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雪崩式斷交、「台獨威脅和平論」與課綱爭議:三則新聞看台灣社會問題的根源

雪崩式斷交、「台獨威脅和平論」與課綱爭議:三則新聞看台灣社會問題的根源
Photo Credit:臺左維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前在台灣討論獨立運動,不但要面對中國國民黨執政後的威權復辟,以及包括貧富差距、環境與人權等種種社會問題,還有中國與跨海峽政商資本聯盟的入侵。所以,我們不但要解決政治制度與社會文化的問題,還有經濟與階級問題要處理,同時更要堅持民主、自由與平等的價值,以走向凝聚政治共同體的建國道路。

前言

根據政大選研中心最新的調查指出,台灣民眾的台灣人認同不斷逐年攀升並突破60%,同時擁有台灣人與中國人雙重認同的人數比例大幅下降,而中國人認同比例更只剩下3.5%。另外,去年「318運動」期間,由於台灣人對於服貿的中國因素之焦慮,進而引起的「反中」或「拒統」心態,甚至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此敢大聲喊出「台灣獨立」的口號;「台獨」在台灣的年輕世代間,也逐漸擺脫以往被汙名化或妖魔化的標籤。

「318運動」的尾聲,主張台獨的青年社運團體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而這些台獨團體同時也以左翼為其主張,「左獨」似乎成為當前在討論台獨運動時絕對不能忽視的派別,臺左維新也就是在這個大環境的背景下受到蔡丁貴教授與公投盟的精神感召而成立的青年左獨社團。作為第一篇在關鍵評論網與大家見面的文章,我們想透過對近期所發生的幾則新聞之分析,將臺左維新的立場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大眾瞭解,並希望能藉此爭取更多台灣人的認同。

中華民國等於台灣?去殖民化/轉型正義之必要

為了面對明年2016大選,台灣的政治人物早就開始為選戰做準備。近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訪美,在美國不但受到高規格的禮遇,在台灣的民意支持度也表現不俗。但此前,曾任中華民國國防部副部長、陸委會副主委的林中斌卻斷言,假使民進黨於2016重新執政則中華民國有可能面臨「雪崩式斷交」,對台灣選民的警告意味強烈。此話一出,不但有網友批評說「當我被嚇大!」,甚至還熱心整理出中華民國「斷交史」,指國民黨才是雪崩式斷交的始祖。

林中斌預言的前提,應該是基於民進黨政府可能在執政後做出較傾向獨立的舉動或政策,在與中國關係難以維持友好關係且面對中國的刻意打壓下,邦交國可能紛紛與中華民國斷交。先不論多數所謂獨派或台派人士皆認為民進黨早就不「獨」,或是不敢也無法宣布台獨,到底為何中華民國的「外交史」在1970年代之後幾乎成為「斷交史」了呢?

中華民國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之後,聯合國的中國席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但中華民國卻始終並未放棄代表「中國」。同時,根據國際上所普遍承認的「一個中國」原則,世界各國在與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兩個「中國」政府之間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建交,自然在國際社會上日益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成為了各國的首選,而中華民國就面臨到到只剩下22個邦交國窘境。

中華民國的外交會落得這般田地不單純是因為中共的打壓,而是根本上這個政權仍想代表中國,不但不合時宜,更牽連了台灣的對外關係,導致國際上有兩個政權想代表中國,但沒有政權代表台灣的狀況。

也許你會問,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不是告訴我們說:中華民國就是等於台灣嗎?從中華民國憲法來看,不但有「大陸地區」與「自由地區」的用詞,增修條文的前言更明言憲法的目的是為了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處理中國事務的單位也不是外交部,而是所謂的陸委會。

如果我們真的把中華民國直接等於或代表台灣,同時視中國為外國,那麼為什麼要稱呼中國為「大陸」?又為何處理中國事務的不是外交部?甚至一個國家憲法的目的竟然是要與另外一個國家「統一」呢?這一切不但說明了中華民國不等於台灣,甚至它對於台灣更是一個相當荒謬的存在。

即便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經過多次修憲,被迫逐漸展開「台灣化」的過程,但不論是從憲法本身或是與中國的關係,都顯示出直到今天它還是一個想代表中國的政權;不只是代表權,中華民國仍沿用這部憲法的大中國思維來統治台灣,所以才會有人認為中華民國對於台灣仍是屬於殖民的關係。

而這種殖民關係又因為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數十年的統治期間在制度上刻意排擠所謂非「外省」族群,不斷累積不義黨產,還犯下一連串包括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與1980年代以來的政治與人權案件,使得台灣在進入民主化之後所面臨的轉型正義問題因為同時包括了制度與族群兩個層面而更加複雜;也使得當我們在台灣討論去殖民化/解殖與轉型正義時,兩者幾乎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正是因為這個被若林正丈稱為「国体」的「國民黨-中華民國」黨國體制及其遺緒未完全根除,也就是台灣並未去殖民化,導致吳乃德(中研院研究員)所謂轉型正義仍是台灣民主化未竟之業,此話至今仍然適用。所以,不管是對蔣介石銅像潑漆,或是紀念「二二八事件」,乃至於討黨產,都是我們對於這塊土地仍被殖民的控訴,也是希望能夠藉此喚醒台灣社會對於轉型正義的重視,讓台灣可以展現其獨立自主與主體性,同時鞏固與深化這得來不易的民主果實。

Photo Credit:臺左維新

Photo Credit:臺左維新

是誰在威脅和平?在台灣談所謂的「中國因素」

中國於前不久發表其「軍事戰略白皮書」,直接挑明台獨勢力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某種程度也反映出中國對於318運動後台灣的台獨趨向之憂慮。但實際上,中國於近年來對國防與軍事預算的不斷增加,加上「遼寧號」航空母艦、「殲-20」隱形戰機與「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等武器陸續研發與服役,不但代表了解放軍實際上正朝外向型與攻擊型軍隊的方向發展,更證明了軍力快速成長的中國才是區域和平的最主要威脅。

另一方面,中國會那麼害怕台獨勢力的出現,也是因為在大中國民族主義思維下的國內宣傳與中國憲法都將台灣視為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認為完成所謂的「兩岸」統一是復興祖國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