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艾美獎入圍名單:HBO《繼承之戰》成最大贏家,Netflix《怒嗆人生》正面迎戰,其他還有哪些亮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3艾美獎入圍名單出爐,對於台灣觀眾而言,熟悉的作品如《王冠》、《絕命律師》、《龍族前傳》、《繼承之戰》、《最後生還者》、《星期三》、《怒嗆人生》都有亮眼入圍。而本屆入圍又是HBO一支獨秀,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值得注意的紀錄以及亮點?
2023年第75屆黃金時段艾美獎(74rd Annual Primetime Emmy Awards)完整入圍名單揭曉。本屆入圍名單旨在表彰於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播出的電視節目。
其中,HBO的招牌影集《繼承之戰》最終季,以27項提名成為入圍階段戲劇類的最大贏家,而《繼承之戰》也繼去(2022)年的25項入圍之後,再度成為入圍領跑者。
緊追在後的第二、第三名,同樣皆來自HBO,分別為獲得24項提名的《最後生還者》以及獲得23項提名的《白蓮花大飯店》第二季,值得一提的是,在劇情類影集女配角的項目上,《白蓮花大飯店》就提名了5位人選。至於Apple TV+的招牌喜劇《泰德拉索:錯棚教練趣事多》最終季,也獲得了21項提名,擠身近提名突破20大關的戲劇。
於此之後,突破雙位數提名的,還包含《漫才梅索太太》(14)、《星期三》(13)、《大熊餐廳》(13)、《怒嗆人生》(13)、《怪物:食人魔達默》(13)、《殺手進城》(11)、《破案三人行》(11)。
整體而言,本屆艾美獎題目突破10項但未達20項的作品共計7部,相較去年的11部少了4部,不過,上述片單都是廣泛入圍的亮點,也擁有死忠的收視族群,在入圍階段紛紛獲得大舉提名,並不叫人意外。

HBO再度技壓群雄,成提名階段大贏家
回溯近幾年艾美獎的入圍戰況,2020年艾美獎,以串流平台Netflix的160個入圍提名成為最大亮點,甚至打破艾美獎的入圍紀錄,至於艾美獎的常勝軍HBO在當時不過僅有107個入圍提名。
而2021年,HBO有線電視結合旗下串流平台HBO Max,前者94個入圍、後者36個入圍,共計130個提名,反超Netflix的129個入圍提名,成為2021年艾美獎入圍提名總數量的領跑者。
到了2022年,HBO同樣技壓Netflix,靠著《繼承之戰》、《白蓮花大飯店》、《高校十八禁》、《殺手進城》等片的強勢壓境之下,光是HBO就獲得了108個提名,倘若HBO再算上旗下串流平台HBO Max的作品,提名數量來到140項。
而今年仍不例外,HBO再度大放光芒,同樣在熱門招牌影集《繼承之戰》、《白蓮花大飯店》以及全新的《最後生還者》領銜之下,旗下所有戲劇共計127項提名領跑所有其他平台。至於眾所關注的串流平台Netflix,也有《星期三》、《怒嗆人生》等爆紅影集撐住,旗下所有戲劇共計103項提名位居第二。
至於其餘平台皆大幅度落後於上述兩間平台,Hulu/FX共計拿下64項提名,Apple TV+獲得54項提名,Prime Video有41項提名,而Disney+則是40項提名。

其餘特殊紀錄與亮點
每一屆的獎項入圍,總是會產生許多紀錄競逐,而本屆艾美獎也有幾項紀錄值得關注。
《繼承之戰》劇中三名男演員基倫克金(Kieran Culkin)、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傑瑞米史壯(Jeremy Strong)紛紛入圍角逐劇情類影集男主角,成為艾美獎單一戲劇入圍視帝的歷史紀錄。
《最後生還者》成為首部真人電玩改編入圍最佳劇情類影集的作品,且入圍提名數來到新高24項。
已逝巨星雷李歐塔(Ray Liotta)憑藉Apple TV+的犯罪影集《黑鳥》入圍最佳有限影集或電視電影男配角,成為少數離世後仍入圍艾美獎的男演員。
最後,第75屆黃金時段艾美獎頒獎典禮,將於美國時間9月18日舉行。

