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蔡依林風光入圍九項的驚世一「呸」─寫在第26屆金曲頒獎前

蔡依林風光入圍九項的驚世一「呸」─寫在第26屆金曲頒獎前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第26屆金曲獎結果如何,蔡依林用《呸》讓歌迷知道,即便出道了15年她還是有能力讓歌迷驚艷。

要說去年話題性最高的專輯,蔡依林於年底投下的樂壇震撼彈《呸 Play》絕對當之無愧。前端製作陣容的豪華整齊,後端的行銷操作更是獲得巨大成功,在今年金曲獎風光入圍九項後再次成為媒體的焦點。這張專輯無論對台灣流行音樂或蔡依林的生涯都有一定的重要性,在此筆者趁第26屆金曲獎揭曉前,跟大家聊聊這張可說是蔡依林出道15年以來的代表作之一。

綜觀蔡依林的歌手生涯,每張專輯的概念大多流於「角色扮演」,從舞孃、特務J到大藝術家,除了這些角色帶給大家的印象和話題外,專輯本身要表達的想法稍嫌薄弱了些。《呸》的諷刺讓大家看到更敢、更真實的蔡依林,相較於以往專輯傳達的更有衝擊性。

就題材和曲風的變化來談,《呸》在所有入圍「最佳國語專輯」的作品中是突出的。然而由於專輯製作模式是由多名製作人以歌曲為單位製作,較不能砲火一致的朝向《呸》這個絕佳命題,這點在上一張專輯《MUSE》也有類似的情形。

若不是當年遇到完全不同層級的神作《蓋亞》,《MUSE》是我認為蔡依林最接近「最佳國語專輯」的作品。很多人看到的是蔡依林又一張舞曲作品,但沒發現這張專輯的編曲層次和錄混音巧思已經是另一個境界,音樂性十足。以金曲獎的趨勢來看幾乎沒有多製作人專輯得獎的例子,就看《呸》能否以其五光十射讓評審開個先例。

金曲入圍名單甫公布,媒體「又」開始拿蔡依林沒入圍「最佳國語女歌手」來做文章,甚至有修音修過頭而無法獲得評審青睞的報導。外界多少有些過度解讀,畢竟蔡依林一直都不是以演唱實力著稱的歌手,也在很早的時候認清唱跳歌手的定位。事實上,蔡依林生涯的13張專輯中也僅入圍了3次。但也不要忘了在第18屆金曲獎,蔡依林打敗張惠妹等實力派歌手拿下最佳女歌手。

這讓我不禁拋出疑問:蔡依林在當年獲獎的《舞孃》和今年的《呸》唱腔是否有所不同?若〈呸〉有修音難道《舞孃》就沒修音?我們能發現金曲獎對演唱人獎的標準確實有些匪夷所思,是否要參考歌手的進步突破也是難以客觀評分的因素。

老娘又來了!!弟妹們請務必精心打扮,用心在浴室練歌!十一月七,八號 驗收 #老娘就是要改變你們看演唱會的習慣

Posted by 蔡依林 Jolin Tsai on 2015年6月10日

就我個人聆聽的心得,快歌部分如〈Play 我呸〉、〈Miss Trouble〉是非常精采的。然而在慢歌表現上相較起來確實差強人意,例如第二波主打〈第三人稱〉,尤其後面安排的幾個高音還可以處理得更好。

同名主打〈Play 我呸〉是「最佳年度歌曲」大熱門,EDM的編曲在台灣流行音樂還不算成熟,《呸》立下了一個非常好的標竿,編曲流暢、音色運用得宜,同時兼顧了旋律性。當然最重要的是歌曲的靈魂-李格弟的搶眼歌詞,引起了廣大的共鳴與話題,說要選一首歌代表這個世代的資訊爆炸、多元文化再適合不過。

另外一首話題作品〈島嶼天光〉是除了〈呸〉以外最大的競爭者,歌曲背後滿滿的故事和共同記憶實在讓人難以忽略,若得獎將成為史上第一首社運年度歌曲。

很有意思的是,前年「最佳年度歌曲」也出現了蔡依林的〈大藝術家〉對決張懸的〈玫瑰色的你〉這樣的「舞曲 VS 社運歌曲」之爭,當時由〈大藝術家〉以史上第一首舞曲年度歌曲之姿獲獎,象徵著評審對新穎編曲的肯定。比起〈大藝術家〉,〈呸〉的旋律性和歌詞意涵都更加出色,我看好這次能再替蔡依林得獎。

無論第26屆金曲獎結果如何,蔡依林用《呸》讓歌迷知道,即便出道了15年她還是有能力讓歌迷驚艷。因為努力敬業的工作態度而有著極高的彈性,這些年下來不得實在不佩服蔡依林的持續供輸。身為華語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在音樂上或許不能說做到了第一,但是近乎完美的前端製作與後端行銷的整合,無疑是其他歌手難以望其項背的。

然而如此的成功最難以複製的,我想還是那驚天動地的六千萬預算吧!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