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安華外交政策:任相半年已出訪10國,身為民主派穆斯林讓西方國家更願意加強合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安華作為民主自由派穆斯林,很可能會受到西方國家的歡迎,因此更願意與馬國加強合作關係。安華有意在伊斯蘭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其任相半年內就已訪問兩個伊斯蘭教國家,更是安華出訪國家中,少數屬於東協區域外的國家。安華對民主的強調,以及他公開表明的政治理念,使得西方國家也非常願意與之合作。
文:黃以樂(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輔佐研究員)
前言
馬來西亞(簡稱「馬國」)的外交政策向來在首相或政府的更替後,僅有小幅度的變動或調整。因此,即使在前首相納吉(Najib Razak)下台以後,馬國首次出現政黨輪替,馬國已制度化的外交政策仍使其在對外關係方面,保有高度的一致性。例如:維繫與相鄰國家的緊密關係、積極參與重要的區域性組織、在美中之間盡可能保持同等距離,以及對「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的態度。儘管如此,每位首相的個人特質還是多少會影響馬國外交政策體現方式。例如,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在馬國不結盟政策的基礎上,期以在「南方國家」(Southern Developing Nations)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馬國近年來因內部政治的不穩定,其首相更專注於鞏固政權,而非推進馬國的外交政策。
自2020年「喜來登政變」(Sheraton Move)以後,馬國政局變得極不穩定,政治危機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馬國民眾在剛適應新一任首相後,又因某些議員跳槽或選擇支持他者而使該首相被迫下台。2020年,「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簡稱「希盟」)政府因「喜來登政變」而垮台。時任首相馬哈迪下台後,由當時新成立的政黨聯盟「國民聯盟」(Perikatan Nasional,簡稱「國盟」)的領袖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所代替。但在慕尤丁執政將近一年半後,又因合作夥伴「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l,簡稱「國陣」)的倒閣行動,被迫下台將首相一職讓給依斯邁(Ismail Sabri)。

在2018年至2022年之間,馬國出現三任首相,政府多次更迭卻不見政局更趨穩定。面臨如此動盪的局勢,新上任的首相和政府皆將大部分心力投入到穩固政權。而在各政黨明爭暗鬥之際,馬國亦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疫情」),成為執政者關注的另一重點。三任首相中,僅馬哈迪在「喜來登政變」之前享有較安穩的政治局勢,而慕尤丁及依斯邁即使成功上任,僅掌握微弱的優勢,皆面臨隨時失去政權的可能性。因此依斯邁成為首相不久後,向在野黨陣營提出一項跨黨派的合作協議,以確保其政權的穩定性。事實上,慕尤丁在被迫下台前也向在野黨陣營釋出橄欖枝,以部分重要的制度改革換取在野陣營對政府的支持,然而在野陣營拒絕該提議。而依斯邁很大可能從慕尤丁處獲得靈感,在就任後便快速與希盟達成協議,於2021年9月13日雙邊簽署諒解備忘錄(MOU),相當於執政黨與國會中最大在野陣營達成「停火協議」。
隨著國陣與希盟達成「停火協議」,馬國政治動盪的日子暫時告一段落。而依斯邁於不久以後便推出其外交架構:《關注連續性:馬來西亞在後疫情世界的外交政策架構》(Focus in Continuity: A Framework for Malaysia’s Foreign Policy in a Post-Pandemic World)。其內容強調馬國過去持續主張的外交政策,但也針對部分新興議題如:數位經濟、公衛醫療、網絡安全、永續發展等,制定馬國中長期的策略目標。
(馬來西亞前首相依斯邁沙比利曾提呈第12大馬計畫)
值得一提的是,希盟在2018年當政後,以馬哈迪為首的政府亦曾於2019年推出其外交架構:《新馬來西亞的外交政策架構:連續性的變化》(Foreign Policy Framework of the New Malaysia: Change in Continuity)。由於是馬國首次由國陣以外的政黨當政,因此馬哈迪的外交政策架構強調新的改變。而依斯邁則是在政治動盪、新冠疫情和經濟蕭條的夾擊下,祭出其外交政策架構。因此聚焦於穩定與應變。儘管如此,兩者並未有充足的時間具體化其外交政策,馬哈迪因前述「政變」下台,而依斯邁則是在大選中敗陣。
2022年11月19日,馬國舉行第15屆全國大選,該選舉結果反映出馬國過去兩年之久的政治局面。馬國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懸峙議會」(hung parliament),在222國會議席中,希盟以82席成為最大聯盟,國盟取得73席,而國陣則取得30席。

