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除了青年失業率被政府蓋牌,中國還有哪些「數據黑洞」?

除了青年失業率被政府蓋牌,中國還有哪些「數據黑洞」?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中國各項經濟數據不振,民眾信心低迷之際,統計部門宣佈暫停發布青年失業率,引發網路輿論的嘲諷。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經濟和科學訊息數據不再完整。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彭博社等)

中國國家統計局上週表示,出於「完善」勞動力調查統計方法的考慮,暫停發布全國城鎮青年失業率。今(2023)年以來,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持續上升,4月份突破20%,6月份已升至21.3%。與此同時,各項經濟數據低迷,民眾對經濟前景和就業形勢的焦慮在增加。

中國總理李強週三(8月16日)主持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時發言說,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良好基礎。」李強強調,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繼續拓展擴消費、促投資政策空間,提振大宗消費,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並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在此前一天,中共黨校的《求是》雜誌以「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為題刊發習近平的一篇講話。習近平表示,要把中國式現代化變為成功實踐,「需要付出艱巨努力」。

在這篇今年2月對中共高層幹部發表的講話中,習近平特別提到中國人口規模巨大「既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和超大規模市場,也帶來一系列難題和挑戰」,因此「要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

北京要求人們保持「耐心」,同時又不公開青年失業率這樣關鍵的指標性數據,可能反而加劇民眾的不安。《彭博社》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數據、市場和研究訊息被「加上了鎖」。

土地出讓成交

國家統計局目前每月發布的房地產數據中,不再包括開發商購買土地的數量和所支付的價格。有關數據是從1998年開始發布的。根據今年1月公佈的數據,去(2022)年出售用於開發房地產的土地購置面積暴跌逾50%,土地成交價款暴跌48.4%。而2022年地方政府土地使用權出讓——即「賣地」收入也減少23%。

外匯存底存疑

另一個引起《彭博社》注意的數據,是中國政府持有的外匯資產金額。2017年以來中國的外匯存底一直相當穩定,這一數據也仍在定期公佈,但同期中國對外的貿易順差越來越大,本應導致存底增加才對。

報導援引前美國貿易和財政部官員賽策爾(Brad Setser)指出,實際外匯存底中有一半是「隱藏」的。他說,中國的許多存底沒有出現在中國央行的官方收支帳目上,因為它們被藏在「影子存底」中,出現在國家商業貸款機構和政策性銀行等實體的資產中。

此外,儘管貿易和經常帳戶盈餘不斷增長,但人民幣匯率一直保持穩定,這表明其中一些外匯存底很可能被用於干預貨幣市場。

債券交易受阻

即便是私營領域的一些數據,其傳遞也受阻。今年3月中,中國債券市場一度陷入混亂,原因是金融監管機構以確保數據安全為由,要求貨幣經紀商暫停數據傳輸數日,導致債券交易一度中斷。有報導稱,債券市場上的交易員們不得不採取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緊急組群,通過群聊的方式來進行債券報價。

2022年5月,在中國規模為20兆美元的債務市場出現創紀錄的資金外流後,外國投資者的主要債券交易平台悄然停止提供交易數據。

一些企業註冊數據也不再向海外客戶提供。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一再對跨國諮詢企業人員展開調查,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中國市場訊息及調研的諮詢顧問成為《反間諜法》打擊的目標。

封鎖學術訊息

今年4月1日起,中國知網學術資料庫(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不再對境外訪問者開放。根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發布的一則短訊,這意味著,從境外無法再查閱該資料庫內容,包括在中國發表的博士論文、專利、統計數據和學術會議記錄等。

還有報導稱,從境外訪問中國官方的統計年鑑和人口普查數據也受到限制。其中數據供應商的解釋是,訪問權限的改變是為了遵守2022年一項關於跨境數據傳輸的法律。

新冠疫情數據

在實行了近3年的嚴苛的「清零」防疫政策後,迫於疫情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中國政府於2022年12月初突然解封,先是幾乎完全放棄了核酸檢測,之後停止公佈無症狀感染者數據。

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感染潮席捲全國之際,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停止發布每日疫情訊息。中國感染新冠病毒和死亡的人數成為一個巨大的訊息黑洞,人們只有通過間接的碎片訊息,才能窺見這場災難的真實規模。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中國還有哪些數據黑洞?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