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執政黨將移民問題訴諸全國公投,試圖操弄民族情緒爭取第3次執政機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波蘭執政黨與反對黨在民調中不相上下,法律與公正黨試圖透過操作移民議題,來阻止公民綱領黨掌權,並尋求第3次的執政機會。除了非法移民議題之外,尚包括是否出售更多國有資產、取消與白羅斯的邊境障礙,以及提高退休年齡。而法律與公正黨期待多數選民在這4個問題上,投下「否」。
波蘭將於今(2023)年10月15日舉行議會選舉,而波蘭政府希望能同步舉行全國公投,並就「接收中東和非洲的非法移民」的問題尋求選民的意見。波蘭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PiS)以移民問題作為競選主軸,試圖增強選民對該黨的支持,並拉大與反對派「公民綱領黨」(PO)的民意差距。
波蘭執政黨提議就非法移民問題舉行公投
8月13日,法律與公正黨在X(原Twitter)上發布一部影片,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Mateusz Morawiecki)在影片中,詢問公民是否支持「接收數千名來自中東和非洲的非法移民」。
在執政黨的影片中,加入了焚燒汽車、街頭暴力和黑人持刀舔拭等畫面素材,來描繪大量移民進入波蘭後可能造成的社會問題。而莫拉維茨奇接著在影片裡説:「你希望波蘭也發生這種情況嗎?你不想成為自己國家的主人嗎?」
✅ Dla nas zawsze decydujący jest głos zwykłych Polaków. Trzecie pytanie będzie brzmiało 👇#PolacyDecydują pic.twitter.com/AUN9K7hlg4
— Prawo i Sprawiedliwość (@pisorgpl) August 13, 2023
法律與公正黨的影片,明顯是針對反對派「公民綱領黨」(PO)的黨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總理莫拉維茨奇稱,圖斯克是對波蘭安全最大的威脅。他也在貼文中寫道:「普京和盧卡申科想要全面破壞波蘭的穩定,但他們失敗了。如果讓圖斯克(Donald Tusk)執政,就無法保衛邊境、抵禦非法移民的入侵。」
圖斯克為公民綱領黨的黨主席,並曾於2007年至2014年擔任波蘭總理、2014年至2019年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
Putin i Łukaszenka chcieli pełnej destabilizacji w Polsce, to im się nie udało.
— Mateusz Morawiecki (@MorawieckiM) August 14, 2023
Gdyby rządził Tusk - to nie broniliby granicy przed najazdem nielegalnych imigrantów.
Nasz plan to nie tylko zapora, zobaczcie co robimy: pic.twitter.com/aJekKr5cxs
執政黨就移民議題所擬定的完整題目為:「您是否支持歐洲官僚機構所推行重新安置機制,接納來自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數千名非法移民?」而全民公投定於10月15日,預計與議會選舉同時進行。
今年6月,歐盟就移民議題達成了一項協議,要求歐盟成員國皆須承擔非法移民的責任,不論是採取庇護收容,亦或是財政支持的方式。然而,波蘭和匈牙利拒絕在簽署該協議,導致移民談判最終陷入僵局。
反對派:這是一場騙局而非公投
根據《路透社》報導,反對派公民綱領黨指出,在移民議題上,它們並不站在開放的立場。
公民綱領黨的議員Malgorzata Kidawa-Blonska在X上表示:「這是一場騙局,而非公投。執政黨佈局了問題,而每個問題都在攻擊公民綱領黨,並建議選民應勾選的答案。」
Hucpa, a nie referendum. Urządzają spektakl z ujawnianiem pytań, w każdym atakują PO i sugerują jaką odpowiedź zaznaczyć.
— Małgorzata Kidawa-Błońska (@M_K_Blonska) August 13, 2023
A tak naprawdę chodzi o wyciągnięcie kolejnych milionów bez kontroli na swoją kampanię wyborczą. To niszczenie demokracji i czyste złodziejstwo.
波蘭反對派政治家畢德隆(Robert Biedron)在《美聯社》的報導中表示,歐盟的移民機制不是強制性的,可以用其他形式的共同責任取代,例如波蘭因為接收了超過100萬名烏克蘭難民,而可能不須再額外資助歐盟的移民機制,或收容更多的非法難民。
執政黨是否能利用移民議題再度贏得選舉?
由於波蘭執政黨與公民綱領黨在民調中不相上下,法律與公正黨試圖透過操作移民議題,來阻止公民綱領黨掌權,並尋求第3次的執政機會。
2015年波蘭議會選舉時,法律與正義黨利用反移民情緒,在眾議院(Sejm)獲得絕對多數的席次。當年,有超過100萬的非法移民到歐洲尋求庇護,而大部分的難民來自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
法律與公正黨經常將圖斯克與歐盟的移民政策掛鉤,並稱圖斯克為德國所做的事情比為波蘭做的還多,而部分波蘭選民仍基於二戰的歷史懷有反德情緒。
圖斯克表示,移民公投的提案顯現出執政黨對選舉的憂慮。今年6月,數十萬波蘭人在首都華沙舉行反政府抗議遊行,反對派指責政府違反憲法,侵犯了波蘭人的基本權利。反對派批評政府逐步擴大對司法與媒體的掌控,並擔心在法律與公正黨的領導下,波蘭有可能退出歐盟。
除此之外,政府對墮胎權的打壓、持續性的通貨膨脹也是民眾不滿政府的主因。
其他公投提案:白羅斯邊境問題、退休年齡、國有企業私有化
法律與正義黨表示,已經擬定好4個公投問題,除了非法移民議題之外,尚包括是否出售更多國有資產、取消與白羅斯的邊境障礙,以及提高退休年齡。而法律與公正黨期待多數選民在這4個問題上,投下「否」。
公投的第一個問題為:「您是否支持出售國有企業嗎?」法律與正義黨稱,圖斯克屈從於歐盟勢力支持出售國有財產,而法律與正義黨經常指責德國試圖干涉波蘭事務,並利用圖斯克來實現這一目標。
公投的第二個問題則是詢問選民是否支持提高退休年齡。法律與正義黨希望將男性退休年齡降至65歲,而女性退休年齡降至60歲。過去,圖斯克在擔任總理期間,曾支持提高退休年齡。
公投的最後一個問題為:「您是否支持取消波蘭共和國與白羅斯共和國邊界上的障礙物?」
自2021年底以來,白羅斯開始將非法移民運送至波蘭邊境,從而加劇波蘭的移民問題。而後,波蘭修建了187公里長的鐵絲網,並加強邊境的武裝巡邏。今年8月10日,波蘭宣布將提高部署於波蘭-白羅斯邊境的東部邊境防衛隊人數,將人力增加至1萬人,以應對近期白羅斯在波蘭邊境所造成的威脅。
4個公投提案還須待眾議院的批准,眾議院預計於8月16日至17日舉行會議討論議案,而公投提案有很高的機會獲得通過。反對派批評執政黨利用公投綁大選的作法,來提高投票率。
新聞來源
- Polish government plans referendum asking if voters want ‘thousands of illegal immigrants’(AP)
- Polish government draws up questions for voters, opposition calls foul(Reuters)
- Poland unveils referendum on EU migrant policy(DW)
- Hundreds of thousands march in Poland anti-government protests to show support for democracy(AP)
- Poland to vote in privatisation referendum, likely alongside October election(Reuters)
延伸閱讀
- 為何排斥難民的波蘭,卻對烏克蘭人敞開雙臂?
- 白羅斯與波蘭邊境的難民「灰帶衝突」如何落幕?北約或許是唯一解方
- 《民族重建》:烏克蘭人和波蘭人的敵人都是共產蘇聯和納粹德國,卻在戰爭中相互敵對
- 波蘭女性控告政府墮胎法侵犯人權,歐洲人權法院以「證據不足」駁回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蕭如芯
核稿編輯:翁世航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糧食生產是農漁業的主要功能,順應環境選擇不同的作物與耕種策略,是農漁民智慧的累積,臺灣的農漁業實力更是享譽國際。然而,由於整體產業結構轉型、生活型態轉變,傳統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較不容易成為新世代就業的優先選項,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創造新商機、吸引年輕人返鄉,是各界都在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各國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以實踐減碳,在不同場域、建物等結合光電開發的複合式發展模式,成為兼顧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的趨勢正在農漁業現場發生。
農漁業結合光電創造附加價值
農電共生可提供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還能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天氣影響,提高生產韌性,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躉售,提升農民收入。著眼於光電帶來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國家看好農業結合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德國、日本已有多個果園結合太陽光電從事農電共生,法國也實驗在成列的葡萄藤上安裝太陽光電模組。
不只農業,國際也開始出現結合水產養殖與太陽光電的漁電共生。例如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發展出太陽能牡蠣生產系統,不僅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漁產收穫量更高達傳統養殖場的45倍;而在養蝦大國越南,也開始執行養蝦場結合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計畫,為養殖場提供穩定電力並帶來漁獲,一舉兩得。

