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日國民黨竟然推出了一個公然宣稱要跟中國統一的總統候選人。只能說是天佑台灣,讓這群國民黨人自己「其惡已暴」。
王夫之曾說:「天奪其魄,以迷於鬼,其死也固宜。」這句話說的就是,當一個政治人物,或是一個政權將要喪亡時。會做出種種匪夷所思的怪事,彷彿魂魄消失,被鬼迷住一般。這幾日香港的親共建制派,就活生生上演了這樣的戲碼。
而在今天的台灣,國民黨同樣被鬼迷住。先是在美方主動釋出善意的情況下,洪秀柱卻像是失了魂,讓美方碰了一鼻子灰。而今日看到蔡英文堂堂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國民黨的青年軍又酸葡萄的搞出了東施效顰的東西。
其實從洪秀柱出線開始,就已經證明國民黨大勢已去。台灣人這兩年的民心向背很清楚,大部分的人都已經對國民黨過分傾中的決策相當反感。而「紅色供應鏈」的出現,台積電在中國所受到的壓迫,也已經讓中國政府從經濟上打擊台灣人的險惡用心圖窮匕見。然而國民黨在這樣的時刻,竟然昧於形勢,推出了一個十足「中國心,中國情」的總統候選人。
南宋大儒呂祖謙在《東萊博議》中曾經提到:春秋時代鄭莊公要收拾弟弟共叔段,用的方法就是「縱其欲而使之放,養其惡而使之成。」如果壓制共叔段,他的惡行就不會彰顯。「亟治之則其惡未顯,人必不服;緩治之則其惡已暴,人必無辭。」所以鄭莊公反其道而行,故意將共叔段分封到當時鄭國的大城「京城」。然後讓共叔段因為驕傲而主動謀反,鄭莊公就能堂堂皇皇的收拾掉共叔段了。
雖然呂祖謙本人認為這種謀略太陰險,因而痛加撻伐。然而今日國民黨內推出洪秀柱這種貨色,卻是「自縱其欲、自養其惡」。過去國民黨暗地裡的賣台盤算,多半低調又隱藏在層層的共犯結構之中,不易察覺。造成台派喊國民黨傾中賣台,往往受限於「其惡未顯,人必不服」。但今日國民黨竟然推出了一個公然宣稱要跟中國統一的總統候選人。只能說是天佑台灣,讓這群國民黨人自己「其惡已暴」。
此外,過去國民黨處處失政,唯一可以拿來說嘴的政績,只剩下「維持兩岸和平」。但國際形勢非常清楚,台灣海峽的和平,是建立在美國與中國兩大勢力的權力平衡架構之下。而過去國民黨所仗持的,便是檯面上國民黨似乎是美國與中國利益在台灣的正統代行者。
然而馬英九八年來推行危險的「傾中政策」,卻是在詐稱和平的口號下,慢慢破壞長期維持台海兩岸和平的權力均衡。而這次蔡英文在美國所受到的高規格禮遇,加上洪秀柱拒絕訪問美國,很明顯的顯示,國民黨已經以實際行動在破壞美方的信任。這也昭示了,國民黨危險的政策,正在破壞大國間的權力均衡,把台灣推入戰爭的危機之中。
如今朱立倫建議洪秀柱應該七月訪美,但從洪秀柱托大傲慢的態度,就可以看出這票人已經舉措失當、進退失據。這群9.2%真的被鬼迷了心竅,還拿出過時的《中華民國憲法》,以為台灣人還會吃大中國情懷那一套。
雖說這批人已是冢中枯骨,旦夕將亡。但臨死之前迴光反照的萬鬼亂世,也還是不得不防。但台灣人要扎扎實實的認清,讓國民黨下台,結束危險的傾中政策。只有蔡英文不再對中國進一步簽訂協議的路線,才是「真正的維持和平現狀」。這也是美國欣賞蔡英文,而《時代雜誌》選他作為封面人物的真正因由。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