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愛情學》:只會傳「在幹嘛」?心理學博士教你用文字為愛搧風點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心理學博士安潔拉.雅赫拉親身實測1萬成功配對、100次見面約會,結合最新人際關係研究與實戰經驗寫下本書,將手把手帶你走過不同的戀愛階段,給你最切實的約會建議,讓你精準定位最適合自己的對象!
文:安潔拉.雅赫拉(Angela Ahola)
用文字搧風點火
無聊 | 有趣 |
「在幹嘛?」 | 「人生愈來愈有趣了。我剛整理好車子,暑假想來趟公路之旅,副駕駛座還空著⋯⋯你想來嗎★?」 |
「想找個時間出來玩嗎?」 | 「我朋友放我鴿子,我週六多一張公牛隊比賽的票。有興趣嗎★?」 |
「我在看電視」 | 「我看到你的限動!聽起來超級瘋狂的!★有機會真想在現場⋯⋯」 |
「好。」 | 「聽起來不錯。但我去之前至少要穿個衣服吧⋯⋯」 |
這章節標題也可以是「好訊息/壞訊息」。
你可以問「你今天過得好嗎?」或「在幹嘛?」,你也可以回答「很好。」或「吃晚餐配電視。」但簡短的回答無法讓人延伸。有無數方式能讓回答變得更有趣。你能激起別人的好奇心,創造興趣,引發他人正向的回答。你甚至能色誘別人。用你的話語來描繪場景,打造氣氛,說些聰明的話,或逗笑別人。如果你不會說話,那說些有趣的經驗,甚至問有趣的問題,讓對象告訴你他們精采的故事。
好,在你開始像莎士比亞再世,埋首苦寫之前,花點時間考慮一件事:你想表達的是什麼?
如果你不小心,傳訊可能會變成適合傳給朋友和家人,而不是與你談情說愛的對象。太過熱情,尤其在約會初期,像在慶典丟五彩色紙一樣丟太多愛心或驚嘆號,可能會因為太熱情把別人嚇跑。這跟傳訊給新朋友不同。如果對方是稍有保留的好人,他可能會覺得自己必須回應你的熱情,那他就會覺得很尷尬。你要避免自己太極端,嘰哩呱啦或像機器人都不好。當然你希望能突顯自己的個性,但你也必須拿捏恰當。也許你是個能量高、表達強的人,超愛用驚嘆號和表情符號。你想做自己,但你也必須考量到每個人都不一樣,太過直接恐怕不會受人喜歡。
與其傳些聽起來像「嗯嗯」的字詞,像「唷」、「你好」、「最近好嗎?」,不如傳些逗人笑的話。同時訊息要簡潔明瞭(像自介一樣),散發溫暖的感覺,增加吸引力。訊息要讓對方容易回答。現代人生活忙碌,如果對話太難處理,他們可能會一直懶得回,或可能要喝杯咖啡才能回覆⋯⋯
總而言之,要注意訊息能載舟亦能覆舟。話雖這麼說,可別矯枉過正,變得字斟句酌,大費周章分析對話。如果你手裡拿著手機,就相信自己的直覺吧。只要時時提醒自己目標為何,並從對象的角度看情況。除此之外?保持真實。做你自己。
專業傳訊
傳訊要專業,我建議以下五個步驟:
- 檢查和編輯
你想說的話明顯嗎?自動選字有來亂嗎?你語言正面嗎?還是有可能聽起來你在酸,或說反話?你傳出去之前,多花一秒閱讀你的訊息。你甚至可以大聲唸出來,重點是避免事後傳訊更正,因為(就算多傳的訊息沒問題)連續傳訊會讓人覺得應接不暇。而且選錯字會讓人覺得你不聰明。訊息先潤飾一下,這樣對象才會看到你的腦袋,而不是笨拙的手指。
- 講究細節
