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峰會G7發表聯合宣言挺烏克蘭;烏未獲邀入北約仍收穫豐,國際援助重點一次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成立的「北約-烏克蘭理事會」(NATO-Ukraine Council)也在今天召開首次會議,這個新制度旨在加強烏克蘭與北約的合作。北約各國也在一份宣言中承諾,只要有需要,就會一直支持烏克蘭。
G7在北約峰會發表聯合宣言,矢言確保烏克蘭長期安全
(中央社)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領導人今天(當地時間12日)在立陶宛舉行峰會,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在場邊會談時發表聯合宣言,矢言確保烏克蘭的長期安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G7領袖在聯合宣言中提及將與烏克蘭合作,包括對烏國的「雙邊長期安全承諾和安排」,旨在實現3大目標。
上述目標包括:確保可持續的力量,得以於現在保衛烏克蘭,並阻止俄羅斯未來的侵略;加強烏國的經濟穩定和韌性;為烏克蘭因戰爭而產生的迫切需求提供技術和財政支持,並使烏國能夠繼續實施有效的改革議程。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G7聯合宣言將確保對烏國的支持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他提及:「我們不會等到(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結束,才確保對烏克蘭的長期安全承諾。」
烏克蘭總統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指出,G7聯合宣言對烏國是「重要的勝利」。
北約峰會烏克蘭未獲邀入盟仍收穫豐,國際援助重點一次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領袖本週開會時稱,應讓烏克蘭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加入北約,粉碎烏國立即獲邀入盟的希望,不過烏克蘭仍在峰會中取得多項實質收穫。
以下是《路透社》整理本次峰會對烏克蘭許下的一些重要承諾:
- 未獲邀入盟但障礙已移除
北約雖未立即邀請烏克蘭入盟,但確實已放棄要求烏克蘭執行所謂的「成員國行動計畫」(Membership Action Plan),實際移除烏克蘭未來入盟的一大障礙。成員國行動計畫規定加入軍事聯盟之前必須實現的目標。
新成立的「北約-烏克蘭理事會」(NATO-Ukraine Council)也在今天召開首次會議,這個新制度旨在加強烏克蘭與北約的合作。北約各國也在一份宣言中承諾,只要有需要,就會一直支持烏克蘭。
- 安全保障
官員表示,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預計公布一份國際架構,為提供烏克蘭長期安全保障鋪路,藉此強化烏克蘭對俄羅斯的防禦力,並嚇阻莫斯科未來再侵略烏克蘭。
- 法國飛彈
法國將加入英國行列,供應烏克蘭射程可達250公里的長程巡弋飛彈,這將使烏軍有能力深入打擊前線後方的俄軍與補給線。法國軍方消息人士告訴記者,供應烏克蘭的飛彈將取自法國軍隊現有庫存,而且數量會「相當多」。
- 英國戰車與彈藥
英國已表示,將提供烏克蘭70多輛戰鬥與後勤車輛、挑戰者2型(Challenger 2)戰車使用的數千發砲彈,以及一項5000萬英鎊(約新台幣20億2525萬元)的裝備維修支援方案。英國也將透過北約啟動一項計畫,以為烏克蘭軍人成立醫療復建中心。
- F-16訓練
由11個國家組成的聯盟將從8月起在丹麥開始訓練烏克蘭飛行員駕駛F-16戰機,並將在羅馬尼亞設立一個訓練中心。
一旦相關國家同意供應F-16,這項訓練計畫理應能讓烏克蘭飛行員與地勤人員在明年初以前駕駛F-16作戰,但目前尚未作出相關決定。
- 德國愛國者飛彈系統
德國政府已敲定一項7億歐元(約新台幣242億元)的軍援烏克蘭方案,其中包括來自德國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庫存的2具愛國者(Patriot)飛彈發射器、另有40輛貂鼠式(Marder)步兵戰車,以及額外的戰車與彈藥。
- 挪威支援
挪威今年將加碼軍援烏克蘭25億挪威克朗(約新台幣76億元),總額將來到100億克朗。
- 多年計畫
北約同意將「綜合援助計畫」(Comprehensive Assistance Package)擴大成一項為期多年的計畫。烏克蘭將據此計畫獲得非殺傷性援助,目前為止承諾金額達5億歐元。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2023北約峰會首度將中國定位為「體制性挑戰」,同意簡化烏克蘭入會程序待戰爭勝利後啟動
- 尹錫悅出席北約峰會談及韓半島核威脅,北韓今早發射飛彈向日韓傳遞挑釁訊號
- 岸田文雄會北約秘書長因應安保課題;北約峰會公報刪除設東京辦事處內容,可能延至秋季決定
- 烏克蘭戰爭產生的國內壓力,西方與俄羅斯哪一邊會先崩潰?
- 北約新任秘書長人選難產,史托騰伯格再延任一年穩定軍心,他過往對北約有哪些貢獻?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 2023-07-17 俄羅斯指控烏克蘭襲擊克里米亞大橋釀2死1傷,宣布即日起退出「黑海穀物協議」
- 2023-07-14 烏克蘭收到美國集束炸彈加速反攻俄軍;俄外長警告西方若供烏F-16,將視為核威脅
- 2023-07-13 北約峰會G7發表聯合宣言挺烏克蘭;烏未獲邀入北約仍收穫豐,國際援助重點一次看
- 2023-07-12 美國軍援基輔「集束炸彈」引發人權爭議,為什麼被100多個國家禁止使用?
- 2023-07-10 美軍援烏克蘭「集束彈」為何挨轟?武器特性、各國禁用原因一次看懂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