堅持數十年的安華.依布拉欣(Anwar Ibrahim),在馬國史無前例的大選結果中,於2022年11月24日正式成為馬來西亞第10任首相。其率領由希盟、國民陣線、砂拉越政黨聯盟、沙巴人民聯盟等政黨組成的「團結政府」,總國會議員席次高達148名,占馬國國會三分之二的議席。安華的成功除經歷此次激烈的選舉外,尚經各政黨馬拉松式的談判,在跨黨派的支持下終於成為馬國首相。此結果更被視為馬國自2020年「喜來登政變」以來,政局不穩定的句點。
安華就任首相以後,各界不僅是對馬國經濟前景持有高度期待,更是預期馬國會在外交方面更為積極活躍。隨著團結政府的成立,首相安華所面臨的政治威脅大不如過去馬國政治動盪時期,預期應有更多機會推進馬國外交政策。此外,安華相較於疫情期間的兩任首相,在外交場合中掌握更多優勢,對於馬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應有更多正面影響力。
永豐「DAWHO之夜」帶大戶看大勢:展望2024經濟走向,深度解析股房雙市投資契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11月29日,關鍵評論網攜手永豐銀行舉辦直播活動《DAWHO之夜》,邀請到吳怡霈主持,以及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兩位投資專家,與大家分析2024年的經濟、房市,以及持續發燒的AI議題,尋覓投資契機!
去年開始,關鍵評論網攜手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舉辦系列直播活動《DAWHO之夜》。每次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帶來實用的生活、理財知識,播出至今深受觀眾喜愛,像是2月播出的「行為財務學實踐大戶方舟策略」、或是6月播出的「大戶的日本秘境攻略」,也都好評如潮。
今年11月29日傍晚,雙方再次合作舉辦大戶們敲碗已久的直播活動──「DAWHO之夜:2024經濟展望」,本次邀請到知性主播吳怡霈擔綱主持,以及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兩位股市房市投資專家,與大家細細分析2024年的經濟、房市,以及持續發燒的AI議題,在溫和衰退中尋覓投資契機!
2024經濟「審慎樂觀」!做好資產分配是投資成功關鍵
隨著2023年越來越接近尾聲, 2024年臺灣經濟預測也紛紛出爐,綜觀各界預測報告*,2024年經濟成長率預估落在3%上下,較2023年增長約1.5個百分點。對於明年臺灣的景氣觀察,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以烏俄戰爭、美中科技角力等國際事件的影響力式微為例,說明過去影響經濟的風險事件都已漸漸被認為「可控」,再加上近期作為經濟先行指標的股市也回穩、上漲,因此認為未來景氣將會緩慢恢復正常。
周教授提醒,雖然樂觀看待未來趨勢,但還是必須關注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和「以巴衝突」的後續情形。不管是債市還是股市,只要利率政策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此外他也提到,雖然從過去歷史看來,地緣政治事件對市場影響短暫,但仍建議投資人要多加注意,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談到投資心法,周冠男也強調,「投資絕對不是短線賺大錢的事情,不能急。為什麼『經濟循環』裡面有『循環』?因為它不可能永遠都不好。所以我們要做好資產配置,長期它就可能會自然而然地往上增值。」除此之外,他也分享資產配置比例的建議,「我覺得更精確的比例是『100-年齡』。」例如30歲年輕人的配置方向就是70%股票、30%債券,然後每個人再根據個別的風險承受能力調節。最後,周冠男也建議大家在選擇標的時要落實分散的動作,避免一注獨壓某檔標的,因為市場到底最後誰會存活、誰能出線都是未知數。

