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福智僧團大舉收購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土地,規模約1/4個台北市大,省府將展開調查

台灣福智僧團大舉收購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土地,規模約1/4個台北市大,省府將展開調查
圖為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環球郵報》提到,福智不僅是宗教團體,它還經營許多生意,擁有珠寶、電子、有機農業、翻譯和出口部門,還有許多附屬基金會、空殼公司和捐助者的財務饋贈等網絡,密密麻麻交織在一起。福智目前由一名被信徒稱為真如老師的女子所領導,真如出生於中國,多數時間居住於加拿大。根據福智說法,真如擁有最終土地決策權,但真如拒絕受訪。

(中央社)台灣福智僧團在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舉收購土地,規模約四分之一個台北市大,當地居民批評福智鑽法律漏洞完成土地交易,該省政府將調查土地所有權情況。對此,加拿大福智發言人說,信徒買地都是自發性行為。

福智僧團2008年在愛德華王子島成立大覺佛學院(Greate Enlightment Buddhist Institute Society, GEBIS),之後不斷在當地購買土地,興建大型道場和多所佛學院。

加拿大《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的調查報導指出,一個名為「保護愛德華王子島聯盟」(Coali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I. Lands)的公民組織估計,福智和有關聯的人員已經在當地購買超過1萬7000英畝的土地,控制了所在地區國王縣(King County) 4%的土地,而國王縣約占愛德華王子島面積的四分之一。

1萬7000英畝等於68.85平方公里,也就是福智在愛德華王子島買了將近四分之一個台北市(面積271.8平方公里)大的土地。

目前福智在當地已建5個佛學院校區,成千上百名學生和僧侶尼姑不斷進入該校區學習佛法,這對當地生活和文化帶來衝擊。

愛德華王子島人口僅17.6萬人,是加拿大面積最小的省份,僅5660平方公里,島上多是家庭農場。

為了保護土地,愛德華王子島省於1980年代公布「土地保護法」,企業最多僅能買3000英畝的土地,個人最多買1000英畝,非居民每人只能買5英畝。

該省居民抱怨,福智相關人士利用立法中的漏洞,透過公司和信徒個人網絡分割交易,掠奪土地。

《環球郵報》分析涉及福智的數百份土地所有權文件,發現大部分土地都是用信徒個人名義擁有,一些信徒擔任福智旗下不同機構的負責人,其機構業務和土地關係又出現重疊現象;加上福智不公布詳細成員名單,很難真實瞭解福智掌握的土地面積。

當地居民稱,福智不斷購入房產土地,已經導致農村社區的房地產價格上漲,而且許多房產至今仍處於閒置狀態,這加劇當地的住房危機。福智則表示,在愛德華王子島購買土地完全合法。

加拿大福智發言人凱利(Eli Kelly)是極少數出生於該省的僧侶,他接受採訪談到土地爭議時說,信徒買地都是自發性行為,並稱「如果我們是天主教徒,就沒有人會質疑我們。歷史上任何來到愛德華王子島的新團體都經歷過同樣的事情」。

《環球郵報》提到,福智不僅是宗教團體,它還經營許多生意,擁有珠寶、電子、有機農業、翻譯和出口部門,還有許多附屬基金會、空殼公司和捐助者的財務饋贈等網絡,密密麻麻交織在一起。

報導稱,福智的網絡複雜,由一小群高級成員經營,佛教學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報導也提到,福智目前由一名被信徒稱為真如老師的女子所領導,真如出生於中國,多數時間居住於加拿大。根據福智說法,真如擁有最終土地決策權,但真如拒絕受訪。

加拿大稅務局文件和愛德華王子島省府土地銷售紀錄顯示,從海外來的捐款以及台灣和中國的福智企業運營資金,有高達數億加幣已流入加拿大。

《環球郵報》訪問曾在福智內部擔任董事的一些人,他們指控福智對捐助資金管理不善;還有文件顯示,海外捐款資金曾匯入福智管理核心人物的私人帳戶。福智駁斥相關批評。

2008年福智在愛德華王子島落腳時,被該省政界人士捧為上賓,認為福智帶來龐大資金,可為當地發展做出貢獻。

曾經在國王縣布魯德內爾(Brudenell)社區擔任市長的柯芬(Peggy Coffin) 坦言,一開始農民很高興能從佛教徒那裡得到豐厚資金而輕鬆退休,「但他們(福智)只是不斷吞噬越來越多的農田,我們並不知道他們一開始就有一個計劃」。

愛德華王子島省長金恩(Dennis King)表示,他正在調查島上的土地所有權問題,堅稱不會將農田交給開發商。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20230825 14:00)編輯部於日前收到福智僧團來函反應,與此處將來函照登,供讀者不同意見參考:

1. 原文假設當地民間團體指稱佛教團體在該省購地超過「1萬7000英畝」如果屬實的話,做出進一步的推論。該數據缺乏根據,嚴重失實,特此澄清。報導所指的加國愛德華王子島省的大覺佛學院及妙音佛學院,皆公開揭露其持有土地面積:

  • 大覺佛學院(GEBIS)共約577英畝
  • 妙音佛學院 (GWBI)共約 670英畝

以上交易多數在2017年前即已完成,所有佛學院土地持有狀況在土地相關公開網站可供查詢。2018年前,也曾經由PEI省負責土地交易審核的IRAC機構查核後,未見有過失。PEI島省長表達自己「關注」著本省的土地議題 ,但並未有譯文提到的省政府將針對本案進行「調查」。

該組織所聲稱的「17000 英畝」缺乏根據,如果認定華人即等同佛教徒,所有佛教徒的土地就是佛學院的土地,錯誤的傳播不僅造成佛學院困擾,也不必要地引發部份島民對外來移民的恐慌,對社區融合並沒有正面意義,我們將持續懇切尋求溝通。

2. 福智團體為一立足台灣的非營利組織及社會企業的理念聯盟,除了比丘、比丘尼僧團,還有信眾間合作組成的公益事業,數十年來都在台灣各公益領域獲得極高評等。僧團及這些非營利基金會或社會企業從未涉入原報導中所述的珠寶、電子等營利事業經營。主觀地將信眾個人的土地、事業,皆認定為該宗教組織所有,這樣明顯的錯誤不僅在佛教盛行的台灣不合常理,求諸西方世界的宗教社群,也顯然違反常情,令我們感到錯愕,將再度向環球郵報更正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