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參加過抗日、剿匪,也不是「老黃埔」——親共退將陳廷寵究竟是什麼背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觀看陳廷寵父子的歷史,先是父親加入與汪精衛政權關係不清不楚的「頑軍」,後來則是兒子加入了孫立人部隊。汪精衛象徵親日,孫立人象徵親美的話,陳廷寵在2020年批評執政黨「要做美日的走狗」的言論,恐怕第一個就罵到了自己。
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將軍,最近在接受對岸《環球時報》訪談時批評國軍就算延長義務役時間達一年,仍舊「腦袋空空怎麼打仗」,引發巨大爭議。筆者無意否定陳廷寵將軍過去建軍備戰的貢獻,也不否認當前的國軍還有許多進步空間。然而身為一位退役將領,當著中共官方媒體的面公然批評國軍,實在是有些不妥。
更何況陳廷寵從1991年到1993年足足當了兩年陸軍總司令,當今國防部還有陸軍的許多決策者都是陳廷寵的老部下。如果他們確實存在「腦袋空空怎麼打仗」的問題,那陳廷寵本人一點責任都沒有嗎?陳廷寵將軍當著敵人的面羞辱的不只是國軍,同時也羞辱了他自己。而且還是在黃埔建軍99周年之際接受中共官方媒體的採訪,更是令人無法接受。
談到這裡,大概很多人會產生刻板印象,認為陳廷寵是類似郝柏村或者許歷農那樣的老黃埔。在中國大陸就參加了對日抗戰與國共內戰,到台灣後持續效忠蔣家父子,直到晚年因為台獨運動興起才不再堅持過往「漢賊不兩立」的立場。當然如果要按照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關於「第三次國共合作」的論述來看,陳廷寵肯定還是那種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美國介入兩岸事務的中華民族主義者。
其實這些對傳統外省軍人的刻板印象都是錯誤的,至少不能套用在陳廷寵身上。因為陳廷寵一生只有兩點與郝柏村相同,一是他們兩人都是來自江蘇省鹽城的同鄉,二是他們兩人都擔任過陸軍總司令,其餘之外再無其他。他與許歷農唯一的相同之處,則只是兩人晚年都公開表達了自己「不再反共」的政治立場,而且在這方面陳廷寵比起許歷農可能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1931年出生的陳廷寵沒有參加過對日抗戰,日本投降時他還不過是個14歲的青少年而已,他也沒有在中國大陸參加過任何一場與共產黨的戰爭。陳廷寵也絕非我們一般印象中的「老黃埔」,事實上他是隨孫立人創辦的第4軍官訓練班入伍生總隊來到台灣的,若從這一點來看,他更不會符合中共論述中「反美民族主義者」的形象了,至少一開始並非如此。
聊聊陳廷寵的背景
在深入談陳廷寵如何從反共變成「不反共」以前,筆者要先討論陳廷寵的成長經歷。筆者沒有訪問過陳廷寵將軍,但是國防部在2006年出版了《陳廷寵上將訪問記錄》,對陳廷寵在中國大陸時代的成長紀錄有所涉及。不過這本書籍因為不明原因,沒有為包括國家圖書館在內的國內主要圖書館收藏,根據一些鄉民的說法,國防部以該書涉及機密為由不提供給圖書館。
說機密其實言過其實,因為《陳廷寵上將訪問記錄》其實在網路上是可以買得到二手書的,只是價格大多相當昂貴,從490到5980新台幣都有。當然讀者們可能會問,490新台幣其實稱不上很貴,但是如果從二手書的角度去看其實還是不太便宜的。到底陳廷寵的書裡面隱藏了什麼絕世情報,讓國防部不想公開給百姓看,然後又能在網路上賣出那麼貴的價錢?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