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公布新會員邀請名單:張震、古天樂、陳哲藝等華語工作者入列,會員多元性有多重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主辦奧斯卡金像獎的美國影藝學院 ,於今日公布新邀請的398位新會員名單,其中包含張震、古天樂、陳哲藝等華語電影工作者,此外,備受矚目的邀請者,也有關繼威、泰勒絲、石黑一雄、安藤櫻等人,而其中40%是女性,34%來自少數族裔,52%來自美國以外的51個國家或地區,到底為什麼,近年奧斯卡需要廣邀美國以外的藝文工作者?
主辦奧斯卡金像獎的美國影藝學院 (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AMPAS),於今(29)日公布新邀請的398位新會員名單,也代表這些新會員,將有奧斯卡獎項的投票權。
在此名單之中,包含各界領域的名人,除了有今(2023)年剛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關繼威之外,金馬影帝張震、曾以《爸媽不在家》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的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等人,也都在此次的邀請名單之中。

近年奧斯卡的轉型轉變
時序拉回2013年,當時美國影藝學院選出首位黑人女主席雪若艾薩克斯(Cheryl Boone Isaacs),替廣大黑人族群注入一劑強心針。
此重要變革或許也影響至隔年的奧斯卡,旨在黑奴議題的《自由之心》,一舉抱回了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等3項大獎,在《自由之心》的突破之後,許多人皆認為未來奧斯卡的黑白勢力將會更加趨於平衡。
而到了2016年,奧斯卡獎入圍名單公佈後,連續兩年,演技獎項的40位提名演員,清一色都是白人,再次引發「奧斯卡好白」(Oscars So White)的風波。
當年對於此議題掀起了一系列口水戰和公開抵制的聲浪,非裔名導史派克李(Spike Lee)在當時就公開表達其憤怒:「奧斯卡真正問題的核心在於好萊塢的製片廠、電視台的管理層。連續兩年入圍的演員都是白人,是什麼意思?」
至於當年知名非裔演員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和妻子潔達蘋姬史密斯(Jada Pinkett Smith)也聯手抵制奧斯卡,拒絕出席,威爾史密斯表態:「我們都是演員的一份子,但就現況來說,我們無法出席奧斯卡,默許這件事。」此風波爆發後,美國影藝學院黑人女主席雪若艾薩克表示對於提名名單感到痛心,並承諾將進行改革。
2016年底,美國迎來了新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其諸多失言形象早就在電影圈遭到撻伐,上任後在2017年1月底簽署行政命令,禁止7個穆斯林國家公民入境美國,致使鋤強扶弱的聲量提升。
而伊朗名導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更拒絕出席奧斯卡,以抵制川普的禁令,不過,其作《新居風暴》同時在該年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現為國際電影獎),也被外界視為影藝學院的聲援。同時,該屆典禮也狂酸川普,主持人吉米基墨(Jimmy Kimmel)甚至帶頭替與川普槓上的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發聲。
除了川普不意外地成為典禮焦點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擊敗賽前入圍14項的《樂來越愛你》,拿下最佳影片,成為奧斯卡首部拿下此獎的「同志」黑人電影,前一年「奧斯卡好白」的風波似乎得到出口。
揮別2017年歷史性的一刻後,2018年奧斯卡對川普的砲聲,明顯較上一屆弱了許多,原因是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所爆發出來的性侵醜聞,引發整個電影圈撻伐,並逐步反映在各個頒獎場合上。
這一年的奧斯卡名單上,也看見了首位女性瑞秋莫里森(Rachel Morrison)角逐攝影獎、《淑女鳥》女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入圍最佳導演等,從引言人到頒獎者,女性也佔多數,主持人吉米基墨更大力將言論導往「Time’sup」的性別議題上,外語片則頒給了以性別議題為主旨的智利電影《不思議女人》,至於最佳影片則由聚焦於「弱勢族群」的《水底情深》拿下,其啞巴與人魚的跨物種戀情,同時側寫出男同志戀情與黑人女性。從川普上任後這幾年的意識形態來看,拿獎便有跡可循。
上述奧斯卡的趨勢,所反映的美國電影工業傳遞出的社會氛圍,從這些得獎影片的脈絡來看,或許可以更了解當代美國的意識形態。
然而,相比黑人族群,亞裔、拉丁裔等族群則在好萊塢的地位處於更加邊緣的狀態,不過,此現況應能逐步改善,已然看見些許轉變。美國影藝學院也在2018年廣邀59個國家、近千名影視工作者加入會員,不但非美籍演員和導演有出頭機會,甚至連重要獎項也對非英語電影招手,如此的多元性,2019年的奧斯卡才有了如《羅馬》(墨西哥)、《真寵》(希臘導演)、甚至是《沒有煙硝的愛情》(波蘭)的入圍提名。
而到了2020年,韓國的《寄生上流》一舉拿下最佳影片、導演、原創劇本、國際電影等4項大獎,且成為影史首部以「非英語」之姿獲得最佳影片的電影,許多分析也指出,這就是廣邀國際影人成為影藝學院會員的影響力,來自國際的多元聲音,使得獎項最終得主,能夠鬆動長期遭致「英語」體系把持的單一。
而近年也能夠看到,如日文發音的《在車上》、德語發音的《西線無戰事》等片擠進奧斯卡最佳影片或是其餘獎項的競逐,而今(2023)年奧斯卡也是亞洲影人出頭的一年,如楊紫瓊、關繼威等人的獲獎,都再提醒世人,影藝學院會員多元性,影響獎項得主的重要。

2023新會員
今年邀請的398名新會員,其中40%是女性,34%來自少數族裔,52%來自美國以外的51個國家或地區,受邀者也不乏近年獲獎或提名奧斯卡的影人,包含《媽的多重宇宙》的關繼威、《媽的多重宇宙》的史蒂芬妮許(Stephanie Hsu)、《貓王艾維斯》的奧斯汀巴特勒(Austin Butler)、《日麗》的保羅麥斯卡(Paul Mescal)、《日麗》的夏洛特威爾斯(Charlotte Wells)、《伊尼舍林的女妖》的凱莉肯頓(Kerry Condon)等人。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對環境永續的兼顧。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