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同捲入中國華映訴訟案需賠133億元,股價重挫跌停,喊冤被牽扯將提上訴

大同捲入中國華映訴訟案需賠133億元,股價重挫跌停,喊冤被牽扯將提上訴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相當知名的電器大廠大同捲入中國的訴訟案件,判決指出大同在補償款人民幣30.29億元(新台幣133億元)中,負起連帶清償責任,而大同回應,無端被牽扯,將依法提起上訴。

台灣知名電器公司——大同涉入中國訴訟案。福建高級人民法院判決原屬大同旗下華映百慕達,必須向中國華映科技,支付補償款人民幣30.29億元(新台幣133億元),並要求負擔連帶清償責任。大同回應「無端被牽扯,將依法提起上訴」,但其股價今(17)日仍一度重挫跌停。

大同捲入訴訟案

大同集團成立於1918年,為台灣首批上市企業之一,集團總部位於台北,為全球性綜合大廠,業務主要分為10大事業體,包含重電、電纜、馬達、智慧電表、太陽能、智慧能源、系統整合、家電製造、家電品牌、先端電子等事業部。

而近日福建高級人民法院判決,原本屬於大同集團的「華映百慕達」,必須向「中國華映科技」支付業績補償款人民幣30.29億元,母公司大同、子公司華映都要負擔連帶清償責任。

大同發出聲明回應,該連帶清償責任對象是中國證監會,而不是華映科技,且大同未與華映科技簽訂保證契約,沒有中國擔保法的保證效力。

它們說,大同既非當事人,也不是保證人,無端被牽扯,將依法提起上訴,維護公司及股東權益,大同財務和營運都不受影響。

本案發生於2009年,台灣華映透過轉投資中國華映科技,因應中國證監會要求出具19項承諾,包括3年盈利能力要達一定標準,確保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0%;華映及大同負連帶責任。

大同說明,中國證監會核准該收購案,而華映科技從2010年至2017年,獲利108億元新台幣,2018年華映宣布重整,無法給付貨款,華映科技就出現虧損。

2019年中國證監會向福建高級人民法院控告大同及華映百慕達、華映,要求支付業績補償款人民幣19.14億元,隨後提高追債金額至人民幣30.29億元。

大同:不服判決,將委請律師提起上訴

大同於7月15日接獲委任律師通知,福建高級人民法院判決,華映(百慕達)應支付華映科技業績補償款人民幣30.29億元,大同及華映負連帶清償責任。對此,大同公司強調,該判決理由矛盾,將委請律師提起上訴,堅信本案最終必能釐清這並非商業合同條款爭執。

目前,大同集團市值逾新台幣千億元,旗下投資橫跨光電、能源、系統整合、工業系統、品牌通路、資產開發等產業。其中,上市櫃公司包含福華電子、尚志精密化學、精英電腦、大同世界科技等。

本來收到儲能事業帶動,成功切入台灣國家智慧電網建設,以智慧電網高壓(工業用)、低壓(民生用)智慧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成為台灣智慧電網、微電網與智慧電表的領導業者之一,

其中,大同智慧電表於上月成功取得台電高壓智慧型電表標案。大同聲稱,它們是台灣市占第一的智慧電表製造商,智慧電表事業部目前在手訂單約新台幣25億元。大同強調,除了在台灣電表市場獨占鰲頭,早年亦將觸角擴及國際市場,目前已是台灣外銷日本及東協國家的智慧電表供應商。

大同整體受惠於碳排、能耗、發電、儲能等概念發酵,年初至今其股價一路向上,但因為訴訟波及,股價今(17)日一度重挫跌停,下跌5.4元至48.9元,反轉至日線與月線之下,而未來訴訟案是否將造成大同重大虧損,市場投資人仍相當謹慎。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