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老一輩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但往往是不對的

李遠哲:老一輩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但往往是不對的
Photo Credit: 信報財經月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香港是一個小環境,旁邊是一個大環境(大陸)。如果大環境不改變,香港是很難會有改變的。」

文:鄧傳鏘

早前到訪香港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接受本刊專訪,談到香港普選爭拗。他指出:「香港是一個小環境,旁邊是一個大環境(大陸)。如果大環境不改變,香港是很難會有改變的。」不過李遠哲補充,他相信大環境是會變的,彼此會相互影響,很難說河水、井水不相犯。

李遠哲指出,即使中國真的沒有民主傳統,也可以向外國借鑑,在美國讀書、工作多年的李遠哲,對於美國社會整體的民主素養有很深刻的印象。「我試過參加美國能源部一些會議,由於參加的人很多,第一天討論時意見紛紛,主席就會總結幾個方向,講出其中的異同,然後針對這幾方向再集中討論,經過腦震盪後凝聚出一個初步共識,然後再討論,再總結。」

李遠哲笑稱,目睹這一情景,感受是很深刻的,因為「在華人社會,很多會議碰到一種情況,經過上午很多人七嘴八舌討論後,下午總會有講者對我說,李教授,我今天早上講的不算,我們從頭再開始,所以華人社會民主的素養還是要提高的。」

佔領華爾街、阿拉伯之春、台灣的太陽花、香港的雨傘運動,在李遠哲眼中都是年輕人表達對現狀不滿而作出的抗議,台灣的太陽花與香港的雨傘運動有很多相似之處。

Photo Credit: 林健恆

Photo Credit: 林健恆

「我們常常看到政府未能掌握民情,這種情況要改變。政府要聽老百姓、年輕人的心聲,互相溝通、互相了解才能找到好的出路。老一輩的人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但往往是不對的。一個好的政治家要多聽、懂得總結、凝聚共識。」

李遠哲1987年與時任上海市長的江澤民一起吃午餐的一番對答是很好的例子——

「我問:『江市長,你以前是學運出身的,為什麼去年你對學生運動壓制得如此厲害?』

江澤民看着我說:『……現在的學生,四個人一間房,每天都有肉吃,大樓也有人打掃,他們竟然還上街抗議?』

我就問說:『江市長,你對上海市滿意嗎?』

江回答:『不滿意,我們還很落後。』

我再問:『這些貪污、官僚化和太子黨的問題需不需要解決?』

江說:『當然要解決。』

我答說:『江市長你若對學生說,中國的現狀還需要我們努力解決官僚化、太子黨這些問題,學生會跟你走的,不會站在你的對立面的。』當我笑笑地講這些話時,江澤民非常嚴肅地看着我……我當時的感受是,江澤民市長似乎已經脫離社會、脫離群眾了。」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今年即將八十歲的李遠哲,還經常與各地年輕人交流,對於他們的共同困境是了然於胸的。「年輕人看不到未來,他們覺得奇怪,為什麼政府說經濟在發展,大家都說生活富有了,但薪金卻不足以買房子,財富為何分配這麼不均。他們會疑惑社會的發展究竟是為誰好呢?是為了老百姓,還是為有錢人好呢?政府為何這麼窮?有人沒有交稅嗎?台灣與大陸的服貿協議,是對企業好呢?還是對台灣老百姓好呢?」

台灣有太陽花運動,香港有雨傘運動,大陸的年輕人卻顯得很靜默。「如果內地的年輕人辛苦地工作,卻發現他們的努力得不到報酬,或者不能過一個比較安逸的生活,社會也會不穩定的。」

節錄六月份《信報財經月刊》(Android揭頁版iOS揭頁版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