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決政改之後—老是想著輸贏,不如想想如何扭轉劣勢

否決政改之後—老是想著輸贏,不如想想如何扭轉劣勢
Photo Credit: 林健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政改方案被否決後引發出來的各種討論,例如建制派是否故意,其中有否陰謀,又或者誰對誰錯,誰贏了誰輸了,衆説紛紛但我暫時看不到有人問正確的問題:否決政改變了什麽?

先説建制派是否故意如此離場上演經典喜劇。我跟他們沒接觸不知道來龍去脈當然沒辦法確定了,但考慮到人性,我想最大的可能是這的確是愚蠢和盲從而出現的錯誤。這場喜劇亦指出了自由黨和陳婉嫻基本已經成爲建制派的圈外人,完全沒有收到離場的通知,當然,他們也可能是根據自己的選擇而留下投票,前者的機會比後者高。經此一役,建制之間必然會有更多猜忌。

不過猜忌也好,被排斥也好,這一場始終是一齣喜劇,而喜劇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透過指出世間荒謬和矛盾來博取觀衆一笑。觀衆笑了之後,戲劇落幕,這些荒謬和矛盾依然會存在。這次政改也是一樣,大家笑完之後,狀況還是沒有任何改變:建制派出醜不會改變什麽,反正他們出醜是經常的事,完全是天公地道。

我們要問,今次立法會的決定能夠動搖—不對,要說「撼動」才對—中央分毫嗎?政改否決了於他何傷?政改通過了又於他何礙?我是中央,我根本不關心你通過不通過,因爲香港人劃地爲牢根本影響不到我。中央推銷政改,不過純粹是爲了門面好看一點演一場戲,這個行動完全是爲了之前的「承諾」和根據時間表推行,要是沒有這件事,中央更樂得耳根清靜。

否決了政改,政制維持原狀,中央輸了什麽?通過了政改,根據「黃巾」一派的説法是假普選,比現狀還差,中央又輸了什麽?(事實上,政改方案對中央控制特首的能力增加了不確定性,我之前已經分析過了。)

既然無論你怎樣做中央都不會輸,費這麽多人力物力和政治資本去盡力否決它,到底是誰勝誰敗?一些人可能會説這次鬧劇增加了香港人的不滿,因此有利香港民主。假如是在說控制議會的能力,建制派出醜會妨礙他們取得議席嗎?老實説,假如你一向都是投票給建制派,比如說葉劉淑儀,你會因爲這件事而轉投梁國雄嗎?

又假如所指的是普遍民間的不滿,「雨傘運動」已經夠能顯示不滿了,然後呢?又假如說是香港人的抗爭方式會變得更激烈,然後呢?炸彈案一出,所謂的「本土派」急忙劃清界綫,又說這是栽贜是什麽,這説明他們根本就沒有膽「激烈」起來:你們要來抬這轎,他們的屁股可是不敢坐呀!

不論是何種競賽,勝敗都是用能否達到目標來衡量。中央的目標很簡單,也已經達到了。相對地,香港民主派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自己弄得自己七勞八傷,離想要的目標越來越遠:本來以爲是大絕的「佔領」又被自己廢了武功,民主派内部一盤散沙,黨内外不停内訌,連學生也要鬧退聯,勝負不是立馬能見嗎?

老是想著這次、上次、下次誰勝誰負,到底有多少人想過如何營造勝負?爭一時的勝負輸贏,所謂的「贏」又最多衹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種想法到底有什麽用,如果你的目標始終還是達不到?與其老是想著靠一場決戰定輸贏,不如想想自己到底是處於怎樣的劣勢之中和要如何扭轉它。老是想著自己有多正義、道德衹會害苦了自己。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山中雜記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