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最新報告,台灣經濟外冷內熱,今年經濟成長「保2」無望創8年新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18)日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數據,確定台灣今(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保2%無望。不過,朱澤民說,未來隨全球景氣緩步回溫,終端需求可望回穩,尤其因人工智慧(AI)帶動的國內半導體出貨,將進一步擴大出口。
今(18)日行政院主計總處召開記者會公布國民所得及經濟展望,台灣今(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保2%無望,整體呈現「外冷內熱」。受到業者庫存調整影響,預期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1.61%,創8年新低。至於通貨膨脹,則受惠北美農作物豐收,預料糧價將持續緩解。
全年經濟成長下修至1.61%,通膨壓力持續緩解
行政院主計總處指出,2023年第1季實質GDP對上年同季成長率,由-2.87%下修為-3.31%,而第2季實質GDP初步統計為1.36%(7月估1.45%),上半年經濟成長率為-0.98%。
有關未來經濟預測,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指出,2023年經濟成長率1.61%,相較2023年將5月預測數2.04%下修0.43個百分點,台灣每人GDP達3萬2105美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至2.14%。
針對外界相當關心的通貨膨脹,朱澤民說,國際糧食黃豆、小麥、玉米跌幅大,大概20%上下,已經恢復至烏俄戰爭前的價格。且因北美氣候良好,玉米生產大豐收,外界本來預期烏克蘭的港口被封鎖,導致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並沒有發生。
主計總處表示,相較於2021年,2022年台灣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10.9萬元,增加1.7%、中位數為94.0萬元,增加1.2%。每人可支配平均所得數為39.2萬元,較2021年增3.8%,中位數為33.7萬元,增加3.3%。

台灣呈外冷內熱,出口不佳、內需消費上揚
朱澤民指出,今年第2季因全球終端需求仍疲軟,產業鏈庫存調節時間拉長,台灣商品出口仍顯得疲弱。若按美元計價,第2季出口較上季同季減16.97%,三角貿易及航運服務也同步放緩,不過來台旅客大幅回升,拉抬經濟成長。
朱澤民針對外銷解釋,業者高庫存造成投資降低,未來庫存會消化到一定地步,業者將開始補存貨,而存貨也算是投資項目,屆時將帶動經濟好轉。進口方面,國際原物料價格走低,加上廠商備料及購置資本設備減少,今年第2季美元計價商品進口減少23.98%。
值得注意的是,內需成為當前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第2季民間消費名目交額達2兆7965億元,較上年同季增加3559億元,其中國人在國內消費增加2524億元、在國外消費增加1036億元,整體民間消費實質成長12.56%,對經濟成長貢獻5.56個百分點,服務消費增加為主要帶動力量。
朱澤民強調,國人在國內的消費,隨疫後消費動能釋放、股市價量齊揚、政府普發現金激勵,加上汽車交車數大幅度提升,今年第2季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較上年同季分別增加12.73%、36.92%,台鐵、高鐵、捷運及國籍航空客運服務需求暢旺,相關娛樂需求正持續上升。
今年下半年經濟展望,主計總處預測3、4季經濟成長率分別落在2.54%、5.59%;2024年經濟成長率3.32%、每人GDP達3萬2897美元,CPI落在1.58%。朱澤民說,隨全球景氣緩步回溫,終端需求可望回穩,尤其因人工智慧(AI)帶動的國內半導體出貨,將進一步擴大出口。
延伸閱讀
- 房間裡的大象:那些不被政府算在舉債額度,卻由全民共同承擔的「自償性公債」
- 2023全球總經影響力論壇:從全球經濟趨勢、前瞻AI科技到投資實戰應用,九大專家聯合剖析及預見超速成型的世界
- 美國7月CPI年增率升至3.2%為13個月來首升,逐月通膨持穩,升息疑慮減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邱宜君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的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台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