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謝淑薇拿下第6座女雙大滿貫,世界排名超越詹家姊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謝淑薇16日連袂老搭檔捷克選手史翠可娃拿下生涯第六座女雙大滿貫,同時因為連續拿下法網及溫網冠軍,也締造「海峽大滿貫」的成就。他的世界排名積分因此再次衝上前15名,重回台灣「一姊」寶座。從世界球后、退出台灣網壇、到再創佳績,讓我們一起回顧謝淑薇生涯大滿貫紀錄。
文:梁敏萱|圖:盧信希
2023溫布頓草地網球錦標賽16日舉行女子雙打決賽,台灣網球好手謝淑薇攜手老搭檔捷克選手史翠可娃(Barbora Strycova),與比利時與澳洲組合經歷一番激戰,最後以7比5、6比4的成績,連下兩盤奪得溫布頓女雙第二座冠軍。
這不僅是謝淑薇生涯第4座溫網冠軍,也是生涯第6座四大滿貫賽雙打冠軍。此次冠軍積分也讓謝淑薇世界排名從第29名來到第11名,超越台灣另一位女雙選手詹皓晴的第23名,重回台灣「一姊」寶座。

回顧謝淑薇生涯歷程,15歲起初次參加職業賽與WTA競賽,從世界排名第513名開始爬升,直到2013年拿下生涯首座,也是台灣首座女子雙打大滿貫,當時世界排名也站上世界第三。不過,2016年因為里約奧運爭議不斷,讓謝淑薇決定退出台灣網壇,不再接受國家隊徵召。
2019年謝淑薇與史崔可娃搭檔闖進5次決賽,奪下4座冠軍,讓她在2020年積分排名登上世界第一,首度站上女子雙打年終世界球后寶座,但2021年之後卻因為養傷缺席,直到今年才又復出WTA巡迴賽賽場。她先與中國選手王欣瑜在法網奪冠後,再與老搭檔史翠可娃連袂拿下溫網冠軍,寫下難得一見的「海峽大滿貫」紀錄。
據《中央社》報導,「海峽」指的是分隔法國和英國的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海峽大滿貫」即代表是在單季連續贏得法國網球公開賽和溫網冠軍。因兩種場地(紅土、草地)球速截然不同,選手要迅速適應不容易,因此被視為困難度相當高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謝淑薇挺進大滿貫冠軍賽的搭檔就有4次不同,包含中國選手彭帥、王欣瑜、捷克選手史翠可娃、比利時選手梅騰絲(Elise Mertens),也被網友讚賞為「百搭」天后。
延伸閱讀
- 謝淑薇溫網女雙攜手老搭檔封后,第6座大滿貫金盃到手,完成難得一見「海峽大滿貫」壯舉
- 從謝淑薇的東奧資格到「選手坐經濟艙」爭議,談台灣畸形的運動文化
- 【專訪】謝淑薇、戴資穎事件後台灣學到什麼?改造體育產業就看我們願不願意撼動高牆
- 年產超過2億顆卻出奇一致:看似簡單的網球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林奕甫
指引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之路,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剖析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及財務策略計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減碳淨零時代,公司面臨的最新挑戰,就是該如何轉型成為綠色企業,這不僅牽涉企業的減碳藍圖,更需要滾動式調整財務策略,因應日後可能面臨的能源風險及成本議題。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共同舉辦「玉山安永科技論壇:淨零時代的國家競爭力與企業能源策略規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的深度探討,共同尋求台灣永續成長的下一波契機。
台灣經濟以外貿為大宗,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首先指出,台灣2022年GDP達7,626.7億美元,同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9,071.2億美元,意謂台灣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作為經濟成長引擎。面對歐盟CBAM、美國CCA碳關稅的衝擊,攸關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必須針對產業的能源策略做縝密規劃,在淨零減碳的路上,期許台灣成為各國學習的優等生。

