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朝鮮長篇史詩《龍飛御天歌》,隱藏了滿清皇族極力想抺去的一段歷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女真族過去不只因地緣的關係,與朝鮮往來甚密,甚至還曾一度做為朝鮮下屬。女真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朝鮮反而成為其蕃屬,清朝當然想要抺去這段過往,因此全力消除這段歷史的相關文字記載。
文:王臻明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約略談過,元朝時曾設立瀋王一職,管轄今日的中國東北一帶。有意思的是,瀋王一職往往由當時的高麗王兼任,也就是當時的高麗王既是朝鮮半島的實質統治者,也同時兼管中國的東北一帶。
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有幾個原因。其一是之前的高麗王世子王璋,與元朝王室交好,在政爭之中支持元武宗即位,因此獲得了信任與酬庸,以高麗王的身份兼任瀋王。
其次是之前的遼、金兩朝,與高麗紛爭不斷,爆發多次戰事,互有勝負,但遼、金兩朝的國祚都不長,在陷入末期衰落時,高麗趁機北伐,占領不少土地,大批的高麗人也隨之遷移到中國東北。但在蒙古帝國崛起後,高麗不是其對手,北方國土再度萎縮,這些高麗人滯留當地,成為棘手難題。由高麗王兼任瀋王,同文同種,可就近管理,避免反叛等事發生。
而除了這兩個主要原因外,另外一個關鍵的歷史因素,是中國東北地區與朝鮮半島緊緊相鄰,當地的許多民族往來密切,甚至通商通婚,難以一刀切割。就以最早成為該地區霸權的高句麗為例,開國皇帝朱蒙就自認為來自扶餘,這個古國位於今日的中國東北附近,在高句麗全盛時期,也占有中國東北的大半地區。
而高句麗滅亡後出現的渤海國,更是高句麗遺民與靺鞨等當地民族所組成的一個聯合政權,國土就如其名,環繞著渤海灣,大致位於中國東北一帶。而一般認為靺鞨就是女真族的先祖。可以這麼說,曾經入主中原,並先後建立金朝與清朝的女真族,與朝鮮半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只是清朝後來極力想抺去這一段歷史,而以中原正統王朝自居。
清朝建立後,不只先將自己的族名改為滿洲,並且在考定自己的先祖源流時百般斟酌,曲筆隱諱一些自認為比較不光彩的事。比如女真族在明朝時曾受封為建州衛,與明朝有君臣關係,但後來推翻明朝,建立自己的王朝,在傳統倫理上是以下犯上。所以清朝官方在談及這段歷史時,非常謹慎,一方面無法否認建州衛曾存在的事實,卻又極力淡化當時雙方的君臣關係,不斷強調女真族是應天命而起兵。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清朝與朝鮮的關係上,因為女真族過去不只因地緣的關係,與朝鮮往來甚密,甚至還曾一度做為朝鮮下屬。如今女真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朝鮮反而成為其蕃屬,清朝當然想要抺去這段過往,因此全力消除這段歷史的相關文字記載。
清朝甚至在編纂官方所認定的女真人發源地時,偷偷將位置從朝鮮半島上移到長白山以西,也就是今日的中國東北地區,以切斷跟朝鮮的關係。不過朝鮮方面的記載,卻成了漏網之魚,首部用諺文寫成的長篇史詩《龍飛御天歌》,就有談到朝鮮開國皇帝李成桂與女真族之間的關係。

這部《龍飛御天歌》非常有意思,採用諺文寫成,目的是為推廣這種新文字,來取代漢字,所以流傳至今的版本都是諺文與漢字並呈,以諺文為詩歌主體,再用漢字翻譯註解,方便當時的人學習諺文。也因為這本詩歌的重要性,被視為是韓國國寶,還印在目前的一萬韓圜紙鈔上。
在《龍飛御天歌》中,談到了朝鮮的過去歷史,當然對於開國君主有許多的美化描述,就與中國的史書一樣,不可盡信。但在談到女真人的部分,對照元朝的記載,卻有極高的可信度。
龍飛御天歌其中一段寫到:
東北一道,本肇基之地也,畏威懷德之久矣,野人酋長遠至移闌豆漫,皆來服事,常配弓劍,入衛潛邸,昵侍左右,東征西伐,靡不從焉。如女真斡朵里豆漫夾溫猛哥帖木兒,火兒阿豆漫阿哈出,托溫豆漫高卜兒閼。
描述女真族與一些北方蠻族,在李成桂尚未稱帝之前,就已經臣服於李成桂,除了做為護衛以外,還隨著李成桂南征北討。換言之,女真族對於朝鮮王朝的建立,是有出過力的。
而在這段記載中,有許多漢字很難理解其意,原因在於這是直接音譯自蒙古語,如「移闌豆漫」這四個字,據考據「移闌」是三的意思,「豆漫」則是萬戶,是一個軍職名稱。意思就是當時東北(註)的北方蠻族酋長與女真族的三個萬戶,都前去歸順李成桂,符合元朝的記載,元朝時曾在女真族設置五個萬戶,可以猜想其中有三個萬戶在元末時,領兵投往朝鮮。
由此就可解讀「女真斡朵里豆漫夾溫猛哥帖木兒,火兒阿豆漫阿哈出,托溫豆漫高卜兒閼。」這一段如同咒語般的文字。「斡朵里」是地名,「豆漫」是萬戶之意,「狹溫」是部族姓氏,「猛哥帖木兒」是名字,意思是女真族中,在斡朵里地方的一個萬戶,名為狹溫猛哥帖木兒。
同理可以解讀出,在火兒阿地方的另一個萬戶,名為阿哈出,在托溫地方還有一個萬戶,叫高卜兒閼。就是這三個萬戶前往依附李成桂,畢竟在元末,蒙古人的勢力已經衰退,退回到大漠以北,而中原地區仍在混戰中,剛剛肇建的明朝,勢力還未抵達長城以外。這時在關外東北一帶的女真族,有部份手握軍權的萬戶,選擇帶兵投靠咫尺之遙的朝鮮,也在情理之中。
三個萬戶中的狹溫猛哥帖木兒,史上又稱孟特穆,後來被尊稱為清肇祖,被視為是清朝的先祖。他後來跟另外兩個萬戶,又與明朝結盟,共同對付已經逃到大漠北方,卻仍不時南下襲擾的蒙古殘部。明成祖時,在女真族所在之地,建立了建州衛,由阿哈出擔任首任的建州衛指揮使,隨後建州衛逐步擴大,分出建州左衛與建州右衛,其中建州左衛的指揮使,就由猛哥帖木兒出任。
這段歷史雖然處處有跡可循,清朝也不易全盤否認,卻以淡化的方式來處理,連帶地也切斷了清朝與朝鮮的歷史連結。朝鮮雖然都奉明朝與清朝為宗主國,心態卻有天壤之別,視明朝為上國,卻萬分看不起清朝,這追根究抵的原因很可能是打從心底認為,女真族本是北方蠻族,還曾是前來依附的下屬奴僕吧。
- 註:這個「東北」如何解釋,有歧異。有學者認為指的是高麗的東北地區,而不是中國的東北,但另一說認為朝鮮半島呈西北至東南的走向,何來東北,因此這個東北就是指中國的東北地區。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