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新光金變天:台灣金控財團世襲制,所謂「改朝換代」不過是另個家族接替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次新光金的變天,不妨讓投資大眾重新思考金控家族「世襲制」的繼承機制真的有必要?還是讓真正有能力撐起整個集團、有賢能的人才來管理金控業、落實公司治理,才是企業真正的永續經營之道。
文:藏紅花
去年爆紅的韓劇《財閥家的小兒子》裡有句台詞是這樣的:「人們還真奇怪,明明看不慣北韓的世襲政權,但韓國的大企業富三代繼承家業,為什麼大家都覺得是理所當然?」
台灣的大金控財團全係世襲制
這樣的場景也發生在台灣,台灣所有的大金控財團和韓國一樣,一律是世襲。無論是中信金的辜家、國泰世華的蔡家、富邦金控的蔡家、和新光金還有台新金的吳家,沒有一個不是世襲。
但這樣的局面在最近被打破,新光金在今年的董監改選中,原來掌控經營權的吳東進家族被打敗了,不僅丟掉經營權,對手市場派還直接掌控三分之二席次。未來吳東進家族的董事在董事會中,連阻擋、否決議案的能力都沒有。這是台灣金控家族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也顯示不能為眾多股東賺錢的經營者家族,遲早會被改革的市場派挑戰、甚至是淘汰。
仔細觀察這次新光金的市場派,喊出改革的口號相當受到小股東們的青睞,實在是因為新光金在吳東進家族的掌控下,近年來的經營績效實在很差。尤其,吳東進在與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共進一場飯局後,聽到「王雪紅發展自有品牌,宏達電一股賺72元」的訊息,就指示投資部門進場力捧,結果損失近60億元認賠出場。
也就是說,吳東進用新光金的錢大力捧王雪紅的場,卻苦了新光金股東;6000張宏達電,每張差價損失將近1000元,這一次交易就損失近60億,新光金要多賣兩棟摩天大樓才補得回來。

吳東進的弊端激怒眾股東
投資宏達電的虧損只是新光金問題的其中一環。吳東進在擔任新壽董座期間,未落實公司治理,曾被金管會開罰300萬元。今年4月更因辦理不動產投資開發、系統錯誤給付業務人員報酬、辦理申訴及股權投資等四項在處理上欠妥,又被開罰240萬元。
除此之外,2016年,吳東進為挽救新光金的業務,端出千萬年薪重金挖角前台灣金董事長李紀珠救援。但李擔任新光金總經理後,吳欣盈不斷質疑李的薪酬與KPI(關鍵績效指標)等問題,就此爆發「兩個女人的戰爭」,話題一直延燒。種種情況不僅重創新光金形象,也凸顯新光金的公司治理形同虛設,已經到了其他股東難以忍耐的程度。
再以經營績效觀察,新光金近10年股價高點曾逾40元,如今僅剩8、9元,長期低於票面價值。2022年受美國升息及股債雙殺衝擊,新壽帳上未實現損失影響金控配息,成為無法配發股利給股東的金控之一。今年首季更成為唯一虧損的金控,也難怪這樣的成績單,當市場派的改革號角一響起,小股東會紛紛呼應。
新光金改朝也不過是另個家族代起
但,這次舉起改革大旗的,卻是當年創辦新光三大家族之一洪家的後代洪士琪,他拉攏另一個吳家兄弟、台新金的吳東亮,聯手對付吳東進家族。表面上看起來是破壞新光金世襲制,骨子裡其實還是另外的家族重新來掌權整頓,從吳東進家族換成吳東亮家族與洪家後代。
但無論如何,金控世襲制都已經透過委託書的制度,有了改革的發展契機,至少,換人當家之後的董監陣容,多了幾位專業經理人。新任董事長陳准舟雖年長吳東進5歲,但他從基層幹起,1992年擔任美國商業銀行松山分行總經理,1995年擔任台新國際商業銀行總經理,2003年任台新金融控股公司總經理,在金融界打滾超過50年,都為新光金的改革帶來新契機。
在台灣的財經新聞,尤其是金控家族,常常都是某集團的下一代、孫輩繼承公司,卻極少聽聞一個集團是由家族以外的人來接續經營。但金控掌握的不僅是龐大的財產、還有無數的社會資源,與連動著台灣人民投資、壽險、房貸的重大經濟臍帶,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社會動盪或讓無數人失業。
這次新光金的變天,不妨讓投資大眾重新思考金控家族「世襲制」的繼承機制真的有必要?還是讓真正有能力撐起整個集團、有賢能的人才來管理金控業、落實公司治理,才是企業真正的永續經營之道。
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世襲制VS.選賢與能?也談新光金變天!
延伸閱讀
- 股價40元跌到9元、公司治理方式遭議,新光吳家痛失21年金控經營權
- 防疫險、升息重擊國內金控集團,新光金董事會改革派大勝,洪士琪接下吳家棒子
- 經營權之爭年年上演,善意第三者的小股東仍是最大受害者
- 大同高層頻換人,王光祥接手董事長未來重點「活化土地」,研究員強調:公司並不會放棄電子本業
- 【專訪】政大吳安妮:公司營運不佳是因為時運不濟?這套「知行合一」體系破解經營困境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