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賴清德提私校學費補助,惹怒了一群付爭鮮的錢吃炙燒生干貝的人

賴清德提私校學費補助,惹怒了一群付爭鮮的錢吃炙燒生干貝的人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行政院在6月底拍板將補助私立大學學費,此政策也引起不小的討論,部分人認為自己不努力爭取更高的成績進入公立大學,進入「學店」是咎由自取,不然就不要讀。但作者抱持不同看法,學費補助應該是高等教育平權的一種展現,不應該讓付了高級日本料理費用的人,入口的卻是連鎖壽司店的平價壽司。

文:許靖

高檔日式料理店 VS 平價壽司店

眾所皆知,大學不屬於國民義務教育,換句話說,儘管鄉民再喜歡以「學店」消遣某些學校像店家一樣,以營利目的經營教育,卻也不得不承認,其實每間大學都是一間「店」。

除了相應成績外,每一位大學生不都是付了錢、申請補助、貸款,才能跨過高等教育的大門,獲得入學資格的嗎?

然而,台灣的「高等學店」有不少奇怪的現象,我們在做的事情基本上是:把比較會考試的放在同一個地方,以低廉的價格,讓他們享受新穎設備、優渥的培育資源;將比較不會考試的放到另一個地方,以昂貴許多的價格、使用較老舊的設施,每人得到更少的資源配給。

平價壽司較便宜,高檔日式料理較昂貴,不同的美食風格有不同的意義與價格;享用越是高級的服務內容,理當要付更多的代價 (多數時候是金錢),再合理不過。

可如今台灣的現況是:有一群人拿只夠付爭鮮的錢吃炙燒生干貝(公立大學);而另一群人付了炙燒生干貝的價格,卻只吃到一盤爭鮮(私立大學)。

生干貝寵兒生氣了?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國家的決策者們終於正視問題,準備也拿出錢來幫助不幸被考試機制分配到不合理消費區的人。

只不過,畢竟爭鮮不是他們家開的,對於如何管理、發展的控制權有限;於是,補助那群得捧大把鈔票吃平價壽司的人,是目前他們所能想到的、最快速止痛的方法。

知曉這個新決策後,長久以來飽受國家疼愛、倒貼錢養起來的生干貝寵兒竟然憤怒了。

他們的主張翻譯過來是:「我有資格拿四十元吃生干貝,如此優秀,國家為何不再多補助我?」、「那我辛苦把自己變成討好考試制度的模樣,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拿四十元吃生干貝嗎?」「吃不起就不要吃啊(付不起學費就不要上大學)!」

首先得要問的是:補助不合理消費區的人,到底為何會讓其他人憤怒?生干貝寵兒的資源可不會因此少一絲一毫,所以這到底關他們什麼事?

對此發怒的人,大多都有將考試制度視作競爭、比賽的傾向,認為自己是揮汗努力「贏得」比賽的那群,理當奪得「獎賞」;至於另一群「輸掉」比賽的,則得面臨「懲罰」──也就是更貴的學費、更少的資源。

然而,高等教育不是比賽場所,是提供個人學習成長的機構,人人皆有機會在適合的地方就讀/消費;誤將教育當作零和遊戲(註1),才會感覺自己被相對剝奪。

再來,說真的,生干貝寵兒,你能拿四十元吃生干貝主要不是你多優秀,而是我們的國家願意給來自家店的人優惠;想想遠在美國有更多優秀的生干貝仔,可都是要自己付生干貝的錢的(註2)。

能自由選擇自己想吃的,才是真正的正義

說到底,國家自家的高檔日式料理──也就是公立大學,與私校最大的差異和優勢就在於它低廉的學費。

2024將要上路的新政策,以每年3萬5000不無小補的金額稍微拉平學費差距,教育平權間接促使更多學生能適性選擇學校。

換句話說,我們期待正值青春年華的高中生,能夠不必再因為家庭經濟因素,心不甘情不願讀下不想讀的書,只為填選不見得有興趣、但分數剛好落到的公立大學科系;也不必因為選擇了和別人不一樣的道路,就得付出更高昂的代價,或是被「讀不起就不要讀」這類愚蠢挑釁逼退。

身為一個擁有完整權利的自由人,「擇其所愛」應當是毋需多言的,無奈現實總是不圓滿,選擇處處受限是常態。

如今,政府著手處理高等教育的其中一塊缺憾,能夠幫忙的部分盡量幫,已是教育平權的一大躍進。至於長遠的教育改革,那是公私立大專院校共同的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因此,在那之前,實現高等教育的平權,以及更多的平權,是該持續積極關注的議題。

本文經人本教育札記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大學本來就是店──學費補助的正義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