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歐盟-拉美高峰會:與中俄脫鉤結交新盟友,「全球門戶」計畫加碼投資拉美4年450億歐元

歐盟-拉美高峰會:與中俄脫鉤結交新盟友,「全球門戶」計畫加碼投資拉美4年450億歐元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烏戰爭已對歐洲的地緣政治經濟戰略帶來重大影響,為了擺脫對俄國能源和中國關鍵原物料的依賴,天然資源豐富的拉美地區成為歐盟的經營重點。尤其西班牙正輪值下半年度的歐盟主席國,以西班牙與拉美的殖民淵源背景,在安排歐盟議程時更著墨於此區。

歐盟與中俄脫鉤,峰會盼重振拉美夥伴關係

(中央社)歐洲聯盟(EU)、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超過50位領袖17日將舉行睽違8年的首場峰會。歐盟因俄烏戰爭及對中國的疑慮,正尋求結交新的政經盟友,這次峰會為歐盟提供了助力。

路透社報導,歐盟與「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聯盟」(CELAC)將在布魯塞爾舉行為期兩天的峰會,預料雙方都期待建立經濟夥伴關係。但是有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歐洲在奴隸走私方面所扮演角色的微妙討論,都可能讓這次會談變得更為複雜。

官員們表示,無論峰會結果如何,這次會議本身就代表雙方朝向更緊密的關係邁進一步。

阿根廷負責拉美和加勒比海事務的副部長潘迪亞尼(Gustavo Martinez Pandiani)在布魯塞爾對一小群記者表示:「會議最重要的議題即是會議本身。8年後,我們終能重新聯繫。」

歐盟曾表示盼能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俄羅斯,但也知道這很難實現。儘管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聯盟成員國大多支持聯合國2月份要求俄羅斯立即撤軍的決議,但尼加拉瓜投下反對票,玻利維亞、古巴和薩爾瓦多則選擇棄權。

此外,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也將自己定位為中立及潛在的和平調停人。

歐盟現已切斷與俄羅斯的聯繫。去年2月烏克蘭戰爭爆發前,俄羅斯一直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

歐盟也希望減少對中國依賴,並與「可靠合作夥伴」建立聯盟,尋求開放更多貿易市場,並取得對電動車至關重要的礦產,以及更全面轉型至低碳經濟;低碳經濟供應鏈現在由中國主導。

歐盟承認,隨著中國在拉美影響力上升,歐盟有時會忽視該地區的合作夥伴,但定期舉行的歐盟暨拉美與加勒比海國家峰會,有助制衡北京。

歐盟27個成員國和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聯盟33個成員國的60位領袖均受邀參加峰會,但薩爾瓦多、墨西哥、秘魯和委內瑞拉總統預料不會出席。

儘管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聯盟的夥伴熱衷歐盟投資,但普遍希望獲得處理和生產鋰電池或電動車的經濟效益,而不是將礦產運輸到其它地方加工的較小回報。

智利是全球最大銅生產國與第二大的鋰生產國,歐盟正推動與智利的貿易協議,官員們表示該協議可能在明年生效。

歐盟還尋求解鎖2018年與墨西哥,以及2019年與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等國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所達成的貿易協議,這些貿易協議部分仍在相關國家的議會中等待批准,不過官員們淡化了這次峰會期間取得任何突破的期望。

歐盟門戶計畫加碼投資拉美,4年內達450億歐元

歐盟-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聯盟高峰會首日,歐盟宣布利多,包括「全球門戶」海外投資基建計畫,對拉美地區投資總額將於2027年達450億歐元(約新台幣1兆5700億元)。

近60國參與的歐盟-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聯盟(EU-CELAC)高峰會,今明兩天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舉行,距離上次峰會已有8年。

自從1999年這兩大區域組織首度辦高峰會以來,雙邊關係波折不斷,歐洲媒體也多不看好這次峰會在政治上的突破,關鍵之一就是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的態度。以巴西為首的部分拉美國家,未如歐盟所願譴責俄國侵略行為。

不過俄烏戰爭已對歐洲的地緣政治經濟戰略帶來重大影響,為了擺脫對俄國能源和中國關鍵原物料的依賴,天然資源豐富的拉美地區成為歐盟的經營重點。尤其西班牙正輪值下半年度的歐盟主席國,以西班牙與拉美的殖民淵源背景,在安排歐盟議程時更著墨於此區。

歐盟在峰會首日發布一連串以金額為標題的新聞稿,包括歐洲投資銀行(EIB)對巴西最大外銀西班牙國際銀行(Banco Santander)融資3億歐元,協助投資小型太陽能光電廠等;歐洲投資銀行也向智利提供3億歐元的因應氣候變遷計畫資金;對海地提供1千萬歐元的緊急人道救援基金。

此外,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在致詞時大放利多,宣布歐盟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畫,將於2027年底前向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投資至少450億歐元。

執委會對拉美地區提出了超過130個基礎建設投資案,包括在阿根廷、智利投入鋰礦等關鍵原物料供應鏈的強化,於巴西、牙買加投入電信建設,在哥斯大黎加、巴拉圭投入電力設施等。

范德賴恩強調歐盟的門戶計畫是「高品質」投資,伴隨高標準的環境和社會關懷以及透明度,「這才是歐洲作生意的方式」。

換言之,歐盟藉此與中國「一帶一路」計畫互別苗頭,中國模式飽受黑箱、不顧環境和當地社會衝擊等批評。

歐盟是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的最大外資來源,根據執委會數據,至2021年歐盟對該地區的累積投資總額達6930億歐元,2022年貨物貿易及2021年服務貿易加總也達3690億歐元。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5月的一篇分析指出,過去一段期間,在歐洲債務危機、美國對拉美興趣降低,加上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下,使中國、俄國得以在拉美擴展影響力。

該文以貿易數據比較,雖然歐盟與拉美及加勒比海的貿易額於2008至2018年間成長了一倍,但中國借助「一帶一路」,在同期間與該地區的貿易額卻是大增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