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北韓試射火星-18新型洲際彈道飛彈,韓美強烈譴責,固態燃料技術特點一次看

北韓試射火星-18新型洲際彈道飛彈,韓美強烈譴責,固態燃料技術特點一次看
北韓13日成功試射一枚新型洲際彈道飛彈「火星-18」。(圖取自北韓中央通信社網頁kcna.kp)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固態燃料為濃縮性質,且燃燒相當迅速,能在短時間產生推進力。固態燃料能長時間儲存而不致降解或分解,而這是液態燃料經常面臨的問題。曾任美國政府武器專家的范狄本(Vann Van Diepen)指出,固態燃料火箭在操作上比較簡單且安全,需要的後勤支援較少,使得這種火箭比液態燃料武器更難偵測,也更能存續。

北韓試射火星-18新型洲際彈道飛彈,韓國美國強烈譴責

(中央社)北韓國營媒體13日報導,北韓已成功試射一枚新型洲際彈道飛彈;此前不久,平壤才怒氣沖沖地揚言要將據稱侵犯其領空的美國偵察機擊落。

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指出,這枚「火星-18」(Hwasong-18)飛彈最高高度達6648公里,飛行了1001公里後落入東海。「火星-18」據稱是一種新型固態燃料洲際彈道飛彈,此前北韓僅於4月測試過一次。

專家指出,這枚飛彈飛行時間約70分鐘,與北韓之前發射的一些洲際彈道飛彈相去不遠。

北韓《中央通信社》報導,由領導人金正恩督導的這次飛彈試射,是震撼「整個地球」的「大爆炸」。

根據報導,金正恩也矢言發動「一連串更強力的軍事攻擊」,直到美國和韓國的對北韓政策出現轉變為止。

韓國軍方12日已通報北韓進行飛彈試射,此時正值南北韓關係降至歷史冰點時期之一,雙方外交往來停頓,金正恩要求加強武器發展,包括戰術性核武。

為因應此一發展,韓國和美國已強化安全合作,矢言一旦北韓動用核武,平壤將面臨核子回應和政權的「終結」。

韓國軍方表示,這次飛彈試射「是嚴重破壞朝鮮半島和平安全的挑釁行為」,違反聯合國對平壤制裁,並呼籲北韓停止這樣的行為。

聯合國、美國和其盟友,包括法國在內,都強烈譴責北韓這次飛彈試射。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發言人霍奇(Adam Hodge)聲明表示:「這次發射公然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的多項決議,不必要地加劇了緊張局勢,並危及這個地區安全局勢穩定。」

北韓今年2月也試射一枚「火星-15」(Hwasong-15)飛彈,當時飛行了989公里。

北韓二度試射火星-18,固態燃料技術特點一次看

(中央社)北韓昨天二度發射「火星-18」(Hwasong-18)洲際彈道飛彈,這種飛彈利用固態燃料技術,讓它具備無需太多準備即可發射的能力。以下是《路透社》針對這種技術整理出的一些特點。

何謂固態燃料技術?

固態推進劑是燃料和氧化劑的混合物。鋁等金屬粉末常常用來充當燃料,過氯酸銨則是最常見的氧化劑。燃料和氧化劑由硬質橡膠材料結合在一起,裝入金屬外殼裡。

固態推進劑燃燒時,過氯酸銨中的氧會與鋁結合,產生巨大能量和攝氏2760度以上高溫,並創造推力,將飛彈帶離發射平台。

哪些國家握有這樣的技術?

固態燃料可以追溯至數個世紀前中國所研發的煙火,但20世紀中葉美國研發出威力更強大的推進劑時,固態燃料才有了重大進展。

北韓在一系列小型短程彈道飛彈方面使用固態燃料。

蘇聯在1970年代初期部署了第一款固態燃料洲際彈道飛彈(ICBM)RT-2,法國接著研發出中程彈道飛彈S3,也就是所謂的SSBS。

中國於1990年代晚期開始測試固態燃料洲際彈道飛彈。

韓國也表示,已經取得「高效和先進」固態推進劑彈道飛彈技術,不過目前是用在規格小得多的火箭上。

固態 vs. 液態

液態推進劑提供更大的推進驅動力和能量,但需要更複雜的技術和額外重量。

固態燃料為濃縮性質,且燃燒相當迅速,能在短時間產生推進力。固態燃料能長時間儲存而不致降解或分解,而這是液態燃料經常面臨的問題。

曾任美國政府武器專家、現任職於華府監控北韓動態的網站「北緯38度」(38 North)的范狄本(Vann Van Diepen)指出,固態燃料火箭在操作上比較簡單且安全,需要的後勤支援較少,使得這種火箭比液態燃料武器更難偵測,也更能存續。

總部位於美國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資深研究員潘達(Ankit Panda)表示,任何一個操作大規模、以飛彈為基礎的核子武力的國家都會訴諸固態推進劑飛彈,這種飛彈不需要在即將發射前才注入燃料。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