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強化邊境軍力,新增1萬人以防進駐白羅斯的瓦格納傭兵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月底,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在普里戈任的帶領之下,對普亭政府展開兵變。這場兵變只在一天就閃電落幕,普里戈任在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保護」之下,逃往白羅斯。波蘭政府昨(10)日表示,瓦格納集團正在朝波蘭邊境移動,使波蘭、立陶宛邊境變得敏感。
綜合《美聯社》和《歐洲新聞網》(Euronews)報導,波蘭國防部長布拉查克(Mariusz Blaszczak)昨(10)日宣布,華沙當局將提高部署於波蘭-白羅斯邊境的東部邊境防衛隊人數,將人力增加至1萬人。其中4000人將直接派遣作為邊境防衛隊,另外6000人則是作為後援軍。
波蘭政府提高邊境防禦,以因應正在白羅斯境內的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Wagner)集團,逐漸靠近波蘭邊境所帶來的威脅。再者,8月1日,華沙政府指控兩架白羅斯的直昇機,曾進入波蘭的領空。此舉使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簡稱北約)國家,與俄羅斯夥伴的關係更加緊繃。
布拉查克說:「這是白羅斯的雙重挑釁。」
來自俄羅斯勢力的威脅
今(2023)年6月23日,由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所領導的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突然發起一場兵變,逐一佔領俄羅斯南部城市,並宣稱軍隊將在24日攻向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不過,反叛行動僅維持1天,在與俄羅斯關係友好的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的斡旋下結束。普里戈任消失3天之後,6月27日,盧卡申科表示,他已提供瓦格納集團一座廢棄基地,並將盡可能給予他們幫助。
《BBC》引述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Mateusz Morawiecki)的談話,他指稱,一支由100名瓦格納士兵所組成的團隊,正在朝白羅斯西北部,與波蘭、立陶宛兩個北約國家邊境接壤的城市格羅諾德(Grodno)前進。莫拉維茨奇警告,瓦格納集團武裝分子有可能冒充成移民,或是白羅斯邊防人員進入波蘭,並幫助更多非法移民越境。
白羅斯國防部表示,瓦格納集團扎營在白羅斯南部,距離波蘭邊境大約10公里的布列斯特斯基營區(Brestsky camp),協助訓練白羅斯軍隊。《衛報》7日的報導中也提到,白羅斯開始在格羅諾德進行軍事演練。
隨著瓦格納集團的步步逼近,和白羅斯軍隊的種種行動,莫拉維茨奇在上週四,與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共同召開記者會說到:「我們必須認知,邊境地區的威脅正在增加。」
為何這個邊境地區如此敏感?
位於波蘭和立陶宛國界的地區,被稱作蘇瓦烏基走廊(Suwalki Gap),95公里長的地區,同時也是白羅斯與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的樞紐。
軍事分析師認為,若北約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發生衝突,蘇瓦烏基走廊可能成為淺在的爆發點。人們也擔心,俄羅斯和白羅斯將聯合利用此區域,切斷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與北約成員國的聯繫,以強化俄羅斯陣營的軍事力量。
一名英國巴斯大學,專精俄羅斯政治的教授霍爾(Stephen Hall)告訴《歐洲新聞網》,雖然瓦格納集團有可能切斷波羅的海國家與北約的聯繫,但他懷疑,瓦格納是否願意冒著地緣政治的風險,進行「自殺式」攻擊?
不過,英國智庫皇家三軍聯合研究院(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研究員查爾默斯(Malcolm Chalmers )則認為,白羅斯在邊境地區的軍事操演,其目的或許是在於測試北約的反應。
近年來白羅斯與俄羅斯簽署多項軍事協議,允許俄羅斯軍隊從白羅斯邊境入侵烏克蘭,同意俄羅斯在其領土部署戰術核子武器。英國智庫王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研究員馬琳(Anaïs Marin)推測,俄羅斯可能藉此試探白羅斯對北約國家的態度,以利鞏固其與白羅斯的夥伴關係。
白羅斯與俄國為邊境移民「開後門」
波蘭指控,俄羅斯與白羅斯聯手策劃,利用新一波的移民從波蘭-白羅斯的邊境非法進入歐盟,試圖擾亂歐洲的穩定局勢。根據波蘭邊境軍隊的統計,自今年初以來,已經有將近1萬9000名移民試圖入境,與去年全年的移民人數1萬6000人相比,數量劇增。
波蘭內政部部長瓦席克(Maciej Wasik)週一(7日)表示,「移民」是俄羅斯和白羅斯特勤部門的組織行動,「行動如今越演越烈。」掌管波蘭邊境的普拉加(Tomasz Praga)補充,白俄羅斯的邊防部隊,已經成為一個策劃非法移民的犯罪集團。他更直言:「他們從中獲取巨額利潤。」
上一次的邊境移民危機,發生在2021年,同樣遭西方國家懷疑是俄國和白羅斯政權共同策劃的「非軍事戰爭」,但指控遭到白羅斯否認。當時,波蘭在邊境設立禁區,禁止非居民進入,並沿著邊境修築銅牆。瓦席克稱,白羅斯的邊境人員破壞邊境圍欄,協助移民通過。

普拉加提出一項統計,單單7月就已經有4000名移民,試圖越境波蘭。不過,瓦席克認為,今年的情況並不如兩年前那般混亂。
《德國之聲》報導,目前約有2000人駐紮於邊境,執行白羅斯邊境任務。為回應此現象,華沙政府已在週二承諾,將增派1000名士兵。週四,華沙當局再宣布提高人力,將派遣人數增加至1萬人,預計最快將在兩週內,先行派遣2000名士兵,強化邊境防禦。
新聞來源
- Poland plans to deploy 10,000 troops to its border with Belarus(AP)
- Poland says two Belarusian helicopters violated its airspace, adding to tensions(AP)
- Poland plans to deploy 10,000 troops on Belarus border as 'deterrent'(Euronews)
- Tensions rise as Belarus begins military drills near Poland and Lithuania(The Guardian)
- Why are tensions mounting on the Belarus-Poland border?(BBC)
- Poland sends extra troops to Belarus border(DW)
- Poland Says Belarus, Russia 'Organizing' New Migrant Influx(VOA)
延伸閱讀
- 瓦格納集團轉赴白羅斯恐成東歐禍端,俄「末日將軍」疑預先掌握兵變已遭逮捕
- 為何排斥難民的波蘭,卻對烏克蘭人敞開雙臂?
- 白羅斯與波蘭邊境的難民「灰帶衝突」如何落幕?北約或許是唯一解方
- 盧卡申科證實普里戈任飛抵白羅斯,星媒:瓦格納兵變顯示俄政府脆弱,北京擔憂恐成真
- 蘇聯「八月政變」前車之鑑,西方情報界是否成功掌握「瓦格納兵變」的動向?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昱晴
核稿編輯:楊士範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