數位轉型為漁電共生添助力
漁電共生是利用漁業養殖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期能改善生產環境、增加漁民收益,創造土地多元利用,是臺灣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不過其他國家與臺灣的漁電共生開發型態不太一樣,其他國家多以沿海鋪設水面型光電為主,臺灣的漁電共生則採用室內養殖場搭配屋頂型光電,或室外魚塭搭配立柱型/水面型/塭堤型光電設備,近年來在許多漁民與光電業者的努力合作下,這樣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展現效益。
不同養殖物種的環境需求不一,漁電共生導入的過程須經磨合,運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冬天防寒害、夏天助降溫,並配合不同物種的習性調整投料策略,同時結合數位環境監控系統調節養殖環境,進而達到提高漁獲收益之積極目的。

光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讓原本衰頹的產業地景重現生機,例如位於臺南七股的日運案場,原本是高鹽度的廢棄魚塭地,在養殖專家與在地青年的協力下,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搭配AI數位化儀器監控養殖過程,持續累積養殖數據建立資料庫,烏魚、虱目魚、白蝦的混養模式已多次收成;四鯤鯓漁電共生案場過去同樣是廢棄魚塭,改建為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後,能精準控制環境變數以從事精緻養殖,已成功育成一尾重達30克以上的白蝦。
由於漁電共生帶來的效益逐漸獲得認同,有別於過去多為光電業者發起的開發模式,最近也出現由漁民發起的漁電共生規劃,例如茄萣區不少養殖戶視漁電共生為吸引青農返鄉的契機,積極爭取納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目前採用塭堤型與立柱型的光電設施,養殖的虱目魚也已開始收成。

養殖漁業正在實現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
數十年來漁民的養殖專業與經營視野,讓臺灣水產養殖產業在國際上向來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確實也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從業人口老化凋零的挑戰;如今結合光電的漁電共生模式,讓原本看似傳統的一級產業開始蛻變,養殖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也吸引更多青年關注與投入;臺灣養殖王國的美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藉由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再次展現耀眼光芒。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