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際大風吹】「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呼籲國際管制核武,為何他的願望恐怕難以實現?

【國際大風吹】「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呼籲國際管制核武,為何他的願望恐怕難以實現?
Photo Credit: 國際大風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兩枚原子彈結束了二戰,但只是打響了全球的核武競賽。雖然認同應克制,目前擁有核彈的國家——包含聯合國安理會五常——普遍不願完全放棄。全球可部署的核彈頭數量持續增加,面臨地緣緊張的國家也想擁核自重。

最近上映的電影《奧本海默》,帶觀眾重新認識核彈研發過程和戰後的美國氛圍。在現實世界中,「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本人在二戰結束後,開始提倡核武管制,卻擋不住大國之間的核武競賽。

幾十年來各國雖然簽署了一些管制條約,但隨著地緣戰略局勢動盪不安,有核武的國家不只不肯放棄核彈,甚至持續增加核彈庫存,而沒有核彈的國家開始覺得自己可能也需要幾顆。這一集就來看看,核彈發明之後出現了怎樣的軍備競賽?國際之間削減核武的努力,為什麼難以成功?

核武競賽的開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祕密啟動「曼哈頓計畫」致力研發核武,以免被德國捷足先登。

1945年,美國一共製造出3枚原子彈,一顆在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另外兩枚,就是當年8月6號為了逼迫日本投降,在廣島投下的「小男孩」,以及3天後在長崎投下的「胖子」,估計兩場核爆共造成13到20萬人直接死亡。長崎原爆後不到一星期,日本宣告投降。

一片漆黑,不像整個城鎮在燃燒,我只記得一片漆黑,不像大火燒過,而是整個城鎮化為烏有。

木戶季市(長崎原爆倖存者、日本原子彈受害者團體協會秘書長)

為什麼要在3天內連丟2枚原子彈?有一說認為,日本政府在廣島原爆後,還不相信原子彈的威力有多強,美國只好再投一顆。

另一個說法則是要嚇阻蘇聯的野心。廣島原爆兩天後,蘇聯向日本正式宣戰,美國擔心蘇聯趁機攻佔日本,於是用原子彈展示決心。康奈爾大學歷史學家塞爾登,對當時的美國而言,「向蘇聯展示實力,比結束在日本的戰爭更重要」。

二戰爆發前,德國就發現了原子彈的核分裂原理,如果奧本海默沒有研發出核彈,納粹可能會先掌握這項技術。奧本海默後悔嗎?他沒有明確表達過,但他反對再研發氫彈等等更強大的核武,也認為原子能應該受到國際管制。然而,美國和蘇聯在二戰後,從盟友變成競爭對手,核武競賽也持續上演。

蘇聯1961年又在北冰洋新地島上空試爆了外號「沙皇炸彈」的氫彈,爆炸當量高達5700萬噸黃色炸藥,相當於「小男孩」和「胖子」加起來的1500多倍,是人類史上引爆過的炸彈中威力最大的一枚而且已經刻意把威力減半。

大國同意限制核武,但不肯放棄

研發沙皇炸彈的蘇聯科學家沙卡洛夫,在試爆成功後不久,也成了禁止部分核試驗的支持者,不只反對核武擴散,也大力批評洲際彈道飛彈系統,認為這會把核武競賽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蘇聯在1957年成功試射第一枚洲際彈道飛彈,開啟了接下來洲際飛彈與反彈道飛彈系統的競賽。有了洲際彈道飛彈,丟核彈不一定要派轟炸機飛到敵國上空,按個按鈕就夠了。

如同奧本海默,轉變立場的沙卡洛夫也開始受到政府打壓,197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被禁止出國領獎。為了紀念他,歐洲最知名的人權獎「沙卡洛夫獎」就是以他命名。

推動核武管制的過程十分艱辛,科學家努力呼籲之外,各地民間抗議也發揮作用,催生相關的國際條約和機構。1957年,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成立,負責監督核能技術的應用,1968年,各國開始簽署《核不擴散條約》。蘇聯在戈巴契夫上台後走向開放,陸續跟美國簽了《中程核飛彈條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1992年之後,美國和俄羅斯都沒有再進行過核子試爆。

未命名
Photo Credit: 國際大風吹

然而,大國之中沒有誰願意放棄核武。2017年《禁止核武器條約》開放簽署至今,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加拿大、澳洲、韓國、印度,甚至史上唯一遭受核武器攻擊的國家日本,至今都沒有加入。

人類歷史總是不斷進行與變化,如果你問我,在我有生之年核武廢除能否實現,我實在很難回答。

木戶季市(長崎原爆倖存者、日本原子彈受害者團體協會秘書長)

以核制核,是唯一解方?

2019年,美國川普政府指控俄國違約開發新武器,因此單方面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而俄羅斯今年3月也宣布暫停執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俄之間又回到沒有條約約束核武發展的狀態。

美國科學家聯盟今年3月估計,全球核彈頭數量約1萬2500枚,將近9成由美俄兩國持有。

在這1萬多枚核彈頭當中,美俄已經部署的核彈頭估計各約1670枚左右。全球尚未部署、但具有作戰潛力的庫存核彈頭也比去年還多,俄羅斯有2815枚,美國也有超過1938枚。

這項估計結果和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今年6月公布的報告結果差不多。瑞典報告裡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核彈頭數量雖然比美俄少得多,但增加速度去最快,去年1月擁有約350枚,今年已增至410枚。美國國防部去年11月公布的報告認為,到了2035年,中國擁有的核彈頭可能達到1500枚。

未命名
Photo Credit: 國際大風吹

曾經同意暫停開發核武的伊朗,已經恢復製造核武原料濃縮鈾,北韓這一年多來比過去更頻繁試射飛彈,西方專家不斷警告,北韓可能會恢復2018年起暫停的核子試爆。在這樣的威脅下,鄰國南韓民意開始轉變。去年民調顯示,支持研發核武、或者部署美國核武的南韓民眾,已達到7成之多。

南韓總統尹錫悅今年5月訪美,向美國爭取更多的安全保證,而美國同意增加一系列新措施,包含讓美國核潛艇超過40年來第一次部署在南韓。

在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下,已有核武的國家不大可能放棄核武,同時,對一些面臨安全風險的國家而言,核武或許是嚇阻敵人的最後手段。核武是一種必要之惡嗎?也許當年的奧本海默也面臨過同樣的困境。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