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專訪:帛琉總統惠恕仁坦言中國利誘壓力大,要求放棄承認台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帛琉總統惠恕仁日前表示,目前在帛琉最大投資國仍是中國,他正努力尋求日本、韓國、美國、台灣等國家直接投資帛琉,但他也坦言,「日本慢,韓國慢,台灣慢——而中國說要給我們更多的航班,很難說我們不會接受,因為酒店空了,船也空了。」
我國太平洋友邦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日前接受印度媒體專訪,表明中國要求帛琉在外交上放棄台灣、轉而承認中國,並以包機航班、房地產利誘,惠恕仁坦言,在COVID-19之後帛琉急需外國投資,但在「日本慢、韓國慢、台灣也慢」的情況下,帛琉很難對中國說不。
印度《星期日衛報》(The Sunday Guardian)25日刊出報導,指出美國5月才與帛琉、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3個太平洋島國續簽「自由聯合協定」(COFA),承諾要派駐美軍協助防禦、並在當地徵用土地作為軍事基地,報導指出,其中帛琉與馬紹爾群島在外交上承認台灣、領土上沒有中國大使館,近期卻成為北京的最大目標,中國正利用各種手段試圖讓承認台灣的2個國家改變立場,並削弱這3個國家對美國的支持。
報導指出,中國為讓帛琉放棄承認台灣,首先增強帛琉對中國旅遊業的依賴,2008年,到帛琉旅遊的中國遊客佔各國觀光客不到1%,但到了2015年,到訪的中國遊客佔所有遊客的54%;2017年,中國政府終止大量遊客到帛琉旅遊的計劃,並稱除非帛琉跟台灣斷交轉向承認中國,否則中國遊客不會回來,而這幾乎摧毀了帛琉的經濟,導致全國各地中國投資的房地產和開發項目空閒下來,並且搖搖欲墜。
報導稱,中國現在正慢慢「捲土重來」,近日澳門包機航班再次開通,之前閒置且破舊的中國投資房地產正得到修復,或許是為了影響帛琉明年的選舉(帛琉將於2024年11月12日舉行總統和國會選舉)。
帛琉總統惠恕仁接受《星期日衛報》採訪時表示,目前在帛琉最大投資國仍是中國,他正努力尋求日本、韓國、美國、台灣等國家直接投資帛琉,但他也坦言,「日本慢,韓國慢,台灣慢——而中國說要給我們更多的航班,很難說我們不會接受,因為酒店空了,船也空了。」惠恕仁補充,帛琉經濟被COVID-19疫情摧毀,旅遊業還未回溫,台灣雖然每週有2個航班到帛琉,目前看來已無法再增加班次。
Palau under CCP pressure to switch recognition from Taiwan to China
— FDD (@FDD) June 26, 2023
The President of Palau, Surangel Whipps Jr., speaks to The Sunday Guardian on what his Pacific Island Country is facing. @CleoPaskal in @SundayGuardian: https://t.co/JxRxmtI85I
這不是惠恕仁第一次公開警告中國的威脅,惠恕仁本月訪問日本時也提到,帛琉因為與台灣維持邦交關係而受到中國的懲罰,中國遊客從2010年代末約佔帛琉旅遊業的三分之二,急劇下降至接近於零,但惠恕仁強調,「只要我還是總統,就不會改變(現況)」,帛琉將繼續成為台灣強有力的盟友。
Palau Leader Stresses Need for US Help to Deter China in the Pacific Asia #Diplomat https://t.co/BF5aSaQvN9
— Eye on South Asia (@coi_southasia) June 15, 2023
根據我國交通部觀光局統計資料,國人赴帛琉人次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一度突破每年1萬人次,不過疫情之後人數驟減,2021年有2621名台灣旅客造訪帛琉,2022年僅1535名旅客前往帛琉,儘管我國政府2021年推動旅遊泡泡,效果仍不彰。

我外交部:小島國家面臨中國經濟霸凌的困境,台灣感同身受
我國外交部稍早也就此發表聲明,表示友邦遭受中國的施壓利誘和經濟脅迫,具體呈現小島國家面臨中國經濟霸凌的困境,台灣感同身受並持續提供帛琉具體援助,同時也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支持帛琉國家建設與發展。
外交部表示,台灣向來支持帛琉發展觀光,惠恕仁總統於去年10月來台國是訪問時,曾表示期盼在後疫情時代持續深化台灣與帛琉的觀光合作及各領域的交流;我國也迅速正面回應惠恕仁總統的期待,賴清德副總統即於去年11月1日至3日率團訪問帛琉,協助行銷帛琉海洋國家觀光,並正式宣布中華航空於去年11月16日恢復每週2日之定期航班,以「連結、觀光、合作」深化兩國關係。
此外,我國將研議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共同合作,回應帛琉請援延長機場跑道。今年6月4日我國也協助帛琉舉辦第一屆「帛琉馬拉松」(Belau Omal Marathon),共有各國跑者約600人參加,籌辦過程由我國公、私部門與帛琉政府密切合作,以創意為帛琉行銷觀光產業。
外交部強調,中國不曾停止利用各種手段謀奪我邦交國,打壓台灣的生存空間與國際地位,也重申帛琉為我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重要友邦,兩國自1999年建交至今,邦誼穩固友好,帛琉總統惠恕仁自上任以來,多次在國際場域力挺台灣,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曾於接受「日經亞洲」及「澳洲廣播公司」等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帛琉與台灣邦誼堅定不移,是我國重要的堅實盟友。
延伸閱讀
- 台帛旅遊泡泡為何銷售後繼無力?高團費背後有這些外界不知道的原因
- 拜登取消巴紐行改由布林肯出席,美同意和帛琉續簽戰略協議,今年擇期舉辦島國領袖峰會
- 密克羅尼西亞總統卸任前的震撼信:密國官員遭中國賄賂滲透、總統被解放軍跟蹤,建議改與台灣建交
- 美中競逐南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動向牽動地緣政治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