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殭屍傳說與港產殭屍電影(六):關於「湘西趕屍」的問題與討論

漫談中國殭屍傳說與港產殭屍電影(六):關於「湘西趕屍」的問題與討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Frankenstein’s monster/Photo Credit: Wikipedia

十、迷霧重重的「湘西趕屍」與各種假說

前面的五篇文章都在講古代的殭屍故事,但你看得出來,這些故事裡的妖魔鬼怪,大部分其實與後來的殭屍電影沒有太明確的關係。正如前文所述,八零年代港產殭屍電影的創作,其實主要採擇自「湘西趕屍」的民間傳說。這一類型故事的大規模流行,時間約莫在清末民初,其結構與內容也和清代志怪書裡的殭屍奇譚有許多不同。而電影承接了這個故事系統,並且融揉了各個不同劇本的點子與西方吸血鬼電影的影響,因而港產殭屍片裡的殭屍及其故事風格,其實相當具有自己的特色,與古典文獻可見者則頗有一些差別。

而也由於八零年代港產電影所帶動的殭屍熱潮,「湘西趕屍」傳說裡頭的殭屍形象及其特色,遂成了我們現在腦海裡普遍有關中國殭屍的刻板印象。這些印象包括了總是貼在殭屍額前的那張辰州符(那同時也是湘西的「特產」之一)、以清朝官員的補服為壽衣的裝扮、道士的趕屍與殭屍的成列蹬跳等等。這種由「湘西趕屍」衍生出來的殭屍形象及特色,透過後人的再創作,流散的範圍頗廣。一個有趣的例子是1990年代日本電玩公司CAPCOM在經典格鬥遊戲「魔域幽靈」系列當中所創造的角色「レイレイ」(中譯「淚淚」),這個電玩人物的人氣歷久不衰,到了2011年她還被搬進了電玩大作「Marvel vs. Capcom 3: Fate of Two Worlds」當中,在虛擬世界裡與鋼鐵人、美國隊長打得難分難解。一個百年前的中國殭屍傳說,竟能和這些在大螢幕上當紅的美國漫畫英雄產生交集,說來也是挺妙的一件事吧。

講了這許多,也該來談談「湘西趕屍」了。嚴格來說,有關「湘西趕屍」的種種問題,其實還沒能被人們以嚴謹的研究方法給弄清楚。這個題目在學術圈裡頭冷僻到不行,而在中文的網路世界與一些電視節目當中,除了少數的原創內容以外,你可以找到大量不註出處的說法,其實都與一本以「湘西趕屍」為題的研究論著雷同(陸群,《湘西趕屍》,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本書另曾於2008年被知本家出版社引進臺灣,書名則被改為《你所不知道的湘西趕屍》)。

然而,這本難得的專書其實沒有很好的設註,如果把它的內容視為一種田調成果,則其採訪出來的口述材料,也都還有待進一步的確證,而很難被我們直接取信為一種信實的「知識」。總而言之,這裡只能對「湘西趕屍」及一些相關問題做概略的介紹,至於「趕屍」究竟是怎麼回事,恐怕還得等到更多嚴謹的研究成果產出,才能確知真相(雖然在這類議題裡,「真相」常常不見得真正重要),並且對這個事情所涉及的文化傳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囉!

「湘西趕屍」顧名思義,就是流傳在湖南省西部地區,一種人們可以透過法術把屍體趕著走的奇怪傳聞。對臺灣人而言,湘西一帶最為人所知的,應是知名旅遊景點張家界。類似那樣的地方總是雲霧飄渺、山嶺奇絕,於是就和《楚辭》為何從出於中國南方的傳統解釋一樣,這種浪漫又神秘的地理環境,會醞釀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玄幻傳說,倒也是不太讓人意外。

而也因為湘西的地勢崎嶇,交通頗有阻礙,有一種關於趕屍術的解釋就是說:這種法術的使用,是為了讓客死異鄉的在地人能夠順利地通過窮山惡水、被送回家鄉安葬。不過,趕屍術的由來眾說紛紜,有人追溯到遠古的黃帝時代,也有人覺得這是個近代發明。不管怎麼說,有關趕屍的事情,總之是在清末以後才比較常能見於文獻。而大概由於這樣的恐怖故事頗具原創特色,人們也始終沒能確定其真相為何,「湘西趕屍」也就一直保持著引人注目的神秘色彩,並且到今天都還是人們在各類媒體上議論不休的有趣話題。

撇開那些總是不附參考來源的網路文章與電視名嘴不談,一般而言,討論趕屍的文章多半會溯及的材料,是民國初年《清稗類鈔》裡頭所記的「送屍術」,這一資料比較具體地描繪出「湘西趕屍」的輪廓,同時也詳述了趕屍術的實作方法。

根據其說,這種法術是由兩個人共同執行的,「一人導於前,一人以手持碗水隨於後」,只要拿水碗的那個人不把水給打翻,那麼屍體便可以保持站立不倒。而在趕屍術的施法期間,被趕的屍體除了不會講話,走起路來也有點奇怪以外,行動上和活人沒什麼不同。路途當中,屍體會乖乖跟著施術者的步伐,「人行則行,人止則止」。趕屍隊伍抵達目的地的前一天,那被趕的死者「必託夢於其家人」,等到回家以後,施術者把水碗一潑,殭屍便會立刻倒地,家屬便可以開始收殮屍首了。

《清稗類鈔》這條資料的最末,還附錄了一個趕屍奇聞的見證故事:據說宣統年間,出身湖南的新軍將領黃澤生曾率軍駐紮在湘西的長沙城左近。有天城門外頭出現了趕屍隊伍,引來了群眾圍觀,黃澤生跟他手底下的數百個兵也都跑去湊這熱鬧。只見那趕屍人手持布幡領頭,而他身後的屍體則「惘惘而步」,傻傻地跟著他往前走。黃澤生見了這事很覺奇怪,便把那趕屍人給攔下,問了許多問題,也勘驗了它身後的屍體,才放這一人一屍繼續前行。

這個故事的問題是,它所描述的趕屍辦法,其實和它前面所提供的資料頗有些出入。而如果我們考慮到《清稗類鈔》本身的性質(這個書名的意思,其實也就是「清代的稗官野史叢鈔」),這本書裡各類故事的信實程度,其實也不會比早前那些亂七八糟的志怪筆記好到哪去。因而我們看這條材料的時候,把它當成一種流行於該時代的傳聞,可能會是比較有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