訊息中的小細節會勾起別人興趣,也可能讓人對你失去興趣。例如用驚嘆號你的對象更有可能回訊息。但如果你連用好幾次,效果就適得其反,沒多久,標點就喧賓奪主。句點呢?傳訊時除非必要,句點就不用了。標點符號警察沒在盯著你手機瞧。句點甚至會給訊息冰冷的感覺,像你想結束對話。最完美的例子如以下兩者的差別:
「好」VS「好。」
你真的需要句號嗎?如果你不確定,就刪了吧。不過,每次問問題,一定要記得加上問號,不然會造成誤解。
- 幽默感
我們喜歡好笑的人!但你在開玩笑時,小心變得失禮和不尊重。最安全的方式就是重新提起你們之間的內梗。讓對方逗笑你,贏得你的笑容,此舉也能提高兩人之間的期待,而幽默感此時就是最佳工具。但如果你跟這人不熟,避免敏感和禁忌的話題(這裡就要拿出約會的智慧,不要討論宗教和政治)。不過只要沒踩到別人腳趾,可以試試逗笑對方。
- 用語言描述出畫面
用視覺語言讓文字變得更有趣、更有活力。不要只問「你今天如何?」,你可以寫類似「告訴我你今天做了什麼!我今天想到你昨天說花栗鼠和蛋的事,還是覺得好好笑」。每句話都能關於對方,或讓對方感到有趣。簡單的文字像「嘿!」和「你好!」無法表達你多特別,但花點時間,寫一些幽默、有創意或個人的話,更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描述生動的話,對方會更容易想像你告訴他們的畫面,你也會顯得更有趣。
負面詞彙會扼殺許多浪漫的機會,所以難過的事暫時留在一旁,創造溫暖的氣氛。製造一點懸念!留下一點小訊息,讓他們更投入。別搞得你神祕兮兮,或欲擒故縱,用一點暗示,讓氣氛更活絡。如果你馬上把你的故事說完,他們就沒理由再回來找你了。選擇你願意分享的資訊,檢查自己訊息說了什麼,並察覺何時結束話題,才不會失禮。
- 保持正向
成為樂觀、親切和好心情的來源。成為山丘上的燈塔,成為她迫不及待想聯絡的那個人。表現出你能聆聽對方,並在意她的感受。保持輕鬆,讓你的訊息展現出你很聰明、積極和有趣,並有能力完成事情。保持同情心、好奇心和溫暖。你希望她看到訊息時,臉上能露出笑容。我那天在應用程式和一個男生傳訊,聊到我們當下在做什麼。他說他正在做食物,準備這週的便當。從他傳的訊息,我知道他看過我的自介,並提起我寫的內容。這讓我臉上不禁漾起微笑,認真做菜的男子馬上贏得了和我約會的機會!
你想讓別人覺得,你的生活充實,心靈富足,你不需如坐針氈,等他為妳帶來幸福。你不需要提起,自己在和前妻或前夫爭取和孩子見面,或你肩扛巨債,無法向銀行貸款。那些話適合在辦公室和同事抱怨,但不適合向談戀愛的對象提起。我們終究需要向人說到我們沉重的掙扎,但那不是第一次約會後傳訊的話題。感情關係早期聊天不該這麼沉重。你們在現實生活見面時再處理沉重的事情。如果你心情不好,你永遠可以在中途說:「對不起,今天有點累。我們明天再繼續聊好嗎?」你也許可以隔天約對方喝杯咖啡,不聊風花雪月的事,進入更深刻的話題,為兩人關係打開更深入的機會。聽起來也不賴,嗯?
傳訊方程式
按下傳送之前,確定你的訊息能通過「檢細笑描正」評量,這項評量主要有以下五項標準:
檢查——傳訊之前,請好好檢查並編輯內容
細節——細節很重要。用訊息的細節來讓對方上鉤⋯⋯
笑聲——笑聲總是能讓人開心
描繪——用文字好好描繪畫面,讓對方想像力奔馳起來
正向——正向的態度能讓你更有吸引力
用文字訊息保持火花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