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展覽】《一一重構:楊德昌》:希望大家從各個角度、不同時空了解這名台灣重量級導演

【展覽】《一一重構:楊德昌》:希望大家從各個角度、不同時空了解這名台灣重量級導演
《一一重構:楊德昌》展場照片|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楊德昌為1980年代標誌台灣獨特電影文化開端的「台灣新電影」中,最具代表性、且最為國際矚目與認識的電影導演之一。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也舉辦了開幕記者會,記者會中,策展人以及楊德昌的遺孀彭鎧立女士,紛紛發表對這個展覽,以及對楊德昌的看法。

台灣名導楊德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以下稱影視聽中心)與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共同策辦,於今(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2日將分別以影展與展覽同步於兩館進行。

展覽方面,於今(21)日在北美館舉辦開幕記者會,記者會席間,北美館館長暨展覽策展人王俊傑;電影學者暨展覽策展人孫松榮;影視聽中心執行長李智仁;影展策展人、影視聽中心研究策展處處長林木材;台北市政府副市長林奕華;楊德昌的遺孀、首席創意顧問彭鎧立皆有出席,眾人除了解釋此檔展覽的核心概念之外,也思及楊德昌導演對於現代的諸多影響。

1_「一一重構:楊德昌」記者會合影:影展策展人、影視聽中心研究策展處處長林木材;
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記者會合影,圖左至右:影展策展人、影視聽中心研究策展處處長林木材;影視聽中心執行長李智仁;首席創意顧問彭鎧立;台北市政府副市長林奕華;北美館館長暨展覽策展人王俊傑;展覽策展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孫松榮;回顧展協調顧問王君琦。

展覽緣起以及楊德昌的作品

《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由王俊傑館長與電影學者孫松榮教授共同策劃,影展則由影視聽中心策展人林木材策劃,重要的是,在近幾年中,楊德昌過往執導的作品,如《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恐怖份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等片皆進行修復上映,唯缺《獨立時代》與《麻將》,這兩部片子也將在數位修復後於本展展出,屆時國家影視聽中心預計完整放映楊德昌生涯的全數作品。

根據北美館與國家影視聽中心共同指出,本次合作契機始於2019年,楊德昌遺孀彭鎧立女士與當時國家電影中心(現國家影視聽中心)洽談楊德昌文物寄存事宜,並將楊德昌「新台北三部曲」之二《獨立時代》、《麻將》進行數位修復。

此外,彭鎧立女士同時寄存一批一萬多件件從未公開的楊德昌相關電影文物,完整保留從中央電影公司時期,到楊德昌自立門戶之電影公司時期的電影筆記、作品企劃書、劇本、書信、製作文件及眾多影音資料。

而國家影視聽中心歷經近3年相關文物的造冊、整飭、數位化,及判讀研究後,與北美館攜手合作,擬將楊德昌電影文物藉由展覽型態推出電影大展,這會是台灣首次以大型展覽形式舉行重要電影導演回顧。

換句話說,今年的《一一重構:楊德昌》,不僅能正式窺見楊德昌的所有影視作品,也將首次曝光楊德昌的重要創作文件檔案。

「非常感謝彭鎧立女士,無私地將大批的檔案文獻寄存在影視廳中心,我們才能做深入的研究,才得以形成今天看到的大型展覽。過程當中也獲得非常多國際影人跟朋友們的協助,我們前期做了非常多的田調跟訪談,也特地為此展覽做了一部訪談影片。」王俊傑如是說。

而談起楊德昌的影史定位,王俊傑說:「雖然在楊德昌的生涯之中,只有八又四分之一部的影視作品,數量並不算多,但從今天的觀點回望,其作品在影史以及文化方面留下非常巨大的影響,這個影響至今仍存。」

楊德昌為1980年代發跡的台灣新電影中重要的一員,1982年,在當時國民黨黨展中影經理明驥的主導下,小野與吳念真的推動過後,楊德昌與柯一正、張毅、陶德辰合拍了《光陰的故事》,楊德昌在其中導出了「指望」,也讓新導演的生猛逐步被看見,而在當時,台灣社會處於解嚴前後,社會氛圍對於「新」的渴望,也給了許多產業鬆動的可能——包含電影。

此後,楊德昌與張艾嘉、胡茵夢等人合作,交出了首部劇情長片《海灘的一天》,也以前瞻視野刻畫了女性樣態,而後的作品如《恐怖份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獨立時代》等片,皆在金馬獎有所斬獲。

到了1996年,其執導的《麻將》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成為楊德昌在國際影壇上的重要榮譽,而到了2000年,楊德昌的《一一》更是獲得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台灣導演,這部楊德昌生前完成的最終長片作品,奠定了楊德昌國際影壇的地位。直至2015年,侯孝賢也以《刺客 聶隱娘》抱回坎城影展最佳導演。

2_「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策展人:臺北市立美術館王俊傑館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
Photo Credit: 北美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策展人,孫松榮(左)、王俊傑(右)

《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核心與7大主題

此次楊德昌的展覽,成為電影導演以及美術館的跨域合作,對此,王俊傑提及:「我們想到電影,總以為電影應該發生在電影院之中,但當電影導演的作品發生在美術館,又會是什麼樣的狀況呢?」

《一一重構:楊德昌》則畫出了7大主題——「時代的童年」、「略有志氣的少年」、「城市探索者」、「多聲部複語師」、「活力喜劇家」、「生命沉思者」、「夢想實業家」。

對於此7大主題,展覽另一位策展人孫松榮表示:「身為影像研究者,我的本行是電影研究,但我一直在思考,電影與當代藝術如何發生緊密的關係,這次,我覺得《一一重構:楊德昌》,就是電影與當代藝術之間的巧妙結合。」

孫松榮進一步解釋:「關於《一一重構:楊德昌》我們花了非常多心思,將影視聽中心所修復而推出楊德昌的八又四分之一部的影視作品,以及龐大的個人物件融入於展覽。我們也試圖在美術館之中,透過當代藝術的方式,轉化文化、影片等等。此展覽就透過上述的方法跟思維,提出了7個子題,展現楊德昌創作的一生。」

以下為7大主題的介紹,資料與文字,皆由北美館提供。

  • 時代的童年

回溯楊德昌的生命歷程(1947–2007),並交錯同時期重要國際事件,帶領觀眾了解其始終秉持之童年純真與對理想之熱切懷想。執此信念,他在生命中不同階段皆試圖對變動的世界做出回應,更於30歲後捨棄了在美國擔任多年的電腦系統軟體設計師職位,毅然決然返台投入電影創作,嘗試從中呈顯其世界觀與理想。

  • 略有志氣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