2023年第75屆黃金時段艾美獎主要獎項入圍名單
- 最佳劇情類影集
《王冠》
《黃蜂》
《安道爾》
《絕命律師》
《龍族前傳》
《繼承之戰》
《最後生還者》
《白蓮花大飯店》
- 最佳劇情類影集男主角
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s)/《亡命再劫》
鮑勃奧登科克(Bob Odenkirk)/《絕命律師》
佩德羅帕斯卡(Pedro Pascal)/《最後生還者》
基倫克金(Kieran Culkin)/《繼承之戰》
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繼承之戰》
傑瑞米史壯(Jeremy Strong)/《繼承之戰》
- 最佳劇情類影集女主角
凱莉羅素(Keri Russell)/《頭號外交官》
雪倫霍根(Sharon Horgan)/《不良姊妹》
莎拉史努克(Sarah Snook)/《繼承之戰》
貝拉拉姆齊(Bella Ramsey)/《最後生還者》
梅蘭妮萊恩斯基(Melanie Lynskey)/《黃蜂》
伊莉莎白摩斯(Elisabeth Moss)/《使女的故事》
- 最佳劇情類影集男配角
威爾夏普(Will Sharpe)/《白蓮花大飯店》
席歐詹姆斯(Theo James)/《白蓮花大飯店》
F莫瑞亞伯拉罕(F. Murray Abraham)/《白蓮花大飯店》
麥可英普雷邁歐里(Michael Imperioli)/《白蓮花大飯店》
亞倫拉克(Alan Ruck)/《繼承之戰》
尼可拉斯博朗(Nicholas Braun)/《繼承之戰》
馬修麥費狄恩(Matthew Macfadyen)/《繼承之戰》
亞歷山大史柯斯嘉(Alexander Skarsgard)/《繼承之戰》
- 最佳劇情類影集女配角
蕾雅塞洪(Rhea Seehorn)/《絕命律師》
伊莉莎白戴比基(Elizabeth Debicki)/《王冠》
J. 史密斯卡梅倫(J. Smith-Cameron)/《繼承之戰》
梅根費伊(Meghann Fahy)/《白蓮花大飯店》
奧布瑞普拉薩(Aubrey Plaza)/《白蓮花大飯店》
珍妮佛克莉姬(Jennifer Coolidge)/《白蓮花大飯店》
席夢娜塔巴斯科(Simona Tabasco)/《白蓮花大飯店》
莎賓娜因帕恰托蕾(Sabrina Impacciatore)/《白蓮花大飯店》
- 最佳喜劇類影集
「本來以為,只是跌倒而已⋯⋯」—居家照顧服務,幫助年長者走出老老照顧困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老老照顧」家庭似乎隨著高齡化越來越多,但年長者照顧的問題,不該成為另一位長者的負擔。「老老照顧」反映了這個社會,對長者的支持和資源分配不足。我們期待的是,在經歷了大半輩子的努力之後,年長者應該能夠享有安穩、尊嚴和被溫柔支持的晚年生活,而不是面臨照顧其他老年人的壓力。
近十年來,隨著高齡化、少子化和各種社會發展趨勢的疊加,年長者的照顧問題浮上檯面,「老老照顧」的狀態,也逐漸進入公共話語中。所謂的「老老照顧」,是指65歲以上年長者,不僅要應對自己隨著年齡增長而來的健康問題,還要承擔24小時照顧另一位長者/失能長者的重負。
身體上的高負荷和精神層面的緊繃狀態,常使得這些年長的照顧者,處於身心失衡的邊緣。他們可能更容易罹患憂鬱、焦慮和失眠等心理健康問題。除此之外,照顧者可能因為照顧工作而無法安排個人時間,無暇參加社交和娛樂活動,導致感到孤獨和無助,與社會疏離。對於年長者而言,他們的社交資源和互動網絡本來就相對缺乏,這些內在的壓力就更容易被忽視,使得老老照顧的挑戰,在社會上長期處於被低估的狀態。
本來以為,只是跌倒而已⋯⋯
77歲的洪爺爺和72歲的洪奶奶,住在一個安安靜靜的小社區裡。他們夫妻倆有三個孩子,長女和次子都已經組成了自己的家庭,只有曾經小中風的長子與他們同住,一家三口靠著洪爺爺的豬血糕攤子,勉強的維持著生活。