事實上,碳排放與地球暖化的關聯性,最早回溯1970年代就有學者進行研究,但近五、六年因異常氣候造成大規模災難,促使全球各國、企業、乃至於個人,對減碳議題更為關注。安永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騰龍表示:「淨零碳排不只是口號,絕對是需要落地。特別是台灣在2023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證明能源轉型勢在必行,企業須思考再生能源的投資可行性,以及對企業財務的風險影響並及時擬定因應之道。」

針對目前國際減碳現況,台灣淨零路徑有哪些明確指引?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分享,全球目前有151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以及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宣示,2050將使用100%再生能源。台灣方面,從2021開始有目標宣示,一路經歷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制定,接著推出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再到2023年法案三讀通過,代表台灣淨零的里程碑,正式邁向法制化施行。
龔明鑫接著提及幾個關鍵數據,預估到2030年前政府將編列近9000萬預算,打造四大供應鏈: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等產業生態系,帶動民間4兆投資,預估可創造5.9兆產值及55萬個就業機會。另外,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將主力聚焦在太陽能、風電、氫能、碳捕捉封存技術(CCUS)這幾項重點項目,可望降低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度,目標要從2021年97.4%,下調到2050的50%以下。

淨零與永續畫上等號,企業如何因應挑戰調整資本策略
台灣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中,有一項計畫是「發展綠色金融」,顯見金融與淨零的密切關係,運用融資及金融工具,引導企業落實碳盤查並制定減碳目標及策略。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馮熾煒就提到,全球淨零趨勢與企業永續策略緊密相連,在此脈絡下,金管會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到新台幣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必須接軌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這項主管機關要求,代表台灣企業未來要定期向投資人揭露永續報告,透過國際通用標準方法來比較永續相關資訊,同時也避免可能漂綠的情事。」馮熾煒表示,為了達到淨零減碳,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購買綠電做為最終解決方案,也可從源頭的角度同步解決碳稅的問題,而目前台灣取得綠電途徑的可行方法,主要以「綠電直供、綠電轉供、再生能源憑證」三種方式為主。
對此,馮熾煒提到,企業可依據自身用電模式,以及未來綠電用量期程,設計出不同綠電採購的方案來評估潛在效益及風險,並進一步優化資本配置,制定出企業中長程且高可行性的淨零減碳計畫。

企業擬訂永續策略,不可忽視財務永續
本次論壇最後的座談環節,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擔任主持人,邀請馮熾煒及兩家業界代表:GE Vernova政府暨公共事務總監王珮馨、Ørsted沃旭能源亞太區資產管理總監楊雅雯,一同分享彼此觀點及作法。
首先曾于哲提到服務企業客戶過程,觀察到永續投資趨勢的三大面向。第一,減碳不再是單打獨鬥,勢必讓供應鏈夥伴願意買單,而且搭配不同解方來執行計畫;其二,企業董事會盤點高層次的淨零願景,相關資本支出計畫必須有配套的具體方案;第三,全台金融機構分行與企業做融資貸款業務時,相當關注企業的淨零進度,若不做轉型,未來勢必拿不到最多訂單。
由此觀之,企業展開永續轉型過程,財務議題是重中之重。企業代表又是如何從財務角度,協助策略有效執行?王珮馨指出,GE身為設備商,除了把碳盤查的範疇一、二、三的每個減碳路徑擬定出來,同時財務長及執行長也積極與各地政府對話,搭配當地獎勵措施政策,幫助企業淨零轉型過程獲得更充沛的資本挹注。

楊雅雯對此議題回應,目前台灣除了自發自用綠電,大部分採用「電證合一」綠電購買模式,也就是將綠電跟憑證綁定採購,因此建議財務長盤點自身企業的用電量,藉此掌握不同再生能源方案的實際成本,協助公司擬定適切的購電策略。馮熾煒也補充,未來綠能與傳統能源的成本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黃金交叉,建議財務長持續掌握能源成本趨勢,協助企業達到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
最後,曾于哲再次強調,「擁抱再生能源實現企業永續成長」的重要性。企業未來談生意的過程,若期待不需再費心思關注再生能源的挑戰,相關做法包含從源頭減量及實際的財務計畫,安永會持續協助企業邁向永續之路,根據具體計畫來逐步執行,確保企業擁有永續成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