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紐約時報》:拜登政府寄望高層外交穩定美中關係;北京盼葉倫訪中放寬關稅恐希望落空

《紐約時報》:拜登政府寄望高層外交穩定美中關係;北京盼葉倫訪中放寬關稅恐希望落空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右二)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問中國,試圖緩和美中關係,此行讓北京抱持希望,認為川普時期對中國進口貨物課徵關稅的措施可望放寬,但美國國內強烈的反中情緒,可能會讓希望落空。

紐時:為穩定美中關係,拜登寄望於高層外交

(中央社)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近月陸續派出高層官員訪問中國,《紐約時報》報導,拜登寄望透過高層外交,穩定美中關係,試圖在美國明(2024)年大選升溫之前,為美中兩國關係建立新的基礎。

自5月以來,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曾赴北京會見中國情報高層、隨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月18日及19日訪中,並曾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另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7月6日至9日訪中,緊接著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也將在7月16日至19日前往中國。

《紐約時報》11日報導,拜登的高級官員今年夏天陸續飛往北京,試圖說服和勸誘包括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內的中國官員,為兩國關係建立新的基礎。這可能成為拜登總統任期內最重要的外交推動。

報導指出,另外,至少有3位中國國家級部長將在10月之前訪問美國。這將為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外交接觸鋪平道路,即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時舉行「拜習會」。

紐時表示,拜登和他的助手表示,建立這些個人關係對於化解世界兩個主要超級大國之間的危機可能是必要的。但最近的訪問也高度凸顯了兩國關係中日益惡化的結構性問題,一些分析人士稱,如果處理不當,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武裝衝突。

且這種高層外交無助於解決兩國之間最棘手的議題,即台灣的地位,以及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野心,這與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主導地位是不相容的。布林肯6月會見習近平時,這位中國領導人甚至拒絕承認需要為兩國之間的競爭建立框架。

當布林肯要求習近平及其助手重新開放高級軍事管道時,遭到中國拒絕。去(2022)年8月時任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後,中國關閉了這些管道。

拜登政府和中國官員都在為明年美國國內政治的緊張局勢加劇做準備。預計2024年選舉中的兩黨候選人將會競相放出對中國鷹派言論。美國官員表示,今年夏天的訪問旨在讓兩國政府有機會在政治競選升溫之前,就兩國關係進行坦誠對話。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表示,「對於中國來說,今年是最後的機會,因為明年美國總統大選,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加糟糕」,「結合中國自身的經濟挑戰,尤其是經濟復甦緩慢,北京有動力做出補救。華盛頓也是如此。」

研究中國經濟的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則表示,葉倫訪中展現願和中方經濟領導班子就一系列實質性問題進行接觸,同時承認分歧的存在,並解釋了美國採取措施的緣由,這將為更多建設性討論奠定基調。

他說,「雖然兩國之間的經濟敵對不太可能出現大幅緩和,但葉倫的訪問仍然可能有助於制止雙邊經濟和貿易緊張的進一步升級,儘管華盛頓的反中措辭不斷升級。

北京盼葉倫訪中放寬關稅,美反中情緒恐致希望落空

(中央社)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問中國,試圖緩和美中關係,此行讓北京抱持希望,認為川普(Donald Trump)時期對中國進口貨物課徵關稅的措施可望放寬,但美國國內強烈的反中情緒,可能會讓希望落空。

《路透社》報導,華府貿易和政治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削減部分「301條款」關稅將有助於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及中國出口商,但這麼做會讓總統拜登在危險時刻受到共和黨人的尖銳批評。

顧問業者柏克萊研究集團(Berkeley Research Group)董事總經理布羅德曼(Harry Broadman)說:「當中的政治算計相當清楚,這對於反對派來說會是討好基本盤的作法。」

布羅德曼指出,對中國態度軟弱,可能會讓拜登賠上2024總統大選。他還說,在前任總統川普的對中政策助長下,美國國內反中情緒已醞釀了4年之久。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上週與中國商務部高官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2天內進行了長達10個小時的馬拉松式會談,雙方討論了貿易摩擦和其他政策方面的歧見。葉倫指出,這些會談讓美中關係「更加穩固」。

美國財政部表示,雙方討論的主題包括美國關稅、高科技出口管制和北京的新反間諜法威脅到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活動。葉倫並未公開示意美國將放寬關稅措施,但中國評論人士抱持希望。

中國財政部10日透過聲明呼籲美國取消懲罰性關稅,取消出口管制措施,並終結新疆進口商品禁令。

美國官員守口如瓶不願回應中國的籲請,只說目前並無新的倡議。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婉拒置評。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