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又掀起「琉球主權未定論」,但翻開歷史就知道論證錯漏百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法律有其時效性。說日本在1870年代的侵略是非法的,這和「用清朝的法律審明朝的官」沒有任何分別。如果按張海鵬等人的這種理論,那麼中國現在這麼大的領土,至少有一半都是侵略得來的,「非法的,違反國際法的」,這樣豈非搞笑?
日前,沖繩縣知事玉成丹尼先是和中國駐日本大使會面,再訪問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次活動中說出「琉球」兩個字更令中國網友遐想翩翩。那個2013年在《人民日報》上聯名發表文章〈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宣稱「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可以再議」的學者張海鵬,十年後又發表〈應當提出琉球地位再議問題了〉。這一系列事件,引發中國輿論場的狂歡,真的認為「琉球問題可以再議」。
然而,在國際法上,日本對沖繩群島,即琉球的主權毫無爭議。張海鵬等人的論證錯漏百出。
第一,雖然正如張等人強調,琉球在歷史上,直到近代還都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日本通過兩次琉球處分「撤藩」,兼併了琉球。
然而,這個過程並不是張等人所說「是非法的,違反國際法的。」
原因很簡單,在日本兼併琉球的1870年代,侵略是一種「合法行為」。當時國際上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所有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是這樣擴張(或者被侵略的)。絕無什麼「侵略」是違反國際法行為這種理論。
正如二十世紀初期國際上最通用的奧本海(L. F. L. Oppenheim)《國際法》中所言,領土的獲得有幾種方式,「征服」就是其中一種。「侵略獲得領土是非法的」這個概念,實際上只是在二十世紀前半葉慢慢發展起來的概念,直到諸如非戰公約、聯合國憲章等文件,在二戰之後才真正確立。
法律有其時效性。說日本在1870年代的侵略是非法的,這和「用清朝的法律審明朝的官」沒有任何分別。如果按張等人的這種理論,那麼中國現在這麼大的領土,至少有一半都是侵略得來的,「非法的,違反國際法的」,這樣豈非搞笑?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