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最高法院裁定維持《印地安兒童福利法》,原住民仍可優先領養原民兒童

美最高法院裁定維持《印地安兒童福利法》,原住民仍可優先領養原民兒童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項法案緣起於當時國會調查,發現在1950至1970年代間,有三分之一的印地安孩童被迫離開原生家庭,且要與非原住民家庭或與部落文化無關的機構共同生活。為確保類似問題不再出現,這項法案建立了三種方案:首先,當原住民孩童要被領養或安置時,他們會優先考量小孩的親戚,接著是同部落的其他家庭,接著是其他部落的家庭。

文:Taylor Mei

美國最高法院於15日投票裁決,以7比2的票數決議維持1978年通過的《印地安兒童福利法》(Indian Child Welfare Act,ICWA)。而這也意味著美國原住民家庭在認養原住民孩童時,比起其他種族的可能領養人,同為原住民的家庭將會獲得優先領養權。

遭非原住民寄養家庭質疑「違憲」的法案

根據《NPR》報導,這項法案緣起於當時國會調查,發現在1950至1970年代間,有三分之一的印地安孩童被迫離開原生家庭,且要與非原住民家庭或與部落文化無關的機構共同生活。

為確保類似問題不再出現,這項法案建立了三種方案:首先,當原住民孩童要被領養或安置時,他們會優先考量小孩的親戚,接著是同部落的其他家庭,接著是其他部落的家庭。

這項法案的制定,是希望能保存原住民的文化及傳統。然而,《印地安兒童福利法》卻遭到了德州政府以及非印地安寄養家庭的質疑與不滿。他們指出,法案擅自以不符合憲法的方式,輕視核心家庭需求及地方政府的重要性,且這樣的安置方法也不合憲法、帶有種族歧視。

原住民小孩就應交給原住民家庭來帶

一對來自德州的夫婦查德・布蘭金與珍妮佛・布蘭金(Chad Brackeen 與 Jennifer Brackeen)對此表示不滿,並指出這樣的法律認定,其實是種族歧視。不過美國納瓦荷族政府(Navajo Nation)對此表達否定,並拒絕該夫妻在領養一名原住民男孩後,又再領養他的妹妹的決定。

美國原住民領袖認為,政府機關制定這樣的法律,實是在協助保護當地原住民的傳統與文化。而這次最高法院通過維持《印地安兒童福利法》,對這些原住民部落領袖及同具原住民背景的內政部長哈蘭德(Deb Haaland)來說,可謂一大勝利。根據英國《BBC》報導,美國境內數百個部落聯合表示,《印地安兒童福利法》是最能考量孩子利益的選項。

《印地安兒童福利法》相關申訴案件數其實不多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