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網紅》:如今,成為性產業的一份子輕而易舉,人在家中坐也能下海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是一個「轉傳、分享」便可以創造數十億商機的時代, 當人人前仆後繼地投入社群網路時,我們究竟是掏金的人,還是被人盯上的肥羊?揭露光鮮亮麗的社群媒體背後,真實存在的詐騙與剝削!
文:希米恩・布朗(Symeon Brown)
數位下海
IG堪稱得天獨厚的情慾市場。推主和抖音用戶靠巧思稱霸螢幕,YT頻道主靠個人特色維持熱度,至於IG網紅則得投其所好、精心包裝自我,以此滿足追蹤者賞玩的慾望。換句話說,IG的崛起全拜性渴望所賜。我朋友阿薩德(Assed)是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的新聞記者,他健身完的例行公事是自拍六塊肌上傳IG。這個平台鼓吹自我標榜的價值,只要使用者配合遊戲規則曬出養眼照,平台便會以成千上萬的追蹤數作為打賞。
如今,爆乳、腹肌加翹臀等於IG必勝公式,連帶打破性工作的既定界限。倘若在社群媒體販賣性魅力是經濟划算的勞動買賣,那麼對於多數人而言,諸如賣裸照、脫衣直播等數位性工作頂多是尋常外快,不摻雜任何道德價值的成分。近年來IG在世界各國大行其道,一場文化變遷也隨之展開――性工作者紛紛披上追夢人的外衣在社群平台上追名逐利。
前一章的雪瑞絲便遊走在IG網紅和性工作者的灰色地帶。她一方面借助社群積極爭取品牌合約,另一方面,定居曼徹斯特的她也在社群上販賣裸照。現在社交軟體普遍都可以綁定銀行帳號,方便使用者打開知名度以後實踐自我商品化。而在平台上,視訊女郎的粉絲往往比肌肉猛男來得多。再者,由於社群名人的地位水漲船高,加之情色平台OnlyFans、Patreon等新興平台推波助瀾,性交易的種類也日益多元且興盛,非但少了些汙名化標籤,還多了極其可觀的利益價值。
網路名氣等同源源不絕的機會,足以讓鹹魚翻身盆滿缽滿,這套社群財富密碼的代表人物莫過於從實境秀素人晉升歌壇天后的貝克莉茲・奧曼薩(Belcalis Almánzar),你也許比較熟悉她的藝名――卡蒂(Cardi B)。這位前脫衣舞孃堪稱現代版加州夢(California Dream)的代表人物,憑藉毫不掩飾的真性情,從脫衣俱樂部殺進富比士排行榜。當年卡蒂靠著社群上的嗆辣人設獲得《Love & Hip Hop》的關注,進而順利出演這檔火紅實境秀。可是區區國內名氣滿足不了這位來自皇后區的拉丁裔女星,因此她開始盤算進軍國際的道路,並以饒舌歌手的身份大肆宣揚性工作翻轉階級的力量,更趕上女性主義商品化捲土重來的順風車,將這套致富法則唱得絲絲入扣。然而,商品化運動背後的信念――任何幫助女人發大財的手段都是賦權的表現――實則有待檢驗。
卡蒂的派對國歌是鹹魚翻身的女性重製版,歌詞往往描述街頭歌手如何力爭上游,從此擺脫貧民窟過上光鮮亮麗的日子。這位女饒歌手的首張單曲〈Bodak Yellow〉甫一上市即成招牌金曲,甚至沒有大咖客串也能空降美國告示牌百大單曲榜(US Billboard 100)冠軍寶座。「老娘不跳了,我讓鈔票舞。老娘不必跳,我讓鈔票舞」,無疑是整首歌最傳神的金句。繼〈Bodak Yellow〉之後,卡蒂首張大碟再度空降排行榜,甚至拿下葛萊美(Grammy Award)最佳饒舌專輯。
卡蒂的創作獲封樂壇新潮流,但是骨子裡依舊是嘻哈界那句老話――只有無用之財,沒有不義之財。言下之意,窮鬼百無禁忌,有錢隨心所欲。後嘻哈時代下,萬事萬物可買可賣的道理,毫不令人意外。這套價值觀順勢成為網紅界的至理,網紅則晉升Z世代(Gen Z)首選職業。Z世代專指一九九七年後出生的人,雪瑞絲正是其中一人。
雪瑞絲偶爾會在酬勞不高的嘻哈音樂錄影帶軋一角,而且相當積極爭取品牌合約。除此之外,雪瑞絲常在OnlyFans上傳色情內容。OnlyFans(以下簡稱OF)是名副其實的訂閱制成人網站。二〇二〇年,OF網羅潮流名人與肌肉男模註冊會員而知名度大開,就連卡蒂都有帳號。同年,卡蒂和梅根尤物(Megan Thee Stallio)合推單曲〈濕濕小可愛〉(WAP,Wet-Ass Pussy),並將音樂錄影帶的幕後花絮上傳OF。
二〇一六年,英國連續創業家提姆・斯托克利(Timothy Stokely)創立OF,提供創作者平台向各類會員分享影音內容。然而,這位年輕創業家本人神秘兮兮,極力避免鎂光燈且行事相當低調,簡直和旗下創作者大相徑庭。斯托克利相中網紅經濟這塊大餅,繼而創辦十八禁平台拓展日益蓬勃的性產業。斯托克利的父親過去任職於英國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 的投資部門,如今則是OF所屬控股集團的董事長。
OF並非斯托克利手上第一個情色網站,然而,獨獨OF讓他身價暴漲,公司甚至有望擠進獨角獸俱樂部。二〇二〇年十一月,OF沒有任何外部投資人,無需外部資金就有本事獲利。OF聲稱支付給創作者的費用高達二十億美元(約台幣六百億元),不過話說回來,平台也向創作者收取二十%的超高佣金。二〇二〇年,網站註冊會員超過八千五百萬人,內容創作者超過四十五萬人,其中百人每年賺進一百多萬美金。
OF的情色內容百百種,有的穿著清涼服飾擺出大尺度姿勢自拍,有的專為足癖等特殊癖好的粉絲服務,還有的索性上傳正面全裸照。一位OF創作者表示,每個月光販賣艷照就有八十萬英鎊(約台幣三千萬元)入袋。這位受訪者過去是脫衣舞孃,曾經出演實境秀《戀愛島》(Love Island)。至於美國的Patreon也類似OF,只不過前者的創作者背景相對廣泛,藝人、作家和社運人士也會在Patreon販賣點子甚至是推文。
Tags: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糧食生產是農漁業的主要功能,順應環境選擇不同的作物與耕種策略,是農漁民智慧的累積,臺灣的農漁業實力更是享譽國際。然而,由於整體產業結構轉型、生活型態轉變,傳統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較不容易成為新世代就業的優先選項,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創造新商機、吸引年輕人返鄉,是各界都在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各國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以實踐減碳,在不同場域、建物等結合光電開發的複合式發展模式,成為兼顧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的趨勢正在農漁業現場發生。
農漁業結合光電創造附加價值
農電共生可提供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還能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天氣影響,提高生產韌性,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躉售,提升農民收入。著眼於光電帶來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國家看好農業結合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德國、日本已有多個果園結合太陽光電從事農電共生,法國也實驗在成列的葡萄藤上安裝太陽光電模組。
不只農業,國際也開始出現結合水產養殖與太陽光電的漁電共生。例如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發展出太陽能牡蠣生產系統,不僅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漁產收穫量更高達傳統養殖場的45倍;而在養蝦大國越南,也開始執行養蝦場結合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計畫,為養殖場提供穩定電力並帶來漁獲,一舉兩得。

