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干預2020大選結果,川普將於2024「超級星期二」前一日受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聯邦地區法院法官決定將審理日期定於2024年3月4日,她表示:「民眾有權要求對這個事件進行迅速且有效的解決。」而本案件審理的隔天,正好遇上美國「超級星期二」(Super Tuesday),這天共和黨將在數十個州舉行總統初選。由於川普仍在最新的民調中,領先其他共和黨侯選人,預估超級星期二前的審判對川普的人氣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有關川普(Donald Trump)試圖推翻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一案,已確定將於2024年3月4日審理,而這天也正好是美國總統初選「超級星期二」的前一日。
選舉干預案將於超級星期二前審理
8月28日,在聯邦法院舉行的聽證會上,特別檢察官史密斯(Jack Smith)提議將審理日期定於2024年1月2日。然而,川普的律師則要求將審理日期推遲至2026年4月,因為他們需要更多時間來審查檢察官在此案中所發現的大量證據,而光是證據相關的文件就多達1150萬頁。
最後,聯邦地區法院法官楚坎(Tanya Chutkan)決定將案件的審理日期定於2024年3月4日,她表示:「民眾有權要求對這個事件進行迅速且有效的解決。」同時,她也認為,6個月的時間得以讓川普的律師團隊為審判做足準備,且將審理日期定於2026年4月「遠遠超過必要範圍」。
對此,川普的律師勞洛(John Lauro)感到不滿,他表示,儘管他們將遵守楚坎訂定的日期,但這將導致他們無法為川普提供有效的律師協助。「川普有權獲得一個公平的審判。」他說。
本案件審理的隔天,正好遇上美國「超級星期二」(Super Tuesday),這天共和黨將在數十個州舉行總統初選。而由於川普仍在最新的民調中,領先其他共和黨侯選人,預估超級星期二前的審判對川普的人氣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在確定審理日期後,川普在Truth Social平台上,寫下:「今天,一位有偏見、厭惡川普的法官只給我兩個月的延期,這正是我們腐敗的政府所想要的,超級星期二。我將提出上訴!」
在這起由聯邦調查的選舉干預案當中,川普被以3宗圖謀不軌和1起妨礙司法調查罪起訴,而川普堅決否認了4項指控。和喬治亞州案不同的是,川普在本案中是唯一的被告,而喬治亞州案則有18名被告。
其他3起刑事案件的進展
除了選舉干預案確定於2024年3月4日審理之外,有關川普涉嫌支付封口費用而偽造商業記錄一案已確定將於3月25日審理,而涉嫌處理機密文件不當一案的審理日期則定於5月20日。另外,喬治亞州的起訴案將於9月6日傳訊被告。
而這樣的日期安排,也意味著川普必須在競選激烈的時期,同時接受3起刑事案件的審理。
楚坎表示,川普的其他義務不應影響他受審的時間,「川普必須確保審理日期順利進行,無論他如何安排行程。」
楚特坎表示,她已經向負責封口費一案的法官告知兩案審理的時程可能重疊的情況。因此,封口費一案的審理可能會改期,以配合選舉干預案的審理。
川普募款商品熱賣,單日籌418萬美元
根據《Politico》報導,僅25日一天,川普的競選團隊就募得418萬美元(約新台幣1.34億元),這也打破了川普24小時內募集的最高金額紀錄。而川普的競選團隊也在他向亞特蘭大的福爾頓監獄(Fulton County Jail)投案後,募得了超過710萬美元(約新台幣2.28億元)。
在川普於富爾頓郡監獄拍下大頭照後,他的競選團隊隨即將照片印製成募款商品販售。商品的種類包括上衣、貼紙和海報等,這些商品都印有標語「NEVER SURRENDER!」,而商品的價格從12美元到34美元不等。
此外,川普的競選團隊表示,他們在過去3週內已募集了近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42億元)。報導指出,這起募資熱潮證明了川普如何將4起刑事起訴轉化為競選資金,並團結、號召他的核心支持者。
新聞來源
- Trump’s federal trial for subverting election is scheduled for March(Politico)
- Trump raised $7.1 million after Georgia booking, mugshot(Politico)
- New Trump trial date is the day before Super Tuesday. Will it matter?(ABC)
- Judge sets March 2024 trial date in Trump's federal case related to 2020 election(CBS)
延伸閱讀
- 試圖推翻2020大選:川普喬治亞州投案,20萬美元交保、要求延後出庭
- 2024美國大選觀察:為什麼對川普來說,壞消息反而是好消息?
- 川普私人律師朱利安尼主動投案、繳納15萬美元保釋金,19名被告中已有9人投案
- 【國際大風吹】官司纏身再度挑戰美國總統大位,川普為何在共和黨內無人能敵?