大約在五、六年前,洪爺爺就發現自己身體不太舒服,下腹部常常疼痛。或許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生病的事實,因此只讓醫生開止痛消炎藥應付病狀,拒絕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但今年初,他突然四肢無力,倒了下去。這次,醫生檢查出了洪爺爺的疝氣問題,緊急動了手術。但手術之後,身體的復原狀況並不理想,脊椎也發現了退化和磨損等問題,再加上原本就有高血壓和青光眼,洪爺爺不僅無法做生意,連生活起居都得依賴洪奶奶的照顧。從起床到進食、洗漱、上下床,生活的每一步都需要依靠妻子攙扶協助。但是,洪奶奶自己也是一個70多歲的長者了,骨質疏鬆症和膝關節病痛已糾纏她多年,加上獨自照顧著失能丈夫的壓力,不管是在體力或心理上,對奶奶來說都是非常大的負荷。「我照顧他(洪爺爺),要背、要推、要抱⋯⋯照顧得我自己都生病了,全身都在痛。我們住四樓,沒有電梯,帶他去看醫生,要找爬梯機的人來幫忙,上、下樓一趟都各要花費900元,真的太貴了,負擔不起。」洪奶奶說。提供爬梯機服務的工作人員,看到洪家爺爺奶奶處在這樣的困境中,建議奶奶尋求外部援助,她才終於在今年八月,撥打了1966申請長期照護服務。

老老照顧的窘迫,有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
「『老老照顧』的狀況,在已經是高齡社會、即將邁向超高齡社會的台灣,的確有越來越多趨勢。」伊甸基金會的居服員督導陳紹慈解釋道,在傳統的台灣家庭中,照顧長者通常會被視為是家庭成員的責任,然而,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現代家庭組成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法提供日常的家庭照顧。這使得許多中老年人,在自己可能也需要被照顧的情況下,仍得承擔起照顧更年長或健康狀況較差的老年人的責任。「許多家庭會陷入『老老照顧』的狀況,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資訊的缺乏,比方偏鄉、經濟條件較差、資訊取得不易等等,讓這些家庭可能不知道,其實有其他的管道可以提供協助;另一是傳統觀念的束縛,很多人會認為把父母親送到老人院,就是代表不孝。」

一直以來,伊甸基金會嘗試用許多不同的方式,提升一般民眾對於長照議題的認識和敏感度。因此,從都市到偏鄉,伊甸基金會在全台各地設立長照服務站、關懷據點、長照機構、日照中心、社區輔具站等實體單位,定期安排社區服務,包括訪視、弱勢長者餐飲服務等等。也透過社群媒體,例如YouTube、Facebook、Instagram和Podcast等平台,向不一樣的族群和年齡層傳播關於長照的觀念。「我們會這麼做,是因為我們知道,傳播新的觀念不容易,改變舊的觀念更是困難。就像獨自照顧洪爺爺的洪奶奶,如果不是提供爬梯機服務的工作人員建議,她可能要更久,甚至永遠也不知道自己是可以獲得幫助的。」陳紹慈說道。