數位轉型為漁電共生添助力
漁電共生是利用漁業養殖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期能改善生產環境、增加漁民收益,創造土地多元利用,是臺灣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不過其他國家與臺灣的漁電共生開發型態不太一樣,其他國家多以沿海鋪設水面型光電為主,臺灣的漁電共生則採用室內養殖場搭配屋頂型光電,或室外魚塭搭配立柱型/水面型/塭堤型光電設備,近年來在許多漁民與光電業者的努力合作下,這樣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展現效益。
不同養殖物種的環境需求不一,漁電共生導入的過程須經磨合,運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冬天防寒害、夏天助降溫,並配合不同物種的習性調整投料策略,同時結合數位環境監控系統調節養殖環境,進而達到提高漁獲收益之積極目的。

光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讓原本衰頹的產業地景重現生機,例如位於臺南七股的日運案場,原本是高鹽度的廢棄魚塭地,在養殖專家與在地青年的協力下,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搭配AI數位化儀器監控養殖過程,持續累積養殖數據建立資料庫,烏魚、虱目魚、白蝦的混養模式已多次收成;四鯤鯓漁電共生案場過去同樣是廢棄魚塭,改建為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後,能精準控制環境變數以從事精緻養殖,已成功育成一尾重達30克以上的白蝦。
由於漁電共生帶來的效益逐漸獲得認同,有別於過去多為光電業者發起的開發模式,最近也出現由漁民發起的漁電共生規劃,例如茄萣區不少養殖戶視漁電共生為吸引青農返鄉的契機,積極爭取納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目前採用塭堤型與立柱型的光電設施,養殖的虱目魚也已開始收成。

養殖漁業正在實現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
數十年來漁民的養殖專業與經營視野,讓臺灣水產養殖產業在國際上向來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確實也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從業人口老化凋零的挑戰;如今結合光電的漁電共生模式,讓原本看似傳統的一級產業開始蛻變,養殖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也吸引更多青年關注與投入;臺灣養殖王國的美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藉由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再次展現耀眼光芒。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