- 川普四個月以來第三度遭到刑事起訴,他的麻煩有多大?美國前總統會被判入獄嗎?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蕭如芯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從生活實踐淨零轉型,讓地球HP值滿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球暖化情勢日益嚴峻,必須積極因應;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都與地球的未來息息相關,但只要從小地方開始做出改變,就能帶來轉機,讓地球重拾生機。
地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有機體,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然而因人類活動產生大量碳排,溫度上升導致全球氣候異常並造成災害;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23年3月公布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指出,根據2021年10月各國宣布的國家自主貢獻,2030年承諾的減排量仍不足以將本世紀末的升溫控制在1.5°C,甚至難以限制在2°C;氣候變遷已對地球健康構成威脅,一個「宜居且永續的未來」機會之窗正在迅速關閉。
全球升溫攝氏1.5 °C、 2°C,影響有這麼大嗎?
IPCC 估計,若地球升溫1.5°C,到2100年前海平面將上升0.26到0.77公尺,若升溫至2°C則將再增加0.1公尺,將影響小型島嶼、低窪沿海及三角洲等區域約1,000萬人口暴露在相關風險中;就研究涵蓋的105,000個物種,升溫1.5 °C會有 6% 的昆蟲、 8% 的植物和 4% 的脊椎動物地理分布範圍會縮小50%,升溫2°C,則會有18%的昆蟲、16%的植物和8%的脊椎動物消失;與高溫有關的疾病發病率或死亡率將增加,並提高相關蟲媒傳染疾病帶來的風險。
面對全球氣候失衡的威脅,我們就像遊戲中闖關的玩家,必須想辦法讓地球的HP值(生命值)恢復,然而這不是遊戲,挑戰結果意味著我們真實的未來。減碳、零碳是控制暖化的關鍵,加速導入再生能源、電氣化是主要國家刻正加速推動的重要政策,然而發電過程勢必有能量轉換的效率損失,輸配電則有線損,因此國際能源總署(IEA)倡議各國在思考未來能源組合(energy portfolio)時,應將節能視為第一燃料(energy saving is the first fuel)。歐盟目標在2030年最終能源消費較2020年實績值減少15.8%,法國淨零策略(SNBC)則規劃大幅提升工業、住宅、運輸能源效率,日本第六次能源基本計畫也提出2030年電力需求較2013年減少20%的目標。
除了國家層級推動的的節能目標,你我還能採取哪些行動、讓地球恢復生機?
多想兩秒鐘,地球更輕鬆
愛地球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也是很潮的生活態度,每個人從食、衣、住、行、育、樂、購等生活小細節,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生活習慣,就有機會讓地球更宜居。
1. 利用大眾運輸或碳排量低的交通運具
根據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所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係由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共同達成,根據環境部提供的數據,2021年我國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13%,若使用電動運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短程距離往返選擇走路、騎腳踏車,可有效減少碳排,有助改善空氣品質,更有益身體健康。

2. 自備環保用具,減少一次用產品使用
出門前隨手攜帶環保購物袋、環保杯、杯套或環保餐具,如果忘記帶,亦可使用租借循環杯與容器,或店家提供的環保餐具,尤其少用一個塑膠袋就相當於減碳0.057公斤,幾秒鐘的選擇與行動,能夠減少一次性產品垃圾、省下處理廢棄餐具的能源消耗,降低地球的負擔。舉手之勞自備購物袋、餐具,就是實踐減碳生活的第一步。
3. 認明節能標章,省電還能減碳
常見於耗能商品上的「能源效率標示」,提供了年耗電量、耗能等級資訊,並根據不同產品提供對應的能源效率數據;耗能等級數字越低代表耗能越少、越節能,圖示上的溫度計也就會落在象徵地球降溫的藍綠色;而貼有節能標章的產品,代表能源效率比國家認證標準高10-50%,所以用電更省,更有助於降低碳排。
4. 智慧用電,錢包受惠
智慧電表是具備通訊功能的電力量測設備,每日可將用電數據回傳台電公司,搭配使用「台灣電力App」,可查詢每15分鐘的用電量,每6小時可結算一次電費,另外,還可透過APP內「用電比較」、「未出帳用電量」、「費率試算」、「住宅用電分析」等功能,掌控電費支出及家電使用情形,找出家中的吃電怪獸,即時調整用電習慣,省下不必要的電費支出。

5. 加入綠領行列,將知識化作守護地球的行動
除了節能,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更是降低碳排的關鍵,近年來在政府的加速推動下,我國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望達到10%,逐漸成為供電要角;不過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在2023年9月發布的新版《2023年淨零路徑圖》(Net Zero Roadmap 2023 Update – A Global Pathway to Keep the 1.5 °C Goal in Reach),2030 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必須成長三倍達到11,000GW,才能達成淨零排放情境所設定的減排量。更多的再生能源,意味著基礎建設、技術研發、產業推動也必須加倍投入,有賴運輸、建築、金融……等不同領域的「綠領人才」投入實踐淨零轉型。根據104人力銀行數據顯示,2013-2023十年間,綠領工作數成長6.5倍;面對2050淨零目標,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
淨零轉型你我同行
在這場為了地球未來而戰的任務中,每個地球玩家都扮演著關鍵角色,無論是隨手關燈、自備購物袋這樣的舉手之勞,或是選擇低碳排的電器與運具,甚至成為綠領工作者親自參與,每一個支持淨零轉型的力量,都有助於地球HP生命值恢復滿點。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