除了讓大家認識被照顧者的需求之外,近年來,伊甸基金會努力將照顧的範圍,拓展到照顧者身上。「因為照顧者所承受的身心壓力是驚人的。比方他必須承受情感上的壓力,尤其是照顧親密的家庭成員時,可能會特別悲傷、無助或焦慮,在所照顧對象的健康狀況惡化時更是嚴重。」另外還有與社會隔絕、經濟壓力等等,陳紹慈也提醒道,照顧者還有很大的一個壓力來源,是自己的身體負擔:「照顧工作往往涉及體力勞動,而且是很大量的勞動,比方協助病患移動、翻身等等,在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情況下,照顧者自己可能也很快就會受傷。」像洪奶奶的情況就是如此——她自己的膝蓋和骨質疏鬆的問題,就在照顧洪爺爺之後變得更加嚴重,因此,提供適當的支持和關懷給照顧者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支持包括提供實際的照顧服務和經濟援助,包括心理和社會支持,包括讓照顧者擁有喘息的時間。因為,只有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更好的照顧別人,所以伊甸基金會的努力,不僅提升了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同時也加強整個長照體系的效能和持續性。
安享晚年,應該是我們共同期待的未來
在居服員開始協助洪家之後,洪奶奶終於感到身上的重擔減輕了一些。「他(洪爺爺)是很固執的人,又餓不得。以前我得幫他洗好澡之後再去弄飯,他會因為餓了而生氣。現在有一哥(居服員)來幫忙,我可以趁這個時候趕快去處理午餐,他一洗好就可以吃,真的覺得輕鬆很多。」不只如此,洪爺爺也非常喜歡一哥的協助。只要是一哥要來服務的日子,洪爺爺總是早早就期盼著他,不斷詢問他人什麼時候會到。另外,洪奶奶也在個管員的評估和協助下,申請了居家用的輔具,這樣即使居服員不在,她獨自照顧洪爺爺也會輕鬆一點。

「我們在評估每個家庭的狀況的時候,都是先看他們當下最緊急的需要是什麼,就從這邊開始安排。這也是我們和每一個家庭認識彼此、磨合的開始。因為我們往往在評估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家庭中還有更多需要協助的地方。我們必須慢慢地、一步步地協助家庭接納更多的服務項目,或者嘗試其他的服務方式。」伊甸基金會居服員督導說到,協助個案家庭,必須設立短、中、長程目標。以洪爺爺為例,現在他接受了沐浴、肢體關節活動這些服務,然後也申請了輔具,這屬於短程的目標,拉到中、長程來看,居服員督導更希望可以鼓勵洪爺爺出門、願意去看醫生,讓他的脊椎得到真正妥善的治療和照顧。「因為洪爺爺還蠻喜歡和居服員相處,所以未來我們也期待可以透過居服員的引導,讓他能夠走出家門,接受治療,甚至體力可以好到能夠進入我們的日照機構或社區據點,參加活動。」伊甸基金會期待著,在大家的協助下,洪爺爺和洪奶奶能夠生活得更舒適,好好享受老年生活的每一個美好時刻。

「老老照顧」家庭越來越多,老夫妻互相陪伴很美好,但年長者照顧的問題,不該成為另一位長者的負擔。「老老照顧」反映了這個社會,對長者的支持和資源分配不足。我們期待的是,在經歷了大半輩子的努力之後,年長者應該能夠享有安穩、尊嚴和被溫柔支持的晚年生活,而不是面臨照顧其他老年人的壓力。多年來,伊甸基金會投注心力,希望能夠成為年長者晚年的依靠。但我們更希望的是,有一天社會可以建立一個更友善、全面的支援系統,確保長者都能擁有一定的生活水準。這樣的系統應該涵蓋足夠的醫療照護、經濟援助、居住安排以及社交活動,減輕個人和家庭的負擔,並提升整個社會對於年長者的關懷與尊重,更進一步的,讓長者們享受他們應得的尊嚴和幸福。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公托中心、關懷據點、居家服務、長者送餐服務、照顧者團體支持、照顧者資源連結等,讓長輩在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及照顧者一起安心、快樂地好好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