2024房市「量」重於「價」!給首購族與投資人的建議
除了股市,房市的發展也是許多投資人關注的重點,尤其在臺灣號稱年度最重的打「炒房」政策《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正式實施以後,不少人認為房市好像活力不再。對此,樂居創辦人李奕農以國泰房價指數及央行報告*推論,認為未來房市將出現「價格緩漲、成交量萎縮、建商推案量縮」三大趨勢,建議2024年投資人可以從「成交量」觀察房屋的剛性需求強烈與否,進而判斷未來房市走勢。

此外,李奕農進一步指出,「看似條例實施壓縮了預售屋的淨轉手空間,整體市場萎縮、監理轉嚴,預售屋受傷應該比較嚴重,但實際上預售屋還是交易最熱絡的。」原因出在預售市場分期支付款項的特性,所以他認為未來預售屋的成交量還是持續看漲,且整體房市也不會過於疲弱。他接著解釋,「就像實價登錄不能稱為打房手段,近期政府只是增加監管力道,整頓市場的交易狀況,讓房地產交易回歸正常化,所以我不認為這些政策會導致房市走緩。」
面對首購族的聽眾,李奕農認為可以跟著政策走,例如現在提供利率補貼、寬限期延長、貸款年限延長的「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就是不錯的機會;但如果是投資人,李奕農則建議要等到政府把限貸政策移除的時候,才比較是進場投資的時機。

AI話題持續發燒,股房雙市怎麼看?
活動過程中,也談到近年熱門的AI話題。對此,李奕農分享美國房產領域已經有運用AI預測房地產價值的成熟案例,說明AI未來很可能成為房市中預測物件價值的工具,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都能幫助到想買房的購屋族。周冠男也認同AI崛起的趨勢,並從兩大觀點進一步分析,「第一,市場最近剛從AI熱潮冷靜下來,市場和投資人也能更客觀的看待產業未來的前景;第二,回到生活面來看,AI也只會越來越強,不管是金融商品推薦、醫藥應用、電信通訊、傳播應用,甚至是娛樂產業都是一片藍海,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不過論及「出手」時,他也鄭重的再次提醒,「還是那一句,出手之前要做研究、不要單押某一家股票;最好AI相關標的都要有所涉獵,或是挑選一個投資組合,盡量把風險透過資產配置分散開。」就像周冠男教授不斷強調的,投資最忌諱人云亦云,哪個故事好聽走哪邊。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不同,投資理財的規劃、資產配置的方式也不同,投資人必須仔細思考,做好功課,然後才能在一次次的配置和操作過程,領悟到屬於自己的投資心法,並在2024年把握市場大勢,享受被動投資的甜美果實。

*註1:綜觀中央銀行、行政院主計總處、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等單位所公布之經濟報告中的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
*註2:2023年10月3日,中央銀行業務報告暨 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行政院歲入預算有關中央銀行股息紅利繳庫部分之說明,第33頁。
* 來賓言論不代表永豐銀行之立場,直播活動體驗旨在提供趣味性互動,因每個人的狀況不盡相同,使用者應自行評估與參考,切勿以此直播內容作為生活規劃的唯一依據。
* 注意事項:
1. 基金: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請至永豐銀行基金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mma/SinopacFundSearch/search/FundIndex.aspx
2. 美股:
(1). 投資人投資海外股票之決定應依本身判斷為之,且應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本行並不分擔投資風險或為任何收益保證。投資海外股票有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信用、價格、匯率、下市、政治之風險),亦可能發生部分或全部本金之損失,最大可能損失為全部投資本金及利息。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美股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USStock/index.html
(2). 投資一定有風險,股票/ETF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 ShareShares 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ShareShares/Index.aspx
3. ibrAin:永豐商業銀行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09年9月10日金管證投字第1090352215號函核准辦理兼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請至永豐銀行ibrAin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ibrain/index.html
4. 大戶投:「大戶投」為永豐金證券提供之服務,詳情請至大戶投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dawhotou/
5.房貸:「理財型房貸」為永豐銀行提供之服務,請評估投資風險及自身償債能力,詳情請至房貸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mortg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