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賴侯柯與台灣轉型正義:是因民主而自由,還是因自由而民主?

賴侯柯與台灣轉型正義:是因民主而自由,還是因自由而民主?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從威權政體後轉型為民主國家,並未完全落實轉型正義,使得台灣的民主鞏固進程宛如斷了一隻腳的椅子,看似直立實則欲墜,同時也埋下了威權懷舊的伏筆。在2024年大選,若從一般大眾對於三位總統候選人之意識形態與認識程度,他們對於轉型正義的立場會是什麼樣貌呢?

文:廖宗德

我國近期的總統大選開始進入拉力賽,各政黨都退出候選人以求獲得總統寶座,然而此次的選舉出現了與先前不同的是,出現了第三勢力的柯文哲與其他兩大政黨相互競爭。

然而,台灣長期以來被視為政治口水戰的轉型正義議題是否能被解決?這幾位候選人背後對於轉型正義之想法與脈絡,是值得我們關注後續台灣在民主鞏固路程中,能否持續推進的切入點。

我國轉型正義現況

我國自從轉型為民主國家後,對於轉型正義的問題就沒有像德國或南非一樣,有一個系統性的制度脈絡可以依循。

雖然在陳水扁總統競選時,承諾過要處理轉型正義的問題,但顯然並無成功,反而成為藍綠之間的政治鬥爭的工具。直至馬英九總統公開致歉二二八家屬與蔡英文總統任內通過不當黨產條例與成立促轉會才開始有所謂的真相調查、道歉、賠償等相關作為。

然而,在台灣並未成立像其他轉型成民主國家一樣設立真相調查委員會(TRC)的方式讓事件有全面的認識,因此在資訊不透明、有缺漏、國民黨文件拒絕移轉、各政黨相互利益協商的背景下,我國出現了一種「有被害者而無加害者」的弔詭情形。同時,甚至還出現以補償而非賠償、賠償金遠低其他國家的情況發生。

以上都能反映出我國在從威權政體後轉型為民主國家,並未完全落實轉型正義,使得我國的民主鞏固進程宛如斷了一隻腳的椅子,看似直立實則欲墜,同時也埋下了威權懷舊的伏筆。

候選人之分析

因此,以下將從一般大眾對於三位總統候選人之意識形態與認識程度,來剖析可能對於轉型正義的立場為何:

  •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

「台獨金孫」是他被廣為人知的名號,而賴清德在先前也說會以「務實」的腳步來進行,而民進黨作為一本土政黨,同時也主打「台灣價值」的論述,其立場很明顯就是所謂「抗中保台」。

如果要繼續保持其政黨路線的話,維持選民對他或民進黨的支持,賴清德就不能反對轉型正義的議題,同時要加快進行台灣在轉型正義上的路程。

因為在轉型正義中,與過去的威權政府劃清界線的同時,也是一種賦予民主體制正當性的一種儀式,所以不但與過去的蔣中正威權體制分割外,也宣示著與北京當局所代表的威權甚至極權政權「勢不兩立」,在這基礎上,才能符合其台獨金孫的人設與政黨路線。

因此筆者認為在轉型正義的議題上,賴清德應該會偏向繼續進行轉型正義的進程與民主的鞏固,以利其當選後之正當性與民進黨的政黨維續,但還是要注意是否會利用轉型正義,作為打壓政敵的鬥爭工具。

  • 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

身為過去威權體制下的執政黨所推出的候選人,侯友宜又是當時在威權體制下之執行者與既得利益者,在當時的民主化階段或場合都能看到他打壓的身影,並且在鄭南榕案中所扮演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

那我們該如何看待他在轉型後對於轉型正義的態度或想法呢?筆者認為,侯友宜之前說過再一次重來還是會下令逮捕、攻堅,此話背後所代表的價值體系與個人思想依然在過去的威權政體之下,只是現今的政治規則也就是民主體制不允許這樣權力太過中心化。

然而,在台灣尚未有像歐洲國家一樣的「除垢法」或是淨化法案的架構下(當然,台灣是否適合施行還需要更多的討論),侯友宜雖具參與選舉並擔任公職人員的資格,惟作為一個重要政治行動者,其是否有民主價值之信仰與願意繼續遵守遊戲規則,可能要打上一個問號。

此外,國民黨的支持者與選民可能擁有威權懷舊的傾向,在民主深化的進程中是顆不定時炸彈,而且國民黨親中的形象已是眾人皆知,在台灣需要民主更加深化的階段,是否太靠近全球最大的威權政體,將造就民主崩潰進而被威權「殖民」?

  • 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

與其他兩人不同的是,柯文哲是以一個政治素人崛起,民眾黨也是一個第三勢力的新興政黨,而他代表的是一種台灣社會中的菁英或中產階級的利益投射與價值取向——他們沒有特定價值取向與政治信念,他們所在乎的是能不能改變現況使利益更大化,或至少維持現在的利益。

而在轉型正義這塊,柯文哲先前也提出他的看法,即是「什麼都不做慢慢淡忘」,此想法符合他所代表的選民立場,即是在台灣社會中認為自己是獨立選民的群體,希望台灣不要再利用轉型正義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然而,轉型正義是一種清創與癒合的過程,是讓國家與社會和解與記得過去的社會工程,若我們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去追究、什麼都不在乎,只在乎SOP只在乎GDP,那我們終將一錯再錯,歷史會再次上演慘忍且無情地悲劇。

為此,柯文哲雖然曾說過會拆中正紀念堂的圍牆,但在筆者眼中認為在缺乏核心價值與概念的基礎上,這些說法不過是當下的權宜之計,柯文哲還需要再踩穩自己的立場重新闡述後,才能明白他對轉型正義的立場為何。

cover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結語

台灣直至今日尚未有一個轉型正義的架構,去系統性地處理黨國問題與民主轉型之真相、賠償與和解,雖然有促轉會、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與其他NGO在努力推行,然大部分選民與年輕人都不太在意此議題,也觀察到已經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對於民主制度的信任是不高的,這都會造成民主的反潮及轉型正義工程破碎化。

為此希望能有更多人意識到轉型正義的重要性,希冀成為選擇政治人物的一個重要指標。

是因為民主所以我們自由,還是因為自由而我們民主?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