Sag)則告訴《BBC中文》說,他不認為中國無法獲得AI晶片,就會因此加快其發展,超車趕上美國。他強調,北京在中國公司被實施制裁或限制銷售之前,早就推出了長期的國家半導體計劃,「但考慮到中國已經花費了多少億資金,卻未見成果,僅僅是再投入更多資金並不是該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案。」

科技研究公司「蒂裡亞斯研究」(Tirias Research)創辦人、半導體分析師​吉姆・麥格雷戈(​​Jim McGrego) 則告訴《BBC中文》,​​AI晶片產業和世界需要美中兩國都更具彈性,且願意進行談判,引領發展。他說:「不幸的是,我不認為這種情況會發生。我們正朝著一個迫使產業分裂和可能引發經濟災難的局面前進。」

芯片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有些專家認為,晶片已經成為「現在的石油」,容易受地緣政治影響而觸發全球危機。

AI晶片是什麼?

如同上世紀的石油,晶片是當下全球科技運作的主要命脈。晶片用於手機、電腦、軍事武器(譬如超音速導彈)以及汽車處理器,高階的晶片運用是這些產品未來繼續升級的關鍵。

AI晶片在此背景下被研發及生產,開始影響人類生活。

目前,主要可以看到的是,AI晶片的發展正在加速機器及超級電腦學習和深度學習的處理速度,使得使用者能夠在圖像辨識、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AI晶片的出現驅動了自動駕駛、智慧家居、物聯網等領域的發展,為人類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更多智能化的應用便利甚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