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葉倫見何立峰三鞠躬挨批「像被召喚」,學者:美中不斷對話為APEC「拜習會」鋪路

葉倫見何立峰三鞠躬挨批「像被召喚」,學者:美中不斷對話為APEC「拜習會」鋪路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會面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紐約大學退休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對此表示,「鞠躬並非被普遍接受的禮節之一」;布希政府白宮高階官員布雷克曼(Bradley Blakeman)則直言,美國官員「永遠、永遠、永遠」不會鞠躬,這種表現如同葉倫「被召喚」到何立峰的辦公室,「中國人最喜歡搞這一套」;一名前國務院官員則認為,「這不可能是標準流程」。

中媒:何立峰取代劉鶴成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

(中央社)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問中國期間,接見她的中國領導層也成為焦點。有中國官方背景的「政知見」指出,與葉倫會面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已取代劉鶴成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

葉倫(Janet Yellen)於6日至9日訪問中國,這是她擔任美財長後首次訪問中國,也是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之後,在不到3週內第二位訪中的美國內閣高官。

北京青年報微信公眾號「政知見」9日指出,何立峰8日會見訪問中國的葉倫,是何立峰就任國務院副總理後,首次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的身份亮相。

參加此次會面的,還有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等。

「政知見」指出,何立峰與葉倫會面時,表達了對美方對中國實施制裁限制措施的關切,並表示中方認為泛化國家安全不利於正常經貿往來。

葉倫則明確表示,美方不尋求「脫鉤斷鏈」,無意阻礙中國現代化進程。

「政知見」指出,今年1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以「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的身份,在瑞士蘇黎世與葉倫舉行了會談。

這顯示何立峰已取代劉鶴成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

劉鶴有中國「經濟沙皇」之稱,自2018年以來一直擔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直至今年3月何立峰接替後才卸任。

劉鶴被視為早期中國經濟改革背後的「大腦」,制定多項經濟政策、處理工廠產能過剩、金融風險改革等問題。

《路透社》的報導曾形容,「這位畢業於哈佛的經濟學家也是習近平與華盛頓之間,貿易談判的關鍵人物,主要是借重他的國際經驗和流利的英語。」

今年6月香港《南華早報》導,雖然劉鶴已經卸任,但仍然參加涉及經濟範疇的內部會議,而且很有影響力。北京中央領導層希望聽取劉鶴對中國國內經濟政策的看法,以及如何處理與美國的經貿事宜。

今次葉倫訪問中國,也有與劉鶴會面,就全球、美國和中國經濟議題進行非正式會談。

何立峰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系,長期在福建工作,剛好也是習近平在福建時,兩人關係拉近。

2014年何立峰進到北京任職於有「小國務院」之稱的國家發改委,2017年升任發改委主任,並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晉升副國級。

葉倫見何立峰三鞠躬挨批「像被召喚」,部分言談遭指落入中方話術

(中央社)美國財長葉倫訪問中國,被認為是美中關係趨向緩和的象徵之一,但葉倫訪中期間說出的「世界夠大足以讓美中繁榮發展」,被認為落入中方的話術;而她在會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時突兀地三鞠躬,也引起爭議。

此外,葉倫訪中期間還私下宴請了數名中國女性經濟界人士,讓一些持愛國立場的中國民眾,對這些出席宴會的學者出言辱罵。

葉倫於6至9日訪問中國,共在北京停留達3晚。據駐北京外媒觀察,與以往美國部長級官員的訪中行程相較,葉倫這次訪問,屬於近年來少見的較長行程。

根據媒體報導,她先後出席了4場公開會見,分別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副總理何立峰、財政部長劉昆及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兼副行長潘功勝等4名中方要員會晤或會談。與其他訪中的美國官員相較,行程安排相對寬裕。

由於以往對中言論相對溫和,葉倫被視為目前美國政府閣員中,居於少數的對中「鴿派」。而在訪中期間,不論會談還是記者會,葉倫的談話也大致符合這一預期。

不過,葉倫8日晚間在美國駐中大使館為她舉行的記者會上,說出的「我們相信,世界足夠大,足以讓我們兩國(美中)繁榮發展」一語,被認為落入了中方對美中關係定義的話術,也因此被中國媒體廣為報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2年2月擔任國家副主席訪美前,率先提出「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一說;在他掌權後,此語即成為他向歷任美國總統表達的中美關係標準話語,並被中國外交系統廣為採用,成為標準調門。

此外,葉倫會見何立峰時,出人意料地向何立峰三鞠躬,則是她此行最引起爭議之處。從畫面中,葉倫此舉不但讓何立峰後退讓她鞠躬,她的助理還連忙上前攙扶,事後並受到部分美國輿論質疑及議論。

據《路透社》等美媒報導,紐約大學退休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對此表示,「鞠躬並非被普遍接受的禮節之一」;布希政府白宮高階官員布雷克曼(Bradley Blakeman)則直言,美國官員「永遠、永遠、永遠」不會鞠躬,這種表現如同葉倫「被召喚」到何立峰的辦公室,「中國人最喜歡搞這一套」;一名前國務院官員則認為,「這不可能是標準流程」。

除了上述4場公開會見,葉倫8日還在北京私下宴請數名中國年輕女性經濟界人士,包括經濟學人集團中國區總裁劉倩,科幻小說《北京折疊》作者、擁有北京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郝景芳等人,同桌者含葉倫在內共有10人。

然而,一些中國民眾卻對葉倫這場宴會大肆批評,其中包括「但凡去的,肯定默認是親美派」、「美國官方認證的反賊」、「現形了吧?潛伏得可深著呢」、「帶路黨不分男女呀」等具侮辱性的字眼。

《華爾街日報》:葉倫訪中穩定關係,仍難擋局部脫鉤

(中央社)美國財政部長葉倫過去4天訪問中國,傳達華府無意推動全面經濟脫鉤。但《華爾街日報》分析,兩國經濟局部脫鉤勢不可擋,中國經濟意外疲弱可能使華府鷹派人士氣燄高張。

這篇專欄文章以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安全困境」描述美中面臨的風險:一國以增加軍費等作為強化自身安全,有時反而損害長期安全,因為競爭對手認定這個國家正在備戰,因而採取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