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調查:美國大學階級複製嚴重,落實族群平等的結果竟是讓「中產階級」消失在校園

調查:美國大學階級複製嚴重,落實族群平等的結果竟是讓「中產階級」消失在校園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密西根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巴斯特多指出:「人們普遍存在誤解,認為籃球、足球等體育是低收入家庭學生進入名牌大學、翻轉階級的工具,但其實體保生往往比一般學生更富有。」弗里德曼指出:「你的人生不應取決於你出生的環境,這是美國夢的核心。當社會為那些已經來自優勢背景的學生增加更多優勢時,就會阻礙其他學生取得成功的機會,也阻礙了美國夢。」

綜合《紐約時報》《CBS》報導與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智庫Opportunity Insights的分析報告,美國大學存在嚴重的階級複製問題,在美國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史丹佛大學、杜克大學、芝加哥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中,有六分之一的學生來自收入為國內前1%的家庭,這些學生錄取名校的機率也比一般學生高出2倍。

此外,報告也發現,在美國「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的影響下,中產階級學生錄取頂尖學校的機率最少,甚至比中低收入戶的學生還低。

「非學術評分」成階級複製關鍵,體育並非翻轉階級的工具

Opportunity Insights於7月24日發布了分析報告,紀錄1999年至2015年,幾乎所有大學生的出勤率、父母所得稅記錄,以及2001年至2015年的大學入學考試成績。其中,報告重點關注了八所常春藤聯盟大學,以及史丹佛、杜克、芝加哥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等12所大學。總共有50萬名學生以匿名的方式受到調查。

根據調查結果,在SAT或ACT測驗獲得相同成績的學生中,家庭收入為前1%的學生(家庭年收入超過61萬1000美元)錄取名校的比率,比其他學生高34%。家庭收入為前0.1%的學生,錄取機率則是一般學生的兩倍。報告也指出,學校在篩選SAT、ACT成績相同的學生時,會優先錄取父母為校友的學生。

造成此現象的其中一項原因,是美國在招生評分中納入「非學術評分」(Nonacademic ratings),以在入學考試成績相同的學生中進行篩選。非學術評分包含課外活動、志工服務和人格特質,富有家庭的考生在「非學術評分」中往往獲得比一般學生高的成績。

階級複製的現象也延續到了體保生的招募,根據調查,在家庭收入前1%的學生中,有八分之一的比例是體保生。然而,在家庭收入後60%的學生中,僅有十分之一的學生是體保生。《紐約時報》指出,這是因為富裕家庭的學生較有機會接觸、培養體育技能,尤其是在一些冷門運動上,例如划船或擊劍。

密西根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巴斯特多(Michael Bastedo)指出:「人們普遍存在誤解,認為籃球、足球等體育是低收入家庭學生進入名牌大學、翻轉階級的工具,但其實體保生往往比一般學生更富有。」

消失的中產階級

雖然富有家庭孩童錄取名校的機率最高,但最不被名校接受的,並不是貧窮家庭,而是中產及中間偏富的階級。

調查報告的數據指出,家庭收入在前30%至10%的學生,錄取名校的機率都低於全國平均,也低於收入在後50%的學生。其中,錄取率最低的,是前10%的學生。

《紐約時報》與《CBS》分析,此現象的成因是因為美國於前幾年,推動大學入學的「平權行動」(現已結束),規範大學在招生上落實「種族平等」,以種族考量是否錄取申請入學的學生。

對於中產階級的學生而言,他們既沒有足夠的財富與關係獲得更好的教育,也不是「平權行動」中所保障的弱勢群體。從結果來看,「平權行動」也沒有做到真正的排富,家庭收入在前1%的學生仍明顯佔有優勢。

研究人員指出,美國的大學除了落實種族平等以外,也應該改變政策,推動各學校的學生,在社會經濟層面上的多樣化。一名匿名的常春藤學校招生主任也直言:「我們招生的分佈非常不平衡,中產階級的孩子消失了。」

布朗大學經濟學教授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也表達了對名校缺乏經濟多樣性的擔憂。他指出:「你的人生不應取決於你出生的環境,這是美國夢的核心。當社會為那些已經來自優勢背景的學生增加更多優勢時,就會阻礙其他學生取得成功的機會,也阻礙了美國夢。